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博会让我与湘湖结缘
-
发布时间:2021-08-11
点击率:
那一年是湘湖保护与开发历史上极具意义的一年。记得当年初区人大、政协开两会,区政协递交了《大手笔实施湘湖保护与开发》的提案,区人大25位代表联名提交了湘湖保护与开发的议案,得到了当时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同年8月,萧山区正式成立湘湖管委会,建立管委会班子。我从江东工业区筹建办主任的岗位上调任湘湖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常务副主任,具体负责湘湖的保护与开发工作。来湘湖之前,时任区委书记王建满与我谈话,他说,湘湖是萧山人的母亲湖,全区人民高度重视,你的任务很重,时间很紧,要求很高,必须在06年4月份召开的第一届世界休闲博览会前完成。当年8月19日,我到湘湖管委会报到。当时湘湖管委会刚成立,加上5名班子成员,总共只有9个人。办公地点在湘湖农场约200平方米的简陋房屋里。区政府拨给我们100万元筹建经费,按现在的房价来讲这点钱只够买一套单元房,当时我们就靠这100万元盘活做大湘湖。
但是重建湘湖,这是一个何其繁重复杂的工程呀。多年以来,由于不注重保护,湘湖大片水面已消失殆尽,只余几个互不相联的独立小水面。其间大小水塘和各种杂乱无章的厂房、密密麻麻的民房挤满了山脚有限的空间,连汽车也开不进去。这一切使人感到无比的压抑、沉重和无奈。这样一种现状,2年半后要恢复湖面,并与世界休博会配套建成,有可能吗?我虽然曾先后筹建过萧山桥南、江东二个省级工业开发区,但面对湘湖如此糟糕的现状和确定的目标,深感压力之大,对管委会整个班子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为此我们班子围绕目标,理清了思路,编制了工作计划。这些工作分别涉及从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到确定开发思路和定位;从控规评规的编制到景区景点设计;从土地收储、企业转制到民房、企业搬迁;从湖堤湖岸建设到文化休闲设施布局等等。管委会确定这些工作既要齐头并进,也要突出重点。
在完成了一系列前期工作以后,湘管会建立了湘湖征迁领导小组,开始了湘湖的民房征迁调研,着手安置地选址。这次征迁是萧山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城市拆迁,共涉及1402户民房,4079人,41家工厂。不仅被拆迁人员构成复杂,政策一度也很难统一,特别是年纪大的人户,他们世代居住在当地,对湘湖有一种情结,不愿意离开湘湖,一度影响了征迁工作的推进。之后,区委区政府组织学习了杭州西溪拆迁的经验,由区四套班子领导分别出任湘湖征迁指挥部的总指挥和副总指挥,抽调区级部门108名干部组成17个组,进行征迁包干。所有拆迁干部日以继夜,挨家挨户走访,耐心细致宣传政策,每户签约都要上门十几次甚至几十次,原来有几户拆迁户家里的狗看到工作组上门老是叫,后来去得多了,连拆迁户家里的狗都认识了,不叫了。由于指挥部和工作组同志的 “锲而不舍,真情实干”精神和工作作风深深感动了广大被拆迁居民,2005年10月31日,指挥部完成了所有拆迁户的拆迁签约工作,当年底腾空了全部房子。我当时主要负责的企业搬迁工作情况同样复杂。41家企业中小的为租赁性质,大的有占地240亩的华源水泥厂,搬迁工作很难做,情况相当复杂。我们专门成立了企业拆迁班子,先后召开了30多次协调会,组织评估搞测算,千方百计抓签约,其中的艰难繁琐无以言表。要我们认真努力的工作下,终于在2005年12月12日顺利完成全部企业的签协,实现了企业搬迁与居民腾房同步实现的目标,企业搬迁解决了湘湖拆迁100亩的安置用地,为湘湖的建设与顺利开放提供了重要保障。
跨湖桥是湘湖景区最具代表性的桥梁。2005年初,围绕跨湖桥如何设计在萧山展开了一场讨论。一部分市民提出恢复1554年建造的跨湖桥原型,一部分市民提出应建造具有现代交通功能的桥梁,相互争论不休。我也几次到实地踏勘,只见隐伏在房屋间的老跨湖桥桥基尚存,桥面已用水泥板代替。由于方案迟迟确定不下来,几个月过去了,时间越来越紧。我必须尽快确定一个方案,这方案既要传承历史文化,又要处理好交通功能,这真是两难啊。我认为湘湖景区不仅要面对了解湘湖历史的当地人和全萧山80万人民,更要把湘湖景区摆到长三角、全国的游客去考虑。经反复思考,我做出了恢复老桥,建设新桥的决策,将老跨湖桥桥基西移20米恢复石拱老桥,让游客怀旧。同时,在老桥基新建一座五孔仿古新桥,上可通车,下可行船,游客在桥上可一览湘湖全景。
2006年初,下了一场大雪,这场大雪对湘湖的建设来说真可谓是雪上加霜。工地上满是未完工的工程, 4月份真的能完成所有景点的建设,在湘湖游船上进行电视直播么?领导小组为我们担心,全区人民为我们捏把汗,我们真的要咬紧牙关,拼命干。在时间与质量发生矛盾时,我们坚持了时间服从质量。就拿景区这块63吨的“镇湖石”来说,那时正是拆迁、建设忙得不可开交,许多同志看着成片尚未拆完的空房和只能称作“工地”的景区很是担心,觉得再安放这块大石头费时间费力,劝我放弃,但我坚持自己的观点,要做就做最好的,湘湖没有棱角就没有特色,没有刚骨就没有精神。大年初一,我就冒着大雪赶到桐庐去采购,如今这块巨石,已经成为湘湖的重要标志和精神象征。
2006年,景区工程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更加紧锣密鼓地推进,看着两岸景致逐渐明朗清晰,所有人都为近在眼前的终点激动不已。然而在这最后的几天,也就是湘湖第一次试放水的时候,又一个大问题出现了:湘湖注入三江水后,水位标高为4.5米,但游船要在湘湖水中顺利通行,最浅处水深必须保证1.5米,但湖区原有村道地基较高,游船开过容易搁浅,如果不将这地基挖低,必将为今后留下隐患,届时湘湖完全注水,就不可能再排干水开挖了,而现在挖除这段地基也必须排干所有已经放入的水,需要多少时间,没人拿的准。这时候距离4月22日休博会开幕只剩下8天了。怎么办?挖还是不挖?经过班子讨论,我们下决心开挖地基,宁可返工,也绝不留下遗憾。于是我们抽干了已经放入的水,待水落石出后一次性清除到位,当时时间真是以分秒计算的,工地里的水泵不够用,就到其他施工单位借。
但是重建湘湖,这是一个何其繁重复杂的工程呀。多年以来,由于不注重保护,湘湖大片水面已消失殆尽,只余几个互不相联的独立小水面。其间大小水塘和各种杂乱无章的厂房、密密麻麻的民房挤满了山脚有限的空间,连汽车也开不进去。这一切使人感到无比的压抑、沉重和无奈。这样一种现状,2年半后要恢复湖面,并与世界休博会配套建成,有可能吗?我虽然曾先后筹建过萧山桥南、江东二个省级工业开发区,但面对湘湖如此糟糕的现状和确定的目标,深感压力之大,对管委会整个班子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为此我们班子围绕目标,理清了思路,编制了工作计划。这些工作分别涉及从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到确定开发思路和定位;从控规评规的编制到景区景点设计;从土地收储、企业转制到民房、企业搬迁;从湖堤湖岸建设到文化休闲设施布局等等。管委会确定这些工作既要齐头并进,也要突出重点。
在完成了一系列前期工作以后,湘管会建立了湘湖征迁领导小组,开始了湘湖的民房征迁调研,着手安置地选址。这次征迁是萧山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城市拆迁,共涉及1402户民房,4079人,41家工厂。不仅被拆迁人员构成复杂,政策一度也很难统一,特别是年纪大的人户,他们世代居住在当地,对湘湖有一种情结,不愿意离开湘湖,一度影响了征迁工作的推进。之后,区委区政府组织学习了杭州西溪拆迁的经验,由区四套班子领导分别出任湘湖征迁指挥部的总指挥和副总指挥,抽调区级部门108名干部组成17个组,进行征迁包干。所有拆迁干部日以继夜,挨家挨户走访,耐心细致宣传政策,每户签约都要上门十几次甚至几十次,原来有几户拆迁户家里的狗看到工作组上门老是叫,后来去得多了,连拆迁户家里的狗都认识了,不叫了。由于指挥部和工作组同志的 “锲而不舍,真情实干”精神和工作作风深深感动了广大被拆迁居民,2005年10月31日,指挥部完成了所有拆迁户的拆迁签约工作,当年底腾空了全部房子。我当时主要负责的企业搬迁工作情况同样复杂。41家企业中小的为租赁性质,大的有占地240亩的华源水泥厂,搬迁工作很难做,情况相当复杂。我们专门成立了企业拆迁班子,先后召开了30多次协调会,组织评估搞测算,千方百计抓签约,其中的艰难繁琐无以言表。要我们认真努力的工作下,终于在2005年12月12日顺利完成全部企业的签协,实现了企业搬迁与居民腾房同步实现的目标,企业搬迁解决了湘湖拆迁100亩的安置用地,为湘湖的建设与顺利开放提供了重要保障。
跨湖桥是湘湖景区最具代表性的桥梁。2005年初,围绕跨湖桥如何设计在萧山展开了一场讨论。一部分市民提出恢复1554年建造的跨湖桥原型,一部分市民提出应建造具有现代交通功能的桥梁,相互争论不休。我也几次到实地踏勘,只见隐伏在房屋间的老跨湖桥桥基尚存,桥面已用水泥板代替。由于方案迟迟确定不下来,几个月过去了,时间越来越紧。我必须尽快确定一个方案,这方案既要传承历史文化,又要处理好交通功能,这真是两难啊。我认为湘湖景区不仅要面对了解湘湖历史的当地人和全萧山80万人民,更要把湘湖景区摆到长三角、全国的游客去考虑。经反复思考,我做出了恢复老桥,建设新桥的决策,将老跨湖桥桥基西移20米恢复石拱老桥,让游客怀旧。同时,在老桥基新建一座五孔仿古新桥,上可通车,下可行船,游客在桥上可一览湘湖全景。
2006年初,下了一场大雪,这场大雪对湘湖的建设来说真可谓是雪上加霜。工地上满是未完工的工程, 4月份真的能完成所有景点的建设,在湘湖游船上进行电视直播么?领导小组为我们担心,全区人民为我们捏把汗,我们真的要咬紧牙关,拼命干。在时间与质量发生矛盾时,我们坚持了时间服从质量。就拿景区这块63吨的“镇湖石”来说,那时正是拆迁、建设忙得不可开交,许多同志看着成片尚未拆完的空房和只能称作“工地”的景区很是担心,觉得再安放这块大石头费时间费力,劝我放弃,但我坚持自己的观点,要做就做最好的,湘湖没有棱角就没有特色,没有刚骨就没有精神。大年初一,我就冒着大雪赶到桐庐去采购,如今这块巨石,已经成为湘湖的重要标志和精神象征。
2006年,景区工程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更加紧锣密鼓地推进,看着两岸景致逐渐明朗清晰,所有人都为近在眼前的终点激动不已。然而在这最后的几天,也就是湘湖第一次试放水的时候,又一个大问题出现了:湘湖注入三江水后,水位标高为4.5米,但游船要在湘湖水中顺利通行,最浅处水深必须保证1.5米,但湖区原有村道地基较高,游船开过容易搁浅,如果不将这地基挖低,必将为今后留下隐患,届时湘湖完全注水,就不可能再排干水开挖了,而现在挖除这段地基也必须排干所有已经放入的水,需要多少时间,没人拿的准。这时候距离4月22日休博会开幕只剩下8天了。怎么办?挖还是不挖?经过班子讨论,我们下决心开挖地基,宁可返工,也绝不留下遗憾。于是我们抽干了已经放入的水,待水落石出后一次性清除到位,当时时间真是以分秒计算的,工地里的水泵不够用,就到其他施工单位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