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的建立与初步发展
-
点击率:
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的建立与初步发展
(1949-1978)
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一、解放前后杭州的科普组织
1945年,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成立。1948年1月,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杭州分会(简称杭州科协)成立,除总会所在地南京之外,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一个分会。当时活动的目标是加强自然科学工作者对于社会的认识,加强团结,在经济和文化上与反动政府作斗争。
1949年初,中共杭州市委成立后,在杭州科协中建立了“ 党团组织”, 此后,杭州科协从只局限于浙江大学的范围而扩展到全市,在工厂企业、科研机构中发展会员。为进一步把会员组织起来,成立了科学研究与科学教育、工业建设、农业建设等三个委员会,并逐步建立和发展支会。这时国内形势已在急变,解放大军即将渡江,科协积极发动和组织会员,参加了地下党领导的接管准备和护厂应变工作,在护厂、护校,支援学生运动,开展革命宣传中起了重要作用。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为科协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会员己发展到遍及杭州的学校、工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医疗等各个方面。科协除了组织会员加强政治学习和协助政府进行接管工作外,工作的中心是发挥人民政府与科学工作者之间的桥梁作用。科协成立了经济建设研究会,举行了多次与生产建设有密切联系的座谈会,使行政领导与各个不同岗位的科学工作者,能有机会相互交换意见,改进工作。在促使科学工作联系实际这一点上,也起了积极作用。后来又成立了杭州市中等学校自然科学教学研究会和医药工作委员会。在科学普及方面,先在《当代日报》出《新科学》副刊,继又改在《浙江日报》出《科学生活》周刊。为帮助群众解决科学上的问题,举办了《科学信箱》、《农业问答》。还通过办工人学校、技术研究班等,加强对工人的科技教育。科学普及也曾结合当时反轰炸的任务,介绍防空、防火、急救等一般常识。
在解放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杭州科协已拥有1100多名会员,成立了36个支会,它已迅速地扩展成为一个广大的科学工作者的团体,在祖国和人民的迫切需要下,为科学知识的普及和生产建设的发展作出显著的贡献。
1950年8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会上宣布成立两个全国性科学团休,即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简称全国科联)和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简称全国科普)。在会议期间,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举行了代表大会,宣告解散。根据总会的决定,杭州科协于同年12月8日宣告结束。
1953年4月,为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工作,成立了杭州市农业科普小组。这是建国后杭州市第一个农业科普团体,由浙江省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和市人民政府郊区办事处双重领导。活动的重点是对郊区农民开展科普宣传。小组下设粮食、棉麻、蚕桑、畜牧、蔬菜等5个专业组。
农业科普小组成立后,活动的重点是对郊区农民开展科普宣传,提高农民的科学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对科技人员进行知识更新。活动方式由各学组根据自己的特点选定1—2个乡、村作为长期的科普宣传与农技推广的基点,并选派1—3名工作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会员,长期蹲在基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科普宣传工作。做到以立足基点,面向全市农业生产,采取以点带面,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法,解除农民思想顾虑,调动农民讲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使掌握和运用科学技术成为农村干部和农民的自觉要求。
杭州市农业科普小组在科普宣传、技术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1958年以后,由于郊区体制多次撒、并,科普小组即停止活动。
1957年5月16日,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委员会、浙江省科普协会联合发起,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杭州市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杭州市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大会讨论通过了《1957年科普工作纲要》,选举产生了杭州市科学普及协会第一届委员会。
杭州市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工作主要贯彻“结合生产,结合实际,力求广泛”的方针。在工农业生产方面,通过系统的技术学习班、专题讲座、展览等形式向工人、农民宣传生产技术知识和有关基础知识。在卫生保健方面,宣传“计划生育”和各种医疗卫生知识。在当时反右斗争和全民整风运动中,协会主要宣传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开展各种破除迷信的宣传。杭州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成立的一年里,科普会员单位发展到112个,会员1400余人。
二、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的建立
1958年9月25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正式成立。
1958年12月11日,经中共杭州市委批准,召开了杭州市科普协会代表会议,即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参加会议的除科普会员、科技工作者及有关单位代表外,还有工人、农民、技术革新和发明家共800余人。大会通过了《关于建立 "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的决议》。同意将杭州市科学普及协会改建为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明确了协会的性质:杭州市科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的,全市性的科学技术群众团体,是党动员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一个有力的工具和助手。明确协会的基本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密切结合生产,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命运动,它的具体任务:(1)积极协助有关单位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改革的工作;(2)总结交流和推广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和先进经验;(3)大力普及科学技术知识;(4)采取各种方式,加强科学技术教育,积极培养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人才;(5)经常开展学术讨论和学术批判,出版学术刊物,继续进行知识分子的团结和改造工作;(6)加强与各省、市科学技术界的联系,促进学术交流。并明确凡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对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或在技术革新方面有成就的,或积极参加各种群众性科学技术活动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不拘学历,都可自愿申请,经所在地区或单位的科协基层组织批准,成为科协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103名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选举陈礼节为市科协主席,郭仲选、宋汝镜、宋兆丰、吴国柽为副主席,同时选出市科协常务委员会委员23人。
杭州市科协的成立,使全市科技团体有了统一的组织,有利于广泛地组织科技队伍,有利于促进科技活动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基础上更有成效地开展起来。各级科协组织根据当时党的中心任务,主要围绕工农业生产和教育、医疗工作的需要,动员和组织广大会员和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了群众性的科技活动。对于推动当时技术革命的开展,促进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帮助提高教学质量和医疗质量,促进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应该说,这是我市科技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是,由于当时正处于大跃进时期,难免受到"左"的错误影响。使科协这个组织应以什么人为主体含糊不清。会员条件失之过宽,从组织成员上反映不出科技团体的特色。在基层科协建设上,不讲条件,一哄而起,在组织科技活动方面,也出现了浮夸现象。1961年以后,形势发生了重大的转变,随着党中央制定的《科研工作十四条》和全国科协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明确了工作方向,整顿了学会和基层科协组织,使我市科协工作走上了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
大体上,1958——1965年,科协工作经过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58年11月到1959年底,在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形势下,科协主要开展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开展农业技术上门服务。如1959年,由农学会会员组成的粮、棉、麻高产技术传授团,到萧山长河等公社,把技术送上门,同时总结丰产经验,对促进农业生产起到了较好作用。
第二阶段是1960年,科协主要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当时简称“双革”),曾组织会员和科技人员深入工厂,进行红外线、超声波、无线电等“双革”成果推广工作。1960年8月,党中央提出“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方针。根据这一方针,科协组织了为大办农业、大办粮食服务的科技活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第三阶段是1961年——1962年,主要进一步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政策,同时积极宣传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党组“关于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当前工作十四条”意见(草案)。1961年的四季度,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整顿了学会组织,加强了学会工作,并坚持理论为生产服务的原则,因而学术活动日益开展。如1961年7月底,晚稻三化螟开始盛发,严重影响晚稻生产。市农学会在富阳县召开了以治虫为中心的晚稻田间管理专业会议,认真分析了螟虫密度,盛发期早等特点,提出了人工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技术措施,通过行政系统加以贯彻,对促进晚稻生产起到一定作用。
1962年,市级机关进行机构调整,精简编制,科协机关一度并入计委技术科,人员减少80%。年底因工作需要,又分开单独办公,干部力量重新充实。
第四个阶段是1963—1964年,科协工作快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学会活动、科学普及、业余培训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学会活动:市科协围绕如何解决工农业生产关键问题,围绕如何提高医疗质量和如何提高教育水平,采取了年会、座谈会,专题报告会,现场参观,技术会诊,训练班等方式,开展学术活动,取得一定效果。1963、1964年两年,各学会举行了9次年会。首届年会由土建、园林、机电、轻化工、中医、理科等六个学会举办,收到论文190篇,其中不少论文达到较高水平,其中 12篇曾在全国年会上宣读交流。
科普宣传:围绕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生产关键以及群众对学习科技知识的需要,运用讲演、画廊、展览、科教电影、科技知识书面解答、出版科技知识报纸副刊、编印文字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科普宣传,对于促进生产、提高群众的科技知识水平起到一定的作用。其中以举办科普讲座、举办展览会,举办画廊效果较大,内容涉及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破除迷信、保健知识等。典型的如1965的破除迷信宣传活动、青少年科技夏令活动等。
业余培训方面:各级科协组织根据生产需要,配合有关部门,通过开展群众性科学实验、举办业余学校、举办训练班等活动,解决了一批关键性技术问题,促进了工农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如市科协曾与有关部门协作,举办了机械制图、超声波、儿童保育、农业科学管理等短期训练班,对提高职工的专业技水平、农民的科学素质起了一定作用。 1963年杭州地区春旱严重,市科协还组织了12个“农业特约研究站”支援抗旱,把农科所、农技站、生产队力量进行集中,提高工作质量。
市科协成立后,在市委的领导下,把“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作为党的工具和助手”作为各级科协组织上的主导思想,在此基础上科协组织逐步发展,活动开展活跃。1958年——1960年间,全市曾先后建立了10个自然科学专门学会,一部分城区、重点工厂亦先后建立区、厂科学技术协会,和各种形式的科技小组,各县也建立了科协。1961年,随着“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贯彻,全市各级科协组织进行了调整,共建立了农学、理科、机电、纺织、轻化工、土木建筑、园林、中医、护士和工艺美术等10个专门学会和杭棉、制氧机厂、汽车厂、茶厂等51个工厂基层科协,并建立了66个专业学组,共发展会员5300余人。
三、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1966年开始的十年"文化大革命",打断了科技发展的好势头,遭受到一场空前的浩劫。“四人帮”把科协说得一无是处,一团漆黑,一笔抹杀广大科技人员在党领导下不断进步,为社会主义科技事业作出贡献的事实,全盘否定科协和学会的工作。市科协的不少常委、委员遭到“四人帮”的残酷迫害,被扣上了“牛鬼蛇神”的帽子,成了“专政对象”。有的还被打断了好几根肋骨,罚他们打扫厕所和参加重体力劳动。科协和学会被迫停止活动。
粉碎“四人帮”,迎来了科学的春天。长期被“四人帮”搞乱了的路线是非得到澄清,科协的一些活动逐步得到恢复。1978年3月,党中央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标志着我国科协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邓小平同志在大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明确肯定了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使广大科技工作者受到极大的鼓舞。
根据全国科学大会的精神,中共杭州市委在1978年4月召开的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恢复和建立市科协和各专门学会。1978年8月12日,经过4个月的筹备,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市科协第二届委员会成立大会。中共杭州市委、市革委会负责人,省科委、省科协的负责人及市委,市革委会各部、委、办和各县、区、局及工、青、妇的负责人,各级科技部门、研究所和厂矿、学校、医疗卫生单位的领导干部、科技人员、革新能手、科普积极分子的代表,各专门学会的理事,以及在杭大专院校的代表,共1700余人出席了大会。会上宣布园林、土木建筑、纺织工程、经工、化工、交通运输、电子仪器仪表、机械、工艺美术、医学、护理、药学、防痨、中医等16个学会成立或恢复活动。会议选举了市科协第二届委员会委员,陈礼节当选主席,王青荣、占茂馨、郭仲选、沈昌炽、李容、寿汉伟、董丁荣、罗永法、金问鲁、项秀文、赵硕颀、黄怀仁12人当选副主席。选举产生常委36名,委员181名。会议还明确了本届科协的工作任务:一、深入学习、宣传新时期的总任务,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科学大会精神;二、建立和健全各级科协组织,组织起浩浩荡荡的科技队伍;三、围绕我市科技发展规划,大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四、广泛深入地开展科普工作,造成学科法、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风气。
市科协恢复成立以后,各县、区科协和各自然科学专门学会,也相继恢复和成立,在农业、工业、基建、交通、教育卫生等方面已恢复和建立起30个学会,下设147个学组,新老会员近6000人。除了临安县和上城区以外,其余6个县、4个城区都恢复和建立科协,并建立了33个县(区)一级的学会,新老会员1400多人。在全地区已形成了一支拥有7000余人的科技骨干队伍。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科协工作也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新的面貌。在科学技术方面,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辟地阐明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每个方面,都离不开科学技术。为此,杭州市科协提出了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决按照农、轻、重的次序和中央及省、市委提出的系列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和具体措施,面向生产,面向基层,围绕我市增产节约运动,从工农业生产发展和科研工作实际需要出发,扎扎实实地开展学术交流,科学普及,青少年科技活动,新技术推广应用,业余科技教育等工作要求。
一是学会工作方面。各级科协和学会认真贯彻“双百”方针,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围绕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个中心,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活跃了学术气氛,促进了科技事业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如农业系统的四个学会,茶叶学会、蚕桑学会、畜牧兽医学会、作物学会根据农事季节,针对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关键问题,组织了专题性的学术讨论。市园林、畜牧兽医、土木建筑三个学会召开了年会。市园林学会举行了城市绿化树种引种驯化鉴定会,土木建筑学会组织了对杭州城市规划的讨论,举办了“住宅方案设计竞赛”活动等。
二是在科学普及方面。市科协举办了以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纲要规定的八大领域为主要内容的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技讲座,并根据我市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需要,对广大群众干部举办了各种类型的科普讲座,讲授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介绍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推广先进科学技术。并能紧密结合生产,科研中的关键性问题,力求有针对性。如配合工矿企业大打产品质量进攻战,举办质量管理讲座等。各级科协组织还积极开展青少年的科技教育活动,积极响应常州市少先队员发出的关于开展“我们爱科学”活动的倡议,先后举行报告会、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会等活动。全市195所小学建立了238个兴趣小组。
三是开展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工作。根据全国科协在安徽召开的城市基层科协工作座谈会精神,新技术推广和应用工作必须大力加强,重点应抓农业和轻纺工业,同时还要抓工业企业的节煤、节电、节油、节约原材料方面的新技术推广,在保证完成国家中心任务和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快把物资消耗降下来。为了把这项工作更好地开展起来,市革委会根据部分市科协常委座谈会的建议,成立杭州市新技术推广应用领导小组,由市科委、计委、工交办、建委、财办、总工会、团市委、科协等部门的负责同志组成。市科协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推广项目,制订计划,落实措施,积极地开展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如市科协先后建立了远红外、电子、激光、涂料等交流队。
四是开展业余科技教育。1978年,全市各级科协和学会举办的各类业余科技学校和学习班共有106个,学员6242人,其中专业技术方面的有48个班,外语学习方面的有58个班。典型的有数控技术机械设计基础专业技术学习班、科技外语学习班等。并逐步形成了一支由专职或兼职干部、退休教师组成的办校工作班子,形成了一支由大专院校教师、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
各级科协和学会恢复、建立以来,虽然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市科协机关新班子,对如何开展科协工作还缺乏经验;科协工作面上工作抓得较多,抓典型、总结经验少;科协机关同科协常委、委员联系少,发动科技人员献计献策方面做得不够。各县、区科协和学会工作发展也存在不平衡的现象。这些问题在科协之后几年的发展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
(执笔人 蒋渭芳 杨晓云 责任编辑 毛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