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官方微博 欢迎浏览杭州党史与地方志
首页 党史学习 党史专题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前期杭州的民兵、预备役建设

点击率:

改革开放前期杭州的民兵、预备役建设

 

杭州警备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杭州市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杭州市警备区在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罪行、全面肃清其流毒和影响的基础上,展开了拨乱反正和恢复民兵建设的艰巨工作,并着手进行调整改革,使民兵、预备役建设逐步走上了正规化、制度化、现代化的道路。

一、民兵、预备役建设的拨乱反正和初步开展

1978年至1984年,是民兵、预备役建设及各项工作拨乱反正、初步开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着重做好了以下三项工作:

1、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加强教育、转变观念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杭州警备区党委迅速贯彻全会精神,分析了杭州人武战线的现状。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民兵工作“三落实”尚未全面恢复;训练模式尚未从阵地防御转到城市防空、防卫、防化、防核等训练上;高科技训练手段尚未形成;武器更新、经费保障跟不上训练。总之,思想和行动跟不上发展、改革意识不强、创新干劲不足的状况成为民兵建设的障碍。通过讨论,大家认识到,武装工作的拨乱反正,首先要抓好自身的学习,以正确的理论武装头脑,清除“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拨正军事部门建设的方向。

1979521,市委第一书记张敬堂和第二书记陈安羽听取了警备区的工作汇报,明确要求军事部门要把学习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央工作会议精神与军事工作结合起来,指导部队和民兵建设。警备区党委按照市委领导的要求,将学习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与部队实际相结合,自1979年开始,认真传达了党中央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先后进行了新时期总任务、党的现行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调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教育。着重帮助大家认清了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的正确性和必要性;明确了军事部门工作重点要转移到民兵、预备役调整改革,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上,着眼于提高思想水平和技能这个中心,突出了民兵、预备役教育训练。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各团级以上单位制定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具体措施,推动了警备区各项工作的开展。

第一,战备形势教育。1979年,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期间,杭州警备区普遍开展了战备形势教育。各人武部鼓励广大民兵协助部队站岗放哨,加强对重要目标的安全保卫工作;并发动民兵坚守生产岗位,带头加点加班生产大量支前物资,有力地保障了生产任务的按时完成。第二商业局党委号召担责加工、生产压缩饼干、压缩蔬菜、罐头等公司和企业的民兵带头劳动。部队派出代表深入车间,与民兵和工人一起把好质量关,较好地完成了食品加工任务。杭州铁路分局的民兵争着加班装运车皮,使每次专列都带着杭州人民的深切关怀和慰问驶往前线。

第二,革命人生观教育。19808月,全军召开了政治工作会议,要求在全军进行一次以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革命人生观教育。杭州警备区党委认真抓了萧山县人武部的教育试点工作,注意联系思想实际,系统地向官兵灌输立身做人的基本道理,使大家从理论上弄清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人生观的根本区别,较好地树立了正确的理想观、苦乐观、荣辱观和生死观。当年底,杭州警备区还召开了全市人武干部经验交流会。会上,萧山县人武部介绍了《加强自身修养,明确革命理想》的教育经验,下城区人武部介绍了《想想革命老前辈,当兵为了谁》的深刻体会。这次教育针对性强,以理服人,大家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第三,四项基本原则教育。1981年,杭州警备区与市委机关同步深入系统地开展了四项基本原则教育,以中央和总政治部分别出版的《四项基本原则参考资料》等为教材,分4个专题,针对部队中存在的组织观念淡薄、纪律松驰、错误倾向不敢批等问题,采取社会调查、培训骨干、参观访问、回忆对比、听取报告、宣传先进等方法,使大家认识到坚持党的领导是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必须以实际行动相信党,服从党的领导。同时,要求联系个人思想实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与那些企图脱离社会主义轨道、脱离党的领导、搞自由化倾向的人和事进行坚决斗争,使“党指挥枪”这个建军“法宝”更加明确,永不动摇。从而使大家更加信赖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第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1982年,根据全军的统一要求,军分区(19821127日又改称为杭州军分区)开展了以“四有、三讲、两不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讲军容、讲礼貌、讲卫生;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为人民吃亏最光荣”的思想教育。干部战士认真学习了毛泽东、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有关重要著作,着重认识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没有个人的“失”,就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得”;个人的爱好需求,必须首先服从革命事业的需要等道理。此外,还通过“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大力宣传了部队中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和崇高思想,使大家较好地转变了“当兵吃亏”的思想,营造了人人争当精神文明标兵的良好氛围。9月,中共十二大召开后,军分区又组织学习贯彻十二大确定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并深入基层进行演讲,搞好传达教育,增强大家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信心。

第五,爱国主义教育。1983年,军分区以青年干部战士为重点,广泛开展了以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为中心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先后邀请浙江大学、杭州大学的4位教授为大家介绍了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革命历程等内容;组织大家参观了战场遗址、革命纪念馆;邀请了老红军、老八路、新四军等革命前辈和地方的模范人物讲述革命传统;还进行了读书演讲和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广大指战员加深了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历史结论的理解,也接受了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爱国精神和人民军队无私无畏优良传统的熏陶。

第六,改革开放教育。1984年,在国家进行全面改革和杭州地区掀起改革浪潮的大好形势下,军分区组织部队开展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教育。利用社会大课堂,组织干部、战士参观了先富起来的萧山“五七”农场,并请当地农民现身说法,讲述如何走上富裕的道路。同时,组织团以上干部到全国重点工程项目——北仑港和海盐衬衫总厂参观,改变了大家一些守旧的思想观念,拨正了大家心中的航向,使大家真正认识到改革开放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通过一系列的思想教育,人武系统干部、战士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大家开始放下包袱、集中精力、一心一意抓好武装工作。这也为之后的整党和部队精简整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重视民兵政治教育,适应武装工作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武干部转变了工作思想,焕发了工作干劲。为了使民兵、预备役工作跟上改革发展的形势,19808月,市委宣传部和杭州警备区政治部联合召开了民兵政治工作座谈会,着重研究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民兵的政治工作;并根据当时民兵组织刚恢复、队伍不整齐、训练跟不上等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改进民兵政治工作的意见。次年11月,市委书记、军分区第一政委陈安羽在党管武装工作会议上强调,民兵工作要在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中有所创新,有所作为,尽快提高民兵的战斗力,增强后备力量。

为了落实民兵工作的各项任务,军分区党委根据全市武装工作关于开拓民兵工作新局面的要求,首先从思想教育着手抓好民兵的政治教育。几年里,军分区党委和各人武部根据新时期的总目标、总任务和总要求,普遍对民兵开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教育、共产主义理想、道德和人生观教育、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战备形势教育,以及《兵役法》的法规法纪教育和民兵各个时期发挥重大作用的光荣传统教育,使全市民兵在各条战线上带头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拥护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增强了当民兵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努力在发展农业生产中和发展商品经济中起带头作用,走勤劳致富之路。

除了这些经常性的教育之外,军分区党委还研究摸索了民兵政治教育内容、教育制度和形式、教育阵地等方面的改革。当时农村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许多民兵需要及时了解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强烈要求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运用科学技术进行开发性生产,加快致富步伐,同时也迫切希望在农闲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针对这一新情况,1982年,余杭、建德等地首先以大队为基础,普遍办起了民兵青年俱乐部(后改称“民兵青年之家”),作为民兵政治教育和活动的“阵地”。其中,余杭县太山公社巴家桥大队建立的民兵青年之家办得颇具特色,当地男女老少都喜欢到那里参与文体活动、听政策辅导、上农业科技课。1983年初,省军区在杭州召开了由各地(市)、县委书记参加的座谈会,推广巴家桥大队的经验。当年,全省各地到巴家桥大队民兵青年俱乐部参观的人数达3万多人次,为了推广典型,军分区先后派出40多个工作组,抓点80多个。从此,民兵青年之家在杭州广大农村迅速发展,实现了每个大队都有一个“家”,在全省起了带头示范的作用。同年9月,省政府和省军区在建德县联合召开了全省“办好民兵青年之家、培养文武人才”的经验交流会,推广建德县办好民兵青年之家的经验,表彰了14个先进单位,有力地促进了杭州地区106个民兵青年之家的巩固和发展。

民兵青年之家,成为了改革民兵工作的突破口,影响大,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一是通过民兵青年之家,把民兵教育融入到经常性的文体活动之中。各区、公社每季度制定教育计划,每月召开一次干部会议,安排民兵教育内容和上课日程,各大队把区、公社的计划落实到民兵青年之家的活动中去,计划落实率达100%,到课率达80%以上。二是通过民兵青年之家,普遍开设军事活动室,举办军体竞赛,让民兵懂军事知识,会军事技能。三是通过民兵青年之家,狠抓育才,提高了民兵勤劳致富的本领。许多公社在民兵青年之家开办夜校,组织民兵青年学育种、治虫和施肥等农技知识,学企业管理、农机修理、电工养殖、种植花卉等技能,使之掌握致富的钥匙。据统计,全市民兵青年之家共办农村夜校300多所,参加学习人员达4万多人,共办各类专业培训班700个,培训人数8万多人,民兵中有专业户和富余户6万多户。总之,人们称赞民兵青年之家是“活动的场所、教育的场地、求知的课堂、育人的园地、文明的桥梁”。

3、加快训练改革步伐,切实做好战备工作

1980年,总参谋部提出对民兵军事训练实行改革,下发了《关于调整改革民兵军事训练试点意见的通知》,其主要精神是:减少季度训练人数,精简训练内容,改进训练方法,突出训练重点,提高训练质量。198212月,总参谋部颁发了《民兵军事训练大纲》。翌年3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又批转了总参谋部《关于民兵军事训练的安排》,提出要把民兵军事训练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切实抓好。

杭州军分区迅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联系地区实际,进行了大胆的调整、改革。一是改变组训形式。在农村,由过去的小型、就地、分散的训练,改为县、区、乡集中训练;在城镇,由过去以厂、矿、学校为单位的训练,改为由人武部按系统划片训练,或由大厂带小厂、由一校合并多校进行训练。这样的民兵集中训练,有利于县(区)、市人武部集中精力加强具体指导,提高质量。二是调整训练时间。把每年训练15天、两年一周期的30个训练日,改为两年训练时间集中一次使用,时间可在15-20天之间完成。这样,既避免了时间长、连贯性差、复训率低的弊病,又保证了人员、时间、内容的落实,提高了合格率。三是精简训练内容。针对杭州地区处在山区、平原、城市、交通要冲等不同情况,结合民兵战时可能担负的任务,明确了必训和选训课目,提高了训练的针对性。四是严格挑选训练对象。以新入队、年纪轻、文化程度高的基干民兵为主,优先训练战时动员对象和家庭条件好、身体好、表现好的骨干民兵。由于参训人员年纪轻,训练后储备时间较长,有利于战备和应急动员。五是突出训练重点。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突出训练课目。山区突出反空降训练,平原突出打坦克训练,城区突出防卫、防空作战训练。六是建立岗位责任制。普遍建立了考核、登记、发证制度,实行“一考”(考勤)、“二定”(定标准、定措施)、“三包”(包教、包学、包质量),还把训练成绩与训练报酬紧密结合起来,改变了过去训练好差一个样、吃大锅饭的做法,调动了教员和民兵的积极性。1983年至1984年,全市普遍采取了一周期一年训完的做法,共完成了5000多人(其中专职武装干部65人,民兵连排长400人,民兵专业技术兵1000多人,民兵步兵3000多人)的训练任务,保证了训练的数量,使民兵在执勤中更好地发挥了作用。

军分区党委在实践中体会到,民兵工作的改革势在必行,只有开动脑筋,下苦功夫、细功夫去探索,大胆实践,才能使人民武装工作跟上改革的步伐。

二、整党、精简整编和民兵组训工作的调整改革

1985年后,在中共杭州市委和杭州市人民武装委员会的领导下,全市继续发扬党管武装工作的光荣传统,把武装工作纳入了各级党委的议事日程,根据党中央关于整党、精简和改革的部署和要求,抓好武装工作,使杭州市的民兵、预备役建设等工作,进入了不断强化的新时期。

1、整顿党的队伍,恢复党内生活、工作秩序

19851月至19868月,杭州军分区党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和南京军区、省军区的部署,分三批进行了整党。第一批为军分区党委和机关,第二批为人武部、干休所,第三批为营连基层党组织。

在整党中,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整党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按照“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的基本要求,经过学习文件、对照检查、落实整改、组织处理、党员登记和检查等5个阶段,加强对整党的领导,保证了整党的质量。

通过这次整党,加深了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党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决定精神的理解,增强了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觉性;统一了对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认识,进一步清除了“三支两军”的消极影响,增强了军内外的团结;突出地进行了“讲党性、顾大局、守纪律”教育,为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了解和掌握了党员队伍的政治思想状况,为加强组织建设创造了条件;坚决刹住了新的不正之风,保证了生产经营活动的健康发展,撤销了自办公司,停办了不符合规定的工厂,纠正和中止了经商性的项目;加强了党委、党支部建设,较好地发挥了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加强了党委的集体领导。

整党以后,各级党的组织生活健全,每月至少有两次党小组会,每季度至少有一次党课教育。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情况按统一下发的表格进行登记,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以普通党员的身份接受监督。军分区党委还制定了《端正党风的措施》,狠抓党风建设,大力宣传和表彰好人好事,充分调动积极因素,扶植了正气,狠刹了歪风。

2、服从大局,完成精简整编和人武部改归地方建制

1985年,中央军委决定把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从立足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准备,转到和平时期的建设上。人民军队进行了大规模的精简整编,裁减员额达100万。为了克服模糊认识,杭州军分区及时组织机关和部队进行教育,把官兵思想统一到军委扩大会议的精神上,使大家消除了思想疑虑,树立了大局意识。

19862月,根据南京军区南字〔1985〕第59号命令和省军区浙司字〔1985〕第36号通知精神,杭州军分区机关实行了精简整编,分区机关由原来的设部设科,改为设部不设科,科改为组室。司令部设作训组、通信组、军务动员组、管理组、保密组;政治部设组织组、干部组、宣传组、保卫组;后勤部设战勤组、财务组、军需组、营房组、卫生所。整编后,编制人员减少了44%。同时,为理顺工作关系,军分区机关按业务性质,对在编干部重新作了分工,并修订了各种规章制度,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岗位责任制。设立了编外办公室,负责管理27名编余人员。此外,为保证整编方案的落实,妥善处理好各种问题,杭州市委领导多次指出,军分区确定转业的干部可以先到地方代职。在和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具体联系后,军分区输送了一批编余干部到地方有关部门代职,了解和熟悉地方工作,为转业安置作准备。人武部在明确编制后,其编余干部也照此办理,变“等着走”为“干着走”。杭州市在编余干部的管理、教育上创出了一条新路。

在军队精简整编和体制改革中,杭州市13个县()的现役人武部改归地方建制,实施地方党政和军队双重领导。人武部保持部队的宗旨、性质不变;军分区负责军事工作,按军事化要求继续管好日常工作、生活制度,并协助地方党政抓好人武部的政治学习、组织纪律建设和财政开支及人事管理。

()人武部的“改建”工作,分为组织准备、试点和全面交接三个阶段。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杭州市县()人武部改归地方建制领导小组,召开武委会和交接领导小组联席会议,研究部署“改建”交接工作,并在西湖区进行交接试点。随后,各县()也成立了相应的“改建”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具体落实“改建”工作,并通过个别谈心、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人武部编内和编外的干部及战士、职工、家属做了细致的思想工作。杭州军分区按照“改建”要求和县、区人武部新编制,在全面考核的基础上,调整配备了183名人武干部,其中部领导26人,正副科级干部46人。在交接过程中,军分区和各县()人武部还对人武部所属武器装备、营产营具、军需供给、医疗器材和药品、各类经费、自购商品等进行了反复的核查登记,交清了人武部的“家底”。

在精简整编的过程中,军分区始终做到了思想不动摇,行动不放松,工作照常干,尤其做到了抓民兵工作不分心。724日至27日,省政府、省军区在杭州联合召开了全省城市民兵工作改革经验交流会。会上,杭州军分区介绍了经验。与会代表还参观了杭州市几个不同类型的城市民兵改革现场,观看了民兵汽车专业技术兵的表演。代表们对整编后的军分区和各级人武部的出色工作给予了肯定。

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理顺人民武装系统与地方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各项任务得到较好的落实,198712月,全市召开了党管武装工作会议。会上,市委书记吴仁源作了加强党管武装工作的讲话,各县、区委汇报交流了近年来开展党管武装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会议明确,继续贯彻落实中央(1986)5号文件,人武部改归地方建制后,地方党委、政府要加强对人武部的领导,按照“军事指挥机关”的特点和要求,发挥好人武部的职能作用;要发扬党管武装工作的光荣传统,把武装工作纳入各级党委议事日程,对重大问题及时研究,作出决策;要充分发挥民兵组织的优势,积极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3、贯彻中央方针,调整改革民兵的组织、训练和装备

为贯彻中共中央〔198522号文件关于“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抓好重点、打好基础”的16字方针,19863月至11月,杭州市对民兵的组织、训练和装备进行了调整改革,理顺了全市基干民兵组织、训练、装备的关系,使民兵、预备役工作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强了新形势下国防后备力量的建设。

当年初,省政府和省军区联合发布了浙政〔198615号、浙军〔198618号文件,并确定杭州市萧山县、江干区、临安县为民兵组训调整改革的试点单位。

试点工作从310日开始到510日结束,调整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调整前后呈现了八大变化:一是减少了民兵数量。萧山民兵从占全县总人口的2%调整到1.6%。二是提高了民兵质量。基干民兵在民兵队伍中的比例,萧山从42.8%提高到92.1%;江干从56.12%提高到93.8%;临安从43.2%提高到54.5%。年龄结构更趋合理,党团员比例明显增大,文化程度显著提高。三是增加了专业技术兵比例。萧山从9.6%升至23%,江干从44.8%升至78.1%。四是基干民兵编组更加合理,重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五是扩大了组建面,提高了兵员储备能力。萧山基干民兵组织单位从191家增至493家,临安从649家增加到812个,江干从102家增加到159个。六是调整了专业兵种的种类,改变了过去过多、过杂的局面。七是完善了民兵和预备役的结合。萧山28岁以下预备役的退伍军人在基干民兵组织中的比例由54.6%提高到80%。八是调整了武器装备。三个单位的基层存放点由186个缩减为35个,减少了450名武器库值班人员,减轻了群众负担,加强了武器管理工作和安全防事故工作。

在总结推广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杭州市的调整工作于11月全面完成。全市基干民兵由占总人口的1.9%降到1.4%,比原基干民兵减少29%;基干民兵中的训练合格人员和退伍军人,由占基干民兵总数的58.7%升到92.8%,党、团员比例分别达到9.4%和34%。全市国营、集体企业民兵编组,由688家扩大到846家;乡镇企业民兵编组,由1024家扩大到2296家。全市民兵专业技术兵人数由占基干民兵总数的21.1%上升到37.8%;复员、退伍军人服一类预备役数由占全市应服一类预备役数的58.2%增加到85.6%。在城市,大企业实行单独编组,中小企业按系统编组,民兵专业技术兵按行业系统组建。在农村,一般以行政村编组,对偏僻山区的分散村划片联编;对一些贫穷山村和商品经济不发达的行政村,不编或少编、少训,减轻了群众负担。

经过这一时期的积极工作,在中央16字方针的指引下,全市各项民兵工作进一步发展:

第一、积极开展民兵军事训练。全市民兵参训率达到100%,合格率达到98.5%。在训练中,大胆进行改革:(1)改革训练方法,实行电化教学。军分区拨专款,购置了摄像机、投影机等十种电化教学设备,按《民兵训练大纲》内容,录制了73部军教片,自制了部分幻灯片。在专职武装干部和民兵高炮兵骨干集训中,99%的课实施了电化教学。(2)改革组训形式,改进训练方法。普通兵分片设点集训;训练任务400人以上的县,实行专业技术兵训练基地集训;对民兵报务员训练,实行军分区培训,县()复训;对防化兵、工兵、侦察兵训练,由军分区牵头,组织跨县联训,统—调整教员和器材。(3)改革训练内容。以《民兵训练大纲》为基础,突出战术、技术训练和协同训练;结合本地实际,增加了“三打五防”、“夜间基础”、一兵多能、战术等训练内容。同时,除完成规定的军事科目外,还组织民兵学科技知识和工农业管理知识、商业知识,提高勤劳致富本领。(4)抓好学生军训。在大、中学生军事训练中,各开训学校都建立了军训组织机构,制订了军训计划,把军训纳入了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抓了军事知识、作风纪律、内务卫生、思想政治四个方面的教育训练。通过军训,使大、中学生体验了军人生活,增强了组织纪律性,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提高了军事技能和国防观念,促进了校风校纪的好转。

第二、重视民兵训练基地建设。到1986年底,全市有6个县的基地生活设施基本配套,有5个县的教学和训练设施基本配套。在基地内,既有射击场、小型战术场、操场和教室、资料室、兵器室等训练教学设施,又有寝室、食堂、办公室、娱乐室、厕所等生活设施。随着民兵训练基地的建成,各县的民兵训练逐步由分片设点训练过渡到训练基地集训。在完成民兵训练任务的前提下,各县训练基地积极挖掘潜力,广开财源,摸索以基地养基地的路子。其中临安、富阳两县的训练基地,在1986年达到民兵训练经费自给。

第三、加强民兵武器管理工作。结合开展“合格武器库”、“优秀保管员”活动,杭州军分区重点抓了民兵武器弹药的安全管理,受到了省政府、省军区的通报表彰和奖励。同时,军分区和各县()人武部强化了武器弹药仓库值班工作,落实了武器弹药管理责任制,使所有武器弹药仓库实现了24小时不失控。结合民兵组织、训练、装备的调整改革,军分区还集中封存了各县()民兵武器,减少了民兵武器分布点和基层民兵武器库值班人员,既减轻了群众负担,又提高了民兵武器管理的安全系数。1986年,桐庐、余杭、淳安县被评为省民兵武器管理先进单位。

第四、广泛开展“以劳养武”。到1987年,“以劳养武”逐渐形成了三种主要形式:一是利用民兵训练基地,在保障民兵训练的前提下,开办招待所,实行以基地养基地。各县、区民兵训练基地全年对外服务收入均在万元以上,其中余杭、桐庐、富阳、建德4个县的训练基地的收入超过了3万元。二是兴办各类经济实体,为民兵预备役建设提供经济保障。到年底,全市各级人武部兴办劳武企业93个,从业人员1422人,产值630.6万元,实现利润100多万元。军分区和各级人武部利用劳武企业收入,全部或部分用于民兵训练,减轻了地方财政负担。三是组织城市民兵,结合本职生产,开展小型多样的业余承包、修旧利废等生产经营活动。如杭州电视机厂人武部,组织本厂基干民兵,利用业余时间清理生产废料,一年为本厂节省开支30多万元。厂方按一定比例,支付了劳务费。厂人武部利用这笔钱解决了民兵参训误工补贴及其他民兵活动经费,节省了工厂行政经费开支。

三、组建预备役部队,强化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预备役部队是国防后备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少数现役军人为骨干,以预备役军官和士兵为基础,按人民解放军的统一编制编成,列人民解放军的序列,授予番号和军旗。预备役部队平时按规定实施军事训练,增强现代条件下快速动员和作战能力;战时根据需要,立即转为现役,可成建制补充部队,执行作战任务。

19875月,市政府、军分区召开了杭州市民兵预备役建设学术研讨会,着重探讨了当前急需解决的深化组织、训练、装备改革,高等院校军训与民兵预备役一体化等几个方面的共性课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工作指导性,为做好新时期民兵预备役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年8月至10月,市委、市政府、军分区在市区和萧山、余杭、富阳3个县内,组建了浙江预备役师直属分队,共计23个建制单位;并做了四方面工作:一是从强化国防观念入手,进行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了解组建预备役部队的意义和作用,提高广大民兵和复员转业军人积极报名、争当预备役军人的自觉性。二是根据组建任务和各项要求,进行调查摸底,制定组建方案,进行任务分工。三是按照地区特点,进行合理布局和编组。四是把握重要环节,确保组建分队质量。

19882月,浙江省军区赋予杭州市组建预备役步兵第一团的任务。经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研究决定,分别在萧山、桐庐、建德、临安、淳安、江干六县()、区和市级机关40多个部委办局中组建,历时4个多月,按时完成了3个步兵营、1个炮兵营、21个建制连队、6个直属分队及司、政、后机关的组建任务,并对15个建制单位展开了军事训练试点工作。67日,杭州预备役步兵团正式成立。经验收,预任官兵专业对口率分别达到90%和85%,干部和战士平均年龄分别为31.7岁和23岁,军事、政治、文化、身体、年龄等方面的素质,都达到了上级规定的要求。

在组建过程中,全市努力着眼于“五个便于”(便于管理、便于活动、便于集中、便于执行应急任务和便于快速集结),实施合理的布局编组;注重整体优化,认真把好质量关;立足长远,积极探索新路子。各县(市)、区从预备役部队的长远建设出发,边组建,边探索,边研究,边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譬如“先训后编,边训边组”:萧山市根据组建任务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基础,为提高分队的专业对口率,将预定的预编对象集中进行训练,边训练边考察,择优汰劣。通过集中训练、集中生活和集中管理,提高了干部的组织指挥能力,锻炼和培养了部队的整体观念和良好的作风,从而提高了连队的整体素质。再如“不等不靠,注重建立各项制度”:各县(市)、区在预备役分队成立前后,都十分重视规章制度的建立,用制度来管理部队,以保证预备役部队在分散布局下的整体性。桐庐县拟制了《营集结方案》,规定了集结时间、地点和机动方向;印发了《预备役干部管理试行规定》和《预备役士兵管理规定》,明确了干部和士兵活动的时间,建立了营连干部外出请假和士兵流动登记制度。又如“建立预备役营办公活动点,给预备役营授牌”:为使预备役营有活动场所,萧山、桐庐、建德、临安、淳安等地人武部先后腾出房子,设立预备役营办公室,并落实经费,添置必要的设施,完善各种图表资料,为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萧山市研究解决预备役连的活动点,多数采取与区人武部办公室相结合的办法,一室两用;临安县专门制作了炮兵营的牌子,并举行了授牌仪式。

杭州预备役步兵团组建后,按照省军区“两年组建,三年建设”的规划要求,十分重视部队基础建设工作。根据变化情况,适时开展组织整顿,保证部队预编满员;加强教学队伍、训练场地和器材建设,突出训练重点,注重训练方法,狠抓规范化训练,训练质量明显提高;根据预定任务和可能出现的紧急任务制定方案,认真组织集结演练。一是进行预备役部队成建制训练试点,探索搞好各级战、技术协同的路子;二是根据预备役部队的特点进行点验和收拢集结演练,研究快速动员、快速集结的方法;三是结合预备役部队的任务进行应急保障训练,以便能随时完成各项应急保障任务。预备役师和军分区对预备役部队的军事训练进行了验收,经考核,各项训练指标的成绩均在良好以上。除此之外,杭州预备役步兵团还利用各种时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积极组织预备役军人带头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从而使预备役部队建设不断得到加强。

此后,市委进一步加强了对武装工作的领导,在19891月和11月,先后召开了党管武装工作会议和武委会全会,研究全市武装工作规划,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调整各级武委会组织,理顺了各级党委、政府对武装工作的领导关系。

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的政治风波期间,军分区和各级人武部的全体官兵均坚守岗位,忠于职守,加强战备、值班和对武器库等重要目标的警卫工作。全市共组织1.2万余名民兵、预备役人员,组成226个小分队,配合公安部门和武警部队开展了护厂、护矿、护店、护路、护桥活动。其中,杭州钢铁厂的人武干部带领200多名民兵,通宵值班执勤。政治风波平息后,5个县()、区人武部、8个基层人武部、22人分别受到省、市表彰,杭州钢铁厂人武部还受到了国防部的表彰。

1990年,杭州预备役团坚持以战斗力为标准,突出以军事训练为重点,加强基层建设,制定了营、连部标准和检查验收细则,统一制发了“六册’、“一簿”、“一盒”,规范了各分队的软件建设,全团有4个营部、12个建制连,完成了营,连部建设。团、营均制定了收拢集结方案、战备行动方案和应付突发事件方案。同时,还组织部队积极参加地方两个文明建设。

在预备役部队建设得到不断加强的同时,杭州市的全民国防教育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1988年,全市的国防教育工作呈现四个特点:一是部署要求明确。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在年初联名下发了《杭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大纲》,对实施全民国防教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军分区就全民国防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召开了专题研究会,并下发了国防教育录像、录音带和部分教材。二是普遍进行试点。全年军地双方共抓了国防教育试点138个,培训了国防教育骨干5105人。三是区分不同层次抓教育。首先抓各级领导和机关工作人员的国防教育,全年全市受教育的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达11600人。其次抓民兵、预备役人员的教育,先后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中国民兵》的刊授教育和《东海民兵》的“我爱国防”知识竞赛。最后突出中小学生的教育,共有118所中小学开设了国防教育课,创办了6所少年军校,有45230名学生参加了军训和军事夏令营活动。四是教育手段趋向多渠道和社会化。全市全年县以上广播站、电台、电视台开办国防教育讲座及专题节目19个,县以上报刊辟专栏16个,播发各类国防教育稿件1539篇,播放电视教育片100余部;178所乡以上党校,126所全日制大、中、小学校和8个县以上民兵训练基地先后开设国防教育课,受教育人数逾5万人;开辟国防教育活动场所138个,开展各种活动1000多次,基本形成了国防教育网络。

次年初,成立了杭州市全民国防教育领导小组,随后,各县()、区也都建立了相应的组织。大部分乡()、街道、工厂、企业都落实了兼职国防教育人员。党校、小学开设了国防教育课,并纳入社会宣传教育体系。广播站、电视台开办了国教讲座和专题节目,并组织报告会、座谈会,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1990年,市和县()、区两级国防教育领导小组更名为国防教育委员会,调整充实了领导成员,在10余个企业抓了国防教育试点,并在企业系统建立了国防教育领导小组,把国防教育纳入企业职业教育规划。此外,各级人武部门利用民兵杂志对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进行刊授国防教育,建立了发刊、读刊、用刊一条龙制度,参考率与合格率均达95%以上。军分区被总政群工部评为刊授教育先进单位。

四、贯彻新《民兵工作条例》,改革城市民兵工作

19901224,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了新的《民兵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新《条例》的颁布实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民兵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作为统管民兵工作的一部重要军事法规,它不仅是各级人武部门的工作准则,更是各级党政机关和部门“依法办民兵”的法律依据,标志着我国的民兵工作进入了法制建设的新阶段。

新《条例》从新时期民兵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实践中积累的基本经验具体化,辩证地处理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融汇了民兵工作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保持了我国民兵工作的连续性。新《条例》提出了“六个坚持”,即:必须坚持党对民兵工作的绝对领导,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地方党委、政府和军事系统对民兵工作的双重领导制度,保证民兵在政治上永远合格;必须坚持以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三结合武装力量的整体威力;必须坚持民兵制度与预备役制度相结合,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后备力量体制;必须坚持履行民兵对内对外的双重职能,充分发挥民兵在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必须坚持劳武结合的原则,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要求,不断增强民兵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必须坚持“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和“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标准,全面加强民兵建设。

为认真贯彻新《条例》,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还颁发了县(市、区)人武部、基层人武部建设和民兵工作三落实“两个达标”细则。从1991年上半年开始,杭州市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新《条例》的学习、宣传和“两个达标”活动。市政府、军分区在淳安县抓了贯彻新《条例》、开展“两个达标”活动试点;在临安县召开基层武装部门资料建设现场会;各县()、区也先后抓了乡、镇、街道、企业等不同类型的53个试点。当年底,军分区、各县()、区人武部联合组成检查组,对全市“两个达标”工作进行全面验收。46.1%的基层人武部达标,富阳县、余杭县、萧山市人武部成为全市第一批人武部达标单位。

在新《条例》的贯彻实施中,全市重点抓好城市民兵建设。1991年初,省军区、杭州军分区联合组成调查组,对5种类型的民兵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制定了城市民兵改革方案。之后,成立了杭州市城市民兵建设领导小组,下发了《加强杭州市城市民兵建设方案》,并在5个城区开展民兵建设改革试点工作。

杭州钢铁厂是省政府、省军区决定的城市民兵建设试点,专门制订了《杭州钢铁厂民兵工作实施细则》,规定:建立厂党委人民武装委员会,协调和处理全厂民兵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职工人数在一千人左右的分厂(单位),建立党委人民武装工作领导小组;民兵工作必须纳入企业党委、行政管理计划;凡1835岁符合服兵役条件的本厂男性公民(含合同期三年以上的农村合同制工人),除应征服现役的以外,都要编入民兵组织,并根据上级军事机关指示,在基干民兵中组编民兵应急分队。另外,还对民兵的组织建设、政治工作、军事训练、武器装备管理、战备值勤和奖励惩处等,都作了明确规定。

通过试点,全市恢复和建立了22个市属局(公司)武委会,新建和恢复了22个局(公司)人武部,考核任命了57名局(公司)专武干部,应建人武部的企事业单位都建立了人武部;进一步健全了企业武装机构,实行了“八纳入”,保证把民兵纳入企业管理计划;扩建和完善了城市民兵训练中心,对城区基干民兵全部实施集中规范化训练;制定了《加强杭州市城市民兵建设的规定》等地方性军事行政法规,理顺了城市基干民兵、人防、交通战备3支队伍的指挥关系,使城市民兵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99,杭城举行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民兵阅兵活动。来自5个城区近千家企事业单位的5000余名武装民兵在武林广场举行阅兵式,携带各种武器[含高机()]10个民兵方阵接受了省、市领导的检阅。随后,参阅民兵在“杭州民兵”护旗车开道下,按城区划分,分乘210辆摩托车和卡车,按预定的路线接受了杭州人民的检阅。

与此同时,为适应规范化的要求,建立了城区民兵训练中心,解决了城市民兵训练无场地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军分区还决定以分区教导队为基础,逐步完善配套设施,以解决参训民兵的后顾之忧。1991年,民兵、预备役军事训练成效明显。全区共完成民兵训练6075人,完成率达104%,经考核,合格率达99.8%。预备役团组织了对4个营、6个连的紧急收拢点验,实到人数847人,到点率达87.1%

杭州市城市民兵改革和阅兵、军事表演等活动,都得到了南京军区、省政府、省军区领导的充分肯定,杭州市的做法和经验在省城市民兵建设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了介绍,杭州军分区党委也被省军区评为先进党委。

为进一步开展好企业民兵工作,1992年初,军分区机关和市区人武部抽调了28名干部,组成12个工作组,对39家大中型企业在民兵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展开了调查。拱墅区狠抓企业深化改革中的民兵政治工作试点,研究探讨了适应企业改革、加强民兵建设的对策,并先后召开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座谈会和县()、区、局(公司)人武部领导会议,及时提出“适应改革、条块结合、加强与改进武装工作”的思路,保证了国有大中型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中武装机构、专武干部队伍的稳定,促进了企业民兵工作与经济工作同步发展。

此外,根据市委书记议军会议精神,还组织开展了对“三资”企业民兵工作的调查和试点。军分区和各县()、区人武部调查走访了100多家“三资”企业,初步摸清了全市“三资”企业民兵工作的现状,研究了一些解决的具体办法和措施。通过试点,解决了“三资”企业武装机构设置、专武干部配备、民兵预备役组织建设、企业训练及活动计划的纳入等问题。

1992年底,全市已有7个县()、区人武部和316个基干民兵、预备役营()达标,分别占应达标数的60%76%以上。余杭崇贤镇、杭州化纤厂还受到省政府、省军区的通报表彰。

在民兵政治教育方面,军分区在抓好城区民兵集中教育的基础上,着重开展了农村民兵基层政治教育试点和推广工作。结合民兵基层建设工作,组织力量指导余杭县探索总结农村开展民兵政治教育的形式与方法,通过余杭会议在全市推广,使农村民兵政治教育落实面达到80%以上。军分区政治部还根据城区民兵在基地集中训练的要求,抓了规范化训练中的政治工作。组织江干区人武部研究制订了《民兵规范化训练政治工作实施细则》,并召开民兵政工会,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使民兵训练中的政治工作逐步走向规范。

1991年至1992年,杭州市的全民国防教育由点到面、逐步深化、全面发展。1991年,在下城区武林街道进行试点。在农村,将国防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经常性精神文明活动之中。在企业,把国防教育纳入目标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总体布局。“六一”前后,各县()、区都进行了少年军校阅兵表演和比武竞赛。1992年,建立了国防教育讲师团,开展街道社区国防教育的试点与推广工作,在下城区武林街道召开了社区国防教育经验交流会,使全市国防教育在抓部门的基础上向抓社区国防教育拓展,形成条块结合的新格局。全市已有少年军校118所,培训学生2.54万人。其中,上城区少年军校总校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预备军人学校已在7()普及,有在校学生840人,毕业生150人,其中62人走上保卫祖国的岗位。此外,军分区还会同市文化局、市摄影协会和省市新闻单位,组织开展国防知识竞赛、图片展览、文艺演出等活动,加强国防教育的舆论宣传,扩大社会影响。

民兵、预备役建设的加强和全民国防教育的深入开展,犹如大鹏之双翼,让杭州市的后备国防力量建设不断向新的高度腾飞!


logo3.png
主办单位: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法律声明飘窗维护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C座
电话:(0571)- 852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