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意志,建业报国
-
发布时间:2021-08-11
点击率:
浙钢是1957年4月2日破土动工的。当时我国正在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在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大办钢铁、赶英超美”的背景下,中共浙江省委提出了“勒紧裤腰带,定要建个钢铁厂”的指示,为了早建成、早出钢,又提出了“大干快上、土洋结合”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所以当时厂内炼钢、炼铁、炼焦设备绝大多数都是“土”的,主要靠小焦炉、小高炉、小转炉来炼焦、炼铁、炼钢。小高炉只有8立方米,小焦炉是用砖砌起来,在露天里建起土炉子,用鼓风机吹,达到一定温度就出焦了,炼铁没有机械化,全靠手工作业,进料人工用铁锨铲料进漏斗由提升机倒入炉子里,出铁用铁锤敲。就靠这么几个小焦炉、小高炉、小转炉,以浙钢 为主掀起了全省大炼钢铁的高潮。当时,厂领导为了尽快把钢铁生产抓上去,厂里从员工中选拨了几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担任工程师,大家称为“土工程师”。到1958年初,又建成两座82立方米炼铁高炉,几座1.5吨小转炉。当年2月26日和5月17日,浙钢相继炼出第一炉铁水和第一炉钢水,结束了我省不能用近代技术炼钢的历史。建厂初期,来自全国各地的浙钢建设者大约有2万多人,真是人山人海,遍地都是建设者。那时人的思想境界很高,工作不讲任何条件、不计任何报酬,也不怕任何困难。我刚到浙钢时,半山还是一片荒地,野草丛生,荒冢遍布,没有路灯,没有像样的生活设施,水路除了一条古运河支流通往拱宸桥之外,陆路只有一条不到3米宽的石子路与石桥乡相通,生活和交通都十分不便。那个年代,钢铁是元帅,以钢为纲,一马当先,住房建设的速度跟不上生活的需要。所以,大家刚来厂时,得先住在皋亭山脚下临时搭建的草棚。门是用毛竹片剖开绑扎的,门缝很大,一拉竹门就“咯吱咯吱”响。屋内地面是平整过的黄泥地。没有床,睡的是用稻草铺成的地铺。一个大统间内,大通铺要住二三十人。那时我们有什么要求啊,只要屋子不漏雨、地是平的就行了。女同志可以住简易房,有几张床铺能睡就不错了。厂部设在原半山大庙后面的一幢三层楼房内,该楼房的楼板是用竹筋搭建的。所谓竹筋,就是用竹子剖成条状当钢筋用,然后浇注成水泥预制板的简易楼房。这幢简易楼房,直到1998年上半年才拆掉,新建一座现在的杭钢集团公司生产调度大楼。
那时,凭着艰苦创业的钢铁意志,人人都力争上游,人们的精神状态就是不一样啊!这支建设队伍中的百分之六十是复转军人,特别能战斗,能拼搏,吃得起苦。那时真是热情冲天、挥镐奋战,多累也没人叫苦。我们就是靠着一双勤劳的手,艰苦奋斗干出大事业。我们每天早出晚归,早上6点多就出发上班去,从驻地到办公室要走半个多小时,又没有像样的路,只是简易的沙石道,一下雨,路上就满是泥泞。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全靠双腿走到工地。吃饭自带饭盒、筷子,饭管吃饱,菜是大锅菜。后来实行凭饭票吃饭,到三年困难时期只能喝稀饭加窝窝头,很少能吃上大米干饭。晚上有时要干到11点以后,夜宵有碗“光荣面”吃。吃“光荣面”也是一种荣誉,因为谁坚持工作到最晚,才最光荣。那时也没有星期天,用现在的一个说法叫“六加一”,“白加黑”。虽然生活条件很差,夏天炎热,冬天寒冷,但由于我们已经够累了,回来后,倒头就呼呼大睡,顾不了什么寒热。浙钢当时出了很多模范人物,其中有一个“高炉铁人”叫林天真,他是实干苦干的劳模,炉子要修,就带头钻进火热的炉膛。他一心扑在生产上,家里的事情,都靠他妻子一人操劳。
那时候,我在交通运输部搞团工作,这个部是负责炼焦、炼铁、炼钢所需各种原、燃材料的运输任务。当时小火车铁路刚建设好,大量煤、矿石等原、燃材料主要通过一条通往杭钢的运河支流来运输,我们都叫它“杭钢河”。这条河是杭钢创业者们为了打通物资运输通道,用人工疏浚的,硬是把原来只能通行小木船的古运河支流变成了可航行50-70吨驳船的宽敞河道。河道施工期间,当时的副省长吴宪率省市机关干部也参加挖河泥劳动。但受卸载设备不足的限制,矿煤料到岸后,还只能搭上层层跳板,人工卸载。几百公斤的材料,我们都是用肩膀抬、扛。那年间,时任厂交通运输部主任的陈绍龙,是个老红军。他指挥工人装卸运输材料就像指挥部队一样,同大家一起干,装卸过程中工人有时不小心让燃煤、矿粉等掉到河里了,他就一声令下,我们立刻跳到河里把煤块、矿石从水底打捞上来。当时从外地进厂物资的车队、船队多时,部领导要求共青团组织青年突击队冲在前,干劲十足,准时完成任务。那时,干部坐办公室的时间很少,机关全心全意为生产一线服务。有一次电炉生产急需桶装石灰,机关人员就晚上加班,组织车队到转塘双流村,用大铁桶装,一铁桶石灰重有几百斤,就是靠机关干部、工人用肩膀抬上汽车,及时运回厂,保证电炉生产。在那个年代,只要生产一线有需要,机关人员立即组织义务劳动,投入到生产中去。1980年10月,我调到厂长办公室工作后,办公室人员经常下车间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做好为基层的服务工作。
当时,杭州市半山和艮山属于两个行政区。市委据此制订了杭州市工业区初步规划:在半山地区建立冶金及建筑材料工业区,以钢铁、冶金为核心,建设浙江钢铁厂、平板玻璃厂等,还将扩建、新建耐火材料厂、水泥厂、合成氨厂、电厂、炼油厂等。在艮山门地区建立机械工业区,以重型机械制造为核心,建设通用机器厂、半山重型机器厂、杭州水轮机厂、杭州汽轮机厂、杭州锅炉厂、杭州纺织机械制造厂等。与此相配套的如运河、铁路、公路、居住区、给排水、供电等市政设施也同时规划:将京杭大运河自拱宸桥向南向东,由艮山门出钱塘江,使两大工业区全部安排在运河以北;将铁路艮山门车站北移至尧典桥,更靠近工业区。同时规划一条尧典桥新车站至半山钢铁厂,连接通用机器厂、半山重型机器厂、杭州汽轮机厂,全长约11公里铁路支线;周边公路网则规划了拱(宸)桥——半(山)、半(山)——临(平)、半(山)——艮(山门)及塘河北路四条道路;在半山和艮山两大区周边设立若干共可容纳10万居民的工人居住区;在半山兴建一座10万千瓦电站并与新安江水电站、杭州变电所相连接,组成完整的电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