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官方微博 欢迎浏览杭州党史与地方志

“周恩来与中国式现代化”专题学术座谈会召开

发布时间:2023-01-16 点击率: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是深入理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和深刻内涵,深入推进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工作,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于2023年1月8日举办“周恩来与中国式现代化”专题学术座谈会。

 

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会长张宏志在开幕式上致辞。周恩来侄女周秉德、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原会长闫建琪分别代表老同志致辞,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会长杨明伟主持并做总结发言。

 

张宏志在致辞中指出,在全党上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坚定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时候,召开此次专题学术座谈会,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我们要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的不同层面,深入研究党带领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探求党对现代化的理论探索、实践探索过程,加深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各项要求增加理论自觉、行动自觉。研究会要重点从三个方面开展研究:一是从历史线索上梳理清楚我们党关于“现代化”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二是从理论线索上辨析清楚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三是从实践线索上探讨如何才能落实好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扎实举措。

 

周秉德在致辞中深情回顾并梳理了周恩来同志一生对中国现代化问题的思考、探索和不懈追求。从青年时代,周恩来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伟大梦想和志向,他放眼世界,漂洋过海去寻求强国富民的现代化道路;从革命年代到新中国建设,他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一道,不断探索并亲自谋划和领导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奠基性贡献,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深化研究,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借鉴。

 

闫建琪在致辞中指出,周恩来担任政府总理26年,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为中国式现代化规划了方向和道路,他对于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贡献怎么说都不为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周恩来是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巨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不朽旗帜。作为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的一个老兵,希望相关的研究在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下推向深入,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12位专家做了主题发言,大家一致认为,研讨“周恩来与中国式现代化”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深入研究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和探索实践,可以加深我们对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内涵、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的理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凝聚力量推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进程。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潘敬国研究员梳理了周恩来通过举国体制领导制定两个科学技术规划的经验,总结出周恩来科技创新思想的三点启示:科学研究要克服“没有全面规划,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要加强顶层设计和国家主导;要通过规划“适当分工”“密切合作”。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程美东教授认为,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楷模,其思想和精神风范以及他的道德形象为国家的政治稳定、政治认同、政治凝聚发挥了独特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力政治保障发挥了精神旗帜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家刚教授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之一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周恩来民主思想中的时代性、民族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对于我们深化周恩来民主思想研究,从中总结提炼中国式人民民主发展的智慧,更好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价值。

 

重庆红岩连线管理中心书记朱军认为,周恩来青年时代的世界眼光、革命时期争取国际认同和支持的实践、新中国建设中为中国谋求和平发展外部环境的探索,这里包含的和平与发展思想对今天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纪亚光教授认为,周恩来民间外交思想和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辟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一定意义上,也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富于创造力、生命力、影响力的根本原因所在;彰显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精神实质。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徐行教授梳理了周恩来最早提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构想和重要贡献,强调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领导人不但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腾飞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遗产,而且为新中国规划了长远的发展前景,打下了较为坚实的经济基础。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罗永宽教授梳理总结了周恩来在中共长江局时期工作的历史性贡献,认为周恩来在武汉开展统战工作的探索为其在新中国现代化建设中为国家争取人才、吸引人才、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的实践奠定了基础;武汉这样的工业大城市也激发了周恩来关于工业现代化的思考。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佘双好教授认为,周恩来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贡献在于,不仅明确了现代化问题的本质,提出了现代化发展的目标,而且指明了现代化发展的具体路径,其中关于科学技术现代化发展目标和路径的思考和实践,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显著特色和重要体现。

 

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办一级巡视员万建清认为,周恩来参与领导建立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一系列基础性制度,为我们今天的事业奠定了重要前提和基础,这些奠基性贡献,也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制度基础、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季卫兵认为,对于“主要靠自己的力量”建设现代化的问题,周恩来思考得最多,他强调要立足自身实际探索现代化新路;他系统性思考和回答了在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处理好争取外援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问题。

 

淮阴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韩同友教授认为,周恩来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位主要开拓者、奠基者和推动者,在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特别是他身上体现出来的坚守信仰、对党忠诚、热爱人民、自我革命等精神风范,成为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恩来干部学院副院长郑超从理论维度、历史维度和实践维度梳理了周恩来对“四个现代化”问题的思考,以及对中国现代化道路进行的实践探索,认为这些思考和探索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和战略方向,都有许多现实启示,深化了我们对相关问题的认识。

 

淮安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局长、周恩来纪念馆馆长刘震生在会上通报了周恩来纪念馆开展学术研究的现状、下一步深化研究和宣传工作的思考以及1月8日当天该馆相关活动的情况。

 

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会长杨明伟在总结发言中认为,大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研讨了周恩来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和未来发展,提出了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相关研究的目标方向和基本遵循。“周恩来与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从宏观上研究,涉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从中观上研究,涉及“四个现代化”和“两步走”战略安排;从微观上研究,涉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系列具体思路和发展举措。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需要我们研究会在各个层面深化周恩来与中国式现代化系列问题的研究,要关注学术研究的现实意义,更要把握好我们开展研究工作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

 

来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重庆红岩联线管理中心、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南京理工大学、淮阴师范学院、恩来干部学院、江苏省周恩来研究会、淮安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理事等近百人参加座谈会。

(来源:理论中国网)

 

logo3.png
主办单位: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法律声明飘窗维护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C座
电话:(0571)- 852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