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官方微博 欢迎浏览杭州党史与地方志

同心同德 深化改革 争取杭州...

发布时间:1900-01-01 点击率: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围绕增强企业活力这个中心环节,逐步深化。从简政放权、减税让利开始,在工商企业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实行了厂长(经理)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推行了企业承包责任制和租赁制,对一批大中型企业实行了自负盈亏、放开经营的试点,并且开始在承包中引入竞争机制;积极改变单一公有制经济的状况,初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新格局;努力发展各种形式的横向经济联合,出现了一批企业集团。与此同时,进行了计划、外贸、金融、劳动、物资、流通、科技等管理体制的初步配套改革。这些改革措施,使企业的经营机制和外部环境有所改善,经营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得到了发挥,企业的承受能力和消化能力有所增强。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这几年,农村的改革,围绕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着重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改革农副产品购销制度,疏理商品流通渠道。这些改革措施,使农村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开发性生产有了一定发展,农业商品基地和适度规模经营应运而生,45%的农村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农村经济相当活跃。
  在城建工作的指导思想上,我们注意处理西湖风景区建设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系。一方面,强化了以西湖为中心的风景区建设,拆除了一批影响西湖景观的建筑,扩大了环湖绿地带,改善了西湖水质,整修和发掘了一批历史文物古迹,增加了西湖风景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改造或搬迁有碍西湖景观和居民生活的工厂,规定城区新的建筑层次必须与西湖景观相协调。旅游风景区的范围已经延伸到“两江一湖”和七县(市),并且新建了一批旅游设施,提高了接待能力。另一方面,破除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非生产性建设”的旧观念,调整城市建设投资结构,重点抓了道路、供电、供水、通信设施的建设,中东河治理等几项大型工程相继竣工。采取成片改造旧城区和联合开发新城区相结合的办法,使城市的负荷能力有所增强,布局渐趋合理。总的来说,这几年城市建设的成绩是显著的。虽然目前还跟不上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还有不少薄弱环节,但毕竟使长期形成的严重积债有所减轻。
  在肯定过去五年工作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从市委领导工作来说,还存在一些缺点和问题。在经济工作方面,急于求成,经济过热,控制物价上涨的措施不够有力;工业生产还没有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存在着重投入轻产出、重外延轻内涵的倾向;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不够牢固,对粮食生产有所放松,农业基本建设重视不够,抗灾能力削弱;在基本建设中,生产性建设结构不够合理,重复布点、重复建设较多,非生产性建设规模过大,有的标准过高,城市地下设施建设有所忽视,其中供水不足、排水不畅、交通拥挤的矛盾尤为突出。在领导制度和领导方法方面,市委全委会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制度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党的建设和机关作风方面,纪律不严,制度不够健全,缺乏严格的教育和管理;有些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甚至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极少数共产党员不起作用;党政机关的官僚主义现象和少数干部为政不廉,群众极为不满。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吸取教训,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以利于发扬成绩,克服缺点,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杭州的工作做得更好。
  杭州历来是我国东南沿海的区域性经济中心,重要的交通枢纽,又是全国的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随着经济开放区地位的确立和国家重点交通工程建设的进展,我市的地域优势将越来越明显,更有利于发展对内对外的经济文化联系;但城市的许多基础设施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投资环境亟待改善。杭州有比较广阔的农村腹地,农业资源相当丰富;但开发利用还不充分,生产手段相对落后。杭州的工业已有相当基础,有较强的加工能力,许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的影响;但能源、原材料严重不足。杭州作为全省的科技文化中心,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比较集中,有依靠科技发展经济的巨大潜力;但这个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本市的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不少生产企业的技术力量相对不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比较低。总之,经过建国39年的努力,特别是十年的改革、开放和建设,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有许多优势条件,同时也存在不少制约因素,财政负担较重,发展后劲不足,竞争实力不强。
  按照这个基本思路,我市今后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1)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经济效益的各项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历史最好水平,社会商品有效供给有明显改善,出口产品总值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2)确保全市粮食年生产量达到190万吨到200万吨,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不少于586万亩,并确保工业原料、外贸产品、人民生活必需副食品生产的发展。(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逐步配套和完善。首先缓解供水不足、排水不畅、交通拥挤的矛盾,然后,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解决城市供气问题。(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人口素质和健康水平有所提高。(5)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卫生体育事业有新的发展,城乡居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养明显提高。(6)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扣除物价上涨因素,使城乡绝大多数人民的实际收入有所增加,居住条件有新的改善。
  把提高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并且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首先要坚决扭转重投入轻产出、重外延轻内涵的倾向,克服“潜力挖尽、效益到顶”的思想。要看到同行业企业之间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存在着很大差距,许多企业的物力、财力、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很大。我们必须坚定地走以内涵为主扩大再生产的道路,把企业内部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其次,要从杭州的实际出发,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特别要加强农业和原材料工业,提高产品加工深度,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根据这个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强技术改造,实行科学管理,促使产品上质量,管理上水平,企业上等级。第三,对各级各部门的工作成绩考核,不以产值增长速度作评价,而应当主要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改变互相攀比产值增长速度的做法。第四,要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宏观调控,促使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上下功夫,防止片面追求产值速度。
  解决农业问题,一靠改革,二靠投入,三靠科学。要继续推进农村改革,按照中央的部署,逐步理顺工农产品的比价和农产品内部的比价,进一步完善粮食和大宗农产品的收购办法,提高农民发展粮、棉、麻、油、茧、茶、猪、禽、蛋、鱼、菜等生产的积极性。要在坚持承包经营的前提下,按照自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实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当前,可以先在山林、水面、滩涂开发和养殖业上突破。粮食和棉麻等大宗生产的规模经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通过试点,创造条件,逐步推行,不要一哄而起。要加强对承包合同的管理,因地制宜发展村级经济,完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业发展基金,以工建农和农民劳动积累制度,制定并实施调动农民投资积极性的政策,增加对农业的物质技术投入,地方财政必须增加对农业的投资。要加强农业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不断增强抗灾能力。要充分利用山地、缓坡、滩涂、水域,大力发展开发性农业,使之成为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要重视和支持革命老区的建设。要努力促进城乡、工农、商农的结合,建立一批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农副产品商品基地。要完善对农业的社会化配套服务网络,努力增加化肥、农药、农膜、饲料、农机等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要加强农技队伍建设,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鼓励农技人员与商品基地和农村专业户建立挂钩联系,促进农业科技的研究和应用。
  教育是提高人民思想文化素质、推进科技进步的基础。振兴杭州,教育为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教育事业,使之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加强基础教育,改善办学条件,到1993年争取全市基本上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要进一步调整教育结构,努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继续办好高等教育。要大力发展各类成人教育,加强岗位技术培训,多渠道、多形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兼优的劳动大军。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办好杭州师范学院、三所师范学校和各级教师进修学校,努力提高师资水平。要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员工聘任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生活待遇,进一步造成尊师重教、尊师爱生的风气。要采取多种措施,稳定教师队伍和学生队伍,树立为振兴中华而执教、为建设四化而读书的观念。教育经费的增长应坚持略高于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同时,要继续鼓励各方面的力量,巩固和发展社会办学。
  在今后几年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当围绕四个重点进行:一是从改善杭州对外交通条件出发,积极协同配合,保证沪杭铁路复线、第二钱塘江大桥和铁路枢纽工程建设及公路网络建设,搞好江河综合治理,开发内河外江水运网络,拓展城区外环线,逐步增添和更新交通工具,改善交通管理,努力提高客货运输能力。二是改善对内对外信息联系条件,加强邮电通信网络建设,扩大与国内外大城市的直拨电话,逐步满足用户电话装机需求。三是改善城市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条件,加强供水、供电、供气、排水、防洪、消防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逐步改善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搞好住宅小区配套。四是进一步改善风景旅游城市的环境条件,加强清洁卫生、园林绿地、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在搞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和改善城市管理工作,进一步发挥城区的功能和职能,使之在管理城市、服务市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它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要使干部群众懂得:我们实行物质利益的原则,但丝毫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精神力量的作用。因为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利益关系的调整,各种困难的克服,都离不开高尚的理想和道德。我们提倡勤劳致富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丝毫不意味着可以贬低先进分子的集体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的价值和意义。因为这种精神的发扬,正是实现共同富裕所绝对不可缺少的。我们鼓励搞活经济和尊重自主权,但丝毫不意味着可以削弱严明的纪律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因为只有树立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严守法制纪律的自觉性,改革开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要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重视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引导人们同愚昧、落后作斗争。
  要建立起新的经济运行体制,必须有一个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价格问题,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就难以深入,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会遇到障碍。因此,价格改革的方向必须坚持,不能改变。但是,由于连续几年经济过热和需求过旺,在当前经济生活中,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过大。同时,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流通领域出现了相当严重的混乱现象。这样下去,群众承受不了,企业承受不了,国家也承受不了,不仅改革和建设难以前进,还会损害十年改革所取得的成果。因此,我们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自觉地把明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在治理环境、整顿秩序上。它既是深化改革的必要条件,又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这是积极的方针,不是消极的方针。在治理环境和整顿秩序的过程中,可能会失掉一些东西,但赢得的将是人心的稳定,改革的深入,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
  治理经济环境,主要是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这就必须从多方面作出努力,缓解需求与供给的紧张关系。首先,要坚决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对于计划内和计划外、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全民和集体、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的在建项目,都要进行全面清理,逐个分析排队。在清理中,既要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又要调整投资结构,使国民经济发展有必要的后劲,使生产保持一定的、实在的发展速度,使建设项目的新增生产能力尽可能符合市场的需要。为此,要保证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和农业等短线产品项目,压缩一般加工工业长线产品的项目;保证国家计划内安排的、各方面配套条件落实的项目,停建计划外项目;保证必要的生产性建设项目,压缩非生产性建设项目,特别是楼堂馆所项目;保证重要引进技术和生产市场急需品所必须的技术改造项目,压缩一般技术改造项目,特别是以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的项目。其次,要严格控制消费基金增长幅度,大力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明年的社会集团购买力,要在1987年实际支出的基础上,按照实际可比口径计算,压缩20%。对29种专项控制商品,必须从严审批;未经批准的,一律不得购买。第三,要严格控制信贷规模,合理调整信贷结构,做到有保有压。要大力回笼货币,采取鼓励储蓄、发行债券股票、预售紧俏商品等多种办法,吸收、转移和推迟结余的社会购买力。第四,要增加有效供给,安排好市场,保证明年物价上涨幅度明显低于今年。这就必须努力发展农产品、轻纺产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以及紧俏产品的生产。特别要重视解决粮食和“菜篮子”问题,这对于稳定人心、稳定市场,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生产人民生活必需品和紧俏产品所需的能源、原材料、资金以及交通运输,应当优先给予安排。
  整顿经济秩序,要着重整顿目前流通领域中的各种混乱现象。第一,切实抓好物价、财务、税收大检查,坚决刹住乱涨价、乱收费、乱摊派等错误做法,查处非法侵占、偷漏、截留、私分应交国家的税款和收入的违反法纪行为。第二,坚决清理和整顿公司。清理整顿的重点是1986年下半年以来成立的公司,特别是综合性、金融性和流通领域的公司。通过清理整顿,着重解决政企不分、官商不分、转手倒卖、牟取暴利等问题,进一步明确经营方针、经营范围,使之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党政机关的在职人员,不得到公司(企业)兼职;已经兼职的,应辞去一头职务。党政机关的离退休干部,不得兴办商业性企业,不得到全民所有制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担任领导职务和管理职务。第三,加强和完善监督体系。要充分发挥计划、工商、银行、财税、审计、物价、统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作用,同时加强对它们的监督,逐步形成监督系统。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并正确行使各项公民权利,享有管理国家和企事业的权力,并承担相应的义务。要继续完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个根本的政治制度,各级党委要尊重和维护各级人大的法律地位,使它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要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要不断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加强人民政协工作,完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民主协商制度,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我市重大问题的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逐步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在推进“一国两制”、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和“振兴中华、实现四化”中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群众团体的领导,改革群众团体的组织制度和活动方式,实行群众化和民主化,克服行政化倾向,把工作重点真正放到基层,按照团体成员的要求和愿望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要继续加强党对武装工作的领导,抓好全民国防观念教育,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信访工作要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推动党政机关廉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要重视和支持人民检察院和监察局举报中心的工作,使各级干部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当前党的思想建设的中心课题,是要把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三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首先,要正确认识治理环境、整顿秩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引导党员客观地分析目前的经济形势,既要充分肯定十年改革的成就,又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认识三中全会作出的决策,是克服困难、推进改革唯一正确的决策,从而提高贯彻执行三中全会精神的自觉性。其次,要增强全局观念。在治理环境、整顿秩序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小局与大局、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这几年来,在我们不少同志的头脑中,对这两者关系的正确摆法,确实有些模糊了,淡薄了,甚至颠倒了,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关键是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大局与小局、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是第一位与第二位的关系,只有坚决维护全局利益,才有局部利益。如果局部利益任意膨胀,损害了全局利益,最终也就没有局部利益。因此,在治理环境、整顿秩序中,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一定要从全局利益出发,甘愿承担艰巨任务,甚至作出某些必要的牺牲。第三,要增强党的纪律观念。三中全会的决策能否真正贯彻实施,说到做到,关系到改革和建设的前途,关系到人心的向背。在这样的重要时刻,特别要强调党的铁的纪律,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原则,坚决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自觉维护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权威。这是对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最实际的考验。
  保持党政机关的清正廉洁,是现阶段党的建设中一个极为重要而紧迫的问题。目前,发生在某些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的贪污、受贿、勒索、倒买倒卖紧俏物资,以及挥霍公款、奢侈浪费等等,是群众最痛恨的。影响所及,已经不只是党员、干部个人的品德问题,而且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会失掉人心。因此,从严治党,特别要重视保持党政机关的清正廉洁。党政机关带头树立廉洁之风,就会形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带动全社会。我们必须做到改革开放、繁荣经济坚定不移,防止腐败、保持廉洁坚定不移。党政机关的全体党员,特别是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应当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带头严守法纪,不贪赃枉法;奉公尽责,不以权谋私;艰苦奋斗,不奢侈浪费;还要承担保持本部门工作人员廉洁的领导责任。对基层执法单位和公用事业单位,要加强法纪教育和制度建设。同时,要提高办事的透明度,完善监督制度,加强党组织的监督、监督部门的监督、群众的监督和新闻舆论的监督。对腐败分子要采取坚决清除的方针,决不能迁就姑息。
logo3.png
主办单位: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法律声明飘窗维护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C座
电话:(0571)- 852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