收藏本站 官方微博 欢迎浏览杭州党史与地方志

历史文化名城丨史话杭州·文化渊薮:南宋太学

发布时间:2024-12-31 点击率:

       太学,是我国古代官办的最高学府。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朝廷定都临安后,沿袭北宋旧制,恢复太学、府学、县学等各级学校。绍兴十二年(1142年),杭州府学被征用增修为南宋太学。次年,由于府学所在地环境逼仄,太学又移至位于纪家桥东、前洋街北原岳飞府邸(今小车桥东),进行扩建。

       据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二记载,太学“规模宏阔,舍宇壮丽”。太学中部为讲学区,有首善阁、崇化堂。首善阁内有历朝关于教育的御札;崇化堂为讲堂,其后及两侧有学官廨舍,东侧为学生斋舍。太学西侧为孔庙,中建大成殿,祀奉孔子。

位于杭州孔庙的南宋太学石经(俞美娜 摄)

       太学初定每年春秋两次考试招生,后改成三年一试。太学生源来自全国各地,且以平民居多,成为平民学子的晋身之阶。南宋太学课程以“五经”为教本,“四书”也被列为教材。学生各习一经,每经设博士授教,诗、词、赋、策也随时兼习。

       南宋太学到至元十三年(1276年)春被废,历经一百多年。其间,著名学者陆九龄、陆九渊、吕祖谦、叶适等先后入职任教。今南宋太学遗迹已难寻觅,惟余太学石经,现保存于杭州碑林。

logo3.png
主办单位: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法律声明飘窗维护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C座
电话:(0571)- 85253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