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官方微博 欢迎浏览杭州党史与地方志

超山宋梅与宋梅亭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0-07-02 点击率:

  

     

  

  塘栖这方土地与宋室有缘,南宋晚期,曾有一座福王的庄园离宫。

  清乾隆《杭州府志》中记载:“唐栖河之干,有福王庄”。这是载于官方志书的记录。

  福王赵与芮是宋理宗皇帝的胞弟。因理宗无子嗣,过继了福王儿子孟启为太子,赐名禥,赵禥继位后,世称宋度宗。理宗在位四十年,度宗在位十年,福王因了兄是天子,子亦是天子,在数十年间享尽了荣华富贵。杭州天水桥有豪华的福王府邸和北园别墅;老家绍兴有庄园,又在山水清幽、地近杭州的水乡塘栖建造了庄园离宫。

  地方志记载:“西里为福邸别业,袤延数里,深宫复道,别墅妆楼,辇毂之所。”[1] “王庄基,南宋福王与芮庄院故基也。福王居妃妾其间,一时艳冶之盛,脂腻涨流,今红粉沟、美人埭、洗马池,皆旧迹也。”[2]

  南宋亡国后,塘栖福王庄园随之衰败,土地为当地豪富占有。而王庄中的数十亩花园则被塘栖陈家买入,一直保存至清代。后来花园中遗存下的名种古梅花被人移至超山,种植于报慈寺前梅林之中。

  到了民国初年,岁月轮回已近750年,从塘栖移至超山的古宋梅尚有一株仅存的老梅,存活于寺院香海楼前,挺立于天地之间。虽已枝裂干空,摇摇欲倾,需靠危石支撑身躯,却仍然虬枝古干,曲屈苍劲,花繁叶茂,香馨人间。尤为可贵的是,一般梅花都是五瓣,这株宋梅却花开六出,色为浅绛,可知绝非普通凡品,应属珍稀名种。

  1923年初春,年已八十高龄的吴昌硕正在杭州,听说超山梅花正盛,立即来了兴致,不顾年迈体衰,率家人友朋前往超山赏梅。只见香海楼前那枝古宋梅,古干虬屈,苔蟠其身,岁久齿皮作麟甲,年长苔色幻为青铜。而疏朗的枝头之上,花开数朵,暗香浮动。冰魂玉质,潇洒出尘。疑是瑶台仙品,人间少有。

  这一年,来游超山的两浙名人还有多人,正月底,杭县姚虞琴(景瀛)约了吴兴周庆云,和汪惕予(自新)、王绶珊(体仁)、钱治香等好友,备了酒菜一同前往超山赏梅。

  周庆云(1864-1933),字景星,一字逢吉,号湘舲,别名梦坡,民国著名实业家,南浔巨富。并有颇高的文化素养,其平生爱好诗词、书画、文物、藏书及著述。有《梦坡诗文》、《莫干山志》、《南浔镇志》、《西溪秋雪庵志》等著作。《周庆云年谱》载:自民国十二年(1923)癸亥正月,六十岁那年,第一次与姚虞琴等来超山探梅并出资建宋梅亭后,民国十四年;民国十七年,二十二年,十年间多次来过超山。是他考证出这株老梅是塘栖宋代福王藩苑的遗物[3]。徘徊花下,恍若置身众香国中,仰慕前贤,不禁感慨万千。在这万花匿迹的冰雪时节,唯有梅花凌寒怒放,几乎让人看见了天地之心啊!眼前这株老梅,傲骨凌霜,吐露寒香,不正是历代英烈精魂的化身么。

  

  宋梅亭由四根方形石柱撑起飞檐翘角的亭盖,一眼望去,古意昂然,与梅林花海情景交融,宛若自然天成。周梦坡写了《超山宋梅亭记》一文,文中有:“况万花之中,剩此冰雪之姿,野火不能催,风霜不能蚀,殆以是见天地之心乎?”正是以梅抒怀,将花拟人,用来抒发心中万千感慨与文人情怀。他还函请吴昌硕绘成宋梅小影一桢,此幅《宋梅图》老干劲挺,疏影横斜,风致高洁,格外传神,而且题有咏宋梅五古长诗:“超山聚僧徒,天水雄殿廡。香众樱络垂,元鹤莓苔舞……”诗中“天水雄殿廡”一句,即确认此古梅树与赵宋王朝之关系。

  不久《宋梅图》被于勒美石,立于宋梅亭侧。

  同时,又在四根亭柱之上刻上周梦坡、吴昌硕、姚虞琴、纽衍、吴东迈、王绶珊、汪惕予所撰写的七副楹联。

  

  第一联:

  宋梅亭正对着古宋梅的亭柱上是周梦坡用楷书写成的对联:

  与孤屿萼绿花同联眷属,

  賸(剩)越山冬青树共阅兴亡。

  上联中“孤屿”,是指杭州孤山。“萼绿花”,亦即萼绿华,是传说中道教女仙名。在此处则专指梅花名种“绿萼”,其意是说超山的宋梅与北宋林和靖所种植的孤山梅花同属宋代,如亲眷一样。下联“剩越山冬青树共阅兴亡”,是指元朝初年,江南释教总领番僧杨琏真伽为破坏宋室龙脉风水并盗取帝陵中的金银财货,残暴地将位于绍兴的南宋六陵挖掘尽净,并将帝后尸骨弃于荒野。义士唐珏激于义愤,出资召集里中少壮,收拾帝后骨骸,择地埋葬,并移冬青树栽植其上,以为标识。为了免遭元人迫害,唐珏隐居塘栖。此中联意是说超山这株宋梅和绍兴宋六陵之上的古老冬青树一样,见证着皇朝兴衰存亡。以此来寄托对故宋的怀念。

  

  第二联:

  亭内正中柱子上镌刻的是时年八十岁的吴昌硕以行书写成的对联:

  鸣鹤忽来耕,正香雪留春玉妃舞夜,

  潜龙何处去,有萝蝯挂月石虎唬秋。

  此幅楹联书法朴茂苍劲,沉厚雄强。又含有多个典故,可谓内涵丰富、古艳深沉。道尽了梅花的清韵、艳丽、傲然、孤绝,抒发了作者的道德情怀和精神寄托。

  上联“鸣鹤”一词出自《易·中孚》九二“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自古以来,有道德重修养者被尊为“鸣鹤之士”。所谓“处于幽昧而行不失信,立诚笃至,物亦应焉。”昌硕老人崇敬这样的君子。后面“忽来耕”三字,可比喻各种辛勤劳动,《荀子·子道》有: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试想老人一生在艺海辛勤耕耘,八十岁的高龄,还不顾年老体衰,顶风冒雪,独步早春,徘徊于平生钟爱之梅林。而梅花似也通灵,亦应之舞之,一派天地高洁,梅雪互喻之情景。其后的“香雪”、“玉妃”也是指梅花,古曲《梅花三弄》亦称《梅花引》、《玉妃引》。故“正香雪留春,玉妃舞夜”二句,让读者宛如身临其境,料峭寒风中,梅花凌寒绽放,吐蕊喷霞,与冰雪共舞,预报春讯。

  昌硕老人一生爱梅、赞梅、画梅,自号“苦铁道人梅知己”,又极为推崇宋代以“梅妻鹤子”留名后世的林和靖先生。他曾在自画的《墨梅图》上题句“眼中羡尔宋梅鹤,饮水独立高千秋”。故此幅上联正是借“鸣鹤”描绘理想,藉梅花抒发怀抱,可谓写活了超山“十里梅花香雪海”的人文意蕴。

  下联中的“潜龙”典出《周易》,句出《文言》“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此处“潜龙”正是譬喻高尚有道德不追名逐利者。而“何处去”应是指生不逢时。《文选·宋玉<九辩>》:“萷櫹槮之可哀兮,形销鑠而瘀伤。惟其纷糅而将落兮,恨其失时而无当。”“又恨失其明时,不与贤君相当。”(按:萷,指树梢;櫹槮,是古书上说的一种大树,其品种则有木兰梫桂,杞櫹椅桐。)

  超山绝顶曾有过“萝猿挂月”之说,也有“石虎唬秋”之景。二者经过先生巧妙的艺术构思,将传说和山景糅合在一起,并借景抒怀,来针砭社会黑暗。在暮秋凄清的月光下,超山之颠有猿猴攀越藤萝,蹲伏山岩的石虎似也在声声吼叫。此情此景,让缶老不禁联想到当时苦难的祖国,国弱民贫,军阀混战,虎狼横行,民不聊生。宵小之辈攀交权贵,趋炎之徒欺压良善,正是暗无天日。而“鸣鹤之士、龙德隐者”偏“失时而不遇”,高尚有德之人,竟无可往之处。

  老人本就是一位常心系民瘼,敢针砭时弊的文人。其弟子王个簃所著的《吴先生行述》中写道“辛亥而后,先生感念时局,益托于歌诗,以抒悲愤……”可证。

  所以,与其说下联写的是超山清冷的秋景,倒不如说写的是老人沉郁苍凉的心境。纵观全联,凭借超山春秋、晨昏、明与暗、虚与实,对照鲜明的画面以及先生盼“鸣鹤”来,忧“潜龙”去的心绪,更可体会到老人胸怀古德,伤时忧国,以联抒怀,感喟情深的文人气节和高士情操。

  

  第三联:

  是乡贤姚虞琴集唐李商隐、罗邺诗句,用篆书写下:

  腊雪已沾墙下水,

  冻梅先袒岭头枝。

  姚虞琴(1867—1961),号景瀛,仁和亭趾人。喜收藏,精鉴别,当时与吴湖帆、黄保銊、张大壮并称“四大鉴定家”,更与国画大师齐白石共享 “北齐南姚”之誉。擅画兰竹,取径明贤,幽静秀润,清新脱俗。

  楹联中“腊雪不沾墙下水”,引自李商隐《子初郊墅》诗:看山对酒君思我,听鼓离城我访君。腊雪已添墙下水,斋钟不散槛前云。

  先生将“添”,改为“沾”字。其意为屋上的积雪还没有融化成水,尚未滴至地上。

  下联“冻梅先袒岭头枝”,句出罗邺《冬夕江上言事》诗:风柳欲生阳面叶,冻梅先绽岭头枝。

  姚虞琴改“绽”为“袒”。此“袒”意为“绽开或绽放”,用于此处,就是描述超山梅花冒着冰雪盛开怒放。

  人间腊月时节中,天寒地冻,雪花飘舞。冰雪落到地上化为了墙下之水,那滴水成冰的天气,梅花凌寒独自开放,把自己光明正大的袒露在世人面前。整句诗就是赞美梅花傲立风雪。前头所说腊月时节寒冷,正是为后面梅花于岭头绽放而做的铺垫,愈衬托出梅花高洁的风骨。

  

  第四联:

  南向亭柱上,是道光状元吴兴钮福保后人钮珩所写的隶书联,联语曰:

  几度阅兴亡花开如旧,

  三生证因果子熟有时。

  钮衍其人,有关信息很少,仅知他是当年在沪的文化人兼商人。超山海云洞旱洞左侧洞壁摩崖“龙洞”两个辟窠大字亦是出其手笔。

  此联中“几度阅兴亡花开如旧”是感叹王朝更替,但自然界的花木是不管人间凄凉悲欢的,照样会年年岁岁,花开如旧。“三生证因果子熟有时”其意则是宣扬佛家的因果轮回,善恶报应。

  第五联:

  吴昌硕第三子,时任塘栖税捐局长的吴东迈书写了篆书长联:

  胜境压皋亭,有人如白石化虹吹彻几番横笛,

  溪根遗宋室,此地与孤山放鹤同留千古幽香。

  吴迈(1886—1963),又名东迈,号子远,吴昌硕第三子。上海昌明艺专创办人之一,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书画承家学,有父风。

  “胜景压皋亭”是指当年皋亭山以春日十里桃花而闻名杭城,但超山的梅花远胜过皋亭山的桃花。“有人如白石化虹吹彻几番横笛”一句中的白石,应是指南宋词人姜夔。

  姜夔号白石,多才多艺,精通音律。其词格律严密,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一位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词曲作家,南宋绍熙二年(1191)冬,他造访范成大,应主人之请而谱新声。夔度《暗香》与《疏影》二曲以咏梅花,词中有句云:“旧时月色,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故此联应是诗人寻梅之际,听到梅林之中有人吹奏横笛,不禁想起了姜白石那些传唱千年的梅花曲。

  超山的景色胜过皋亭,这些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不畏艰难、品质可贵的梅花,在寒冬之中迎霜斗雪,依然顽强地凌寒绽放。表现的正是开拓进取,迎接希望的精神境界。也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不论怎样受挫折也要保持高风劲节的道德情操。

  下联“溪根遗宋室,此地与孤山放鹤同留千古幽香”是指超山的宋梅正是南宋故物,有幸遗存在栖溪一角。故超山梅花与林逋种梅养鹤的孤山一样,幽香年年、千岁不朽,其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高尚品格,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啊!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文人赏花,不仅赏花的外表,更欣赏花中蕴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小小的梅花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出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与物质文明。

  

  第六联:

  北向亭柱上是王绶珊书写的一幅楷书对联:

  带水接西泠此地恍分三竺胜,

  流风忆南渡当年犹胜一枝春。

  王体仁(1873~1938),字绶珊。浙江绍兴人,清末秀才,迁居杭州,辛亥以后定居上海。王氏以经营盐业起家,嗜典籍,筑九峰旧庐于杭州,部分珍籍储上海。据《九峰旧庐藏书记》载,王氏藏书有宋本100余种,各省府、县志达2000余种,可谓成就斐然。

  上联是说超山与西湖孤山一衣带水、距离很近,而山间景物又与杭州天竺山中十分相似。下联则是说因了超山宋梅而想起早已远逝的曾经繁华的南宋,如今繁华落尽,只有这株宋时剩下的梅花还存于人间,而且依然开花如旧,香满人寰。联中“胜”字是 “剩” 的意思,而“一枝春”就是指梅花。宋代词人贺三愁《绿头鸭》有“风城远,楚梅香嫩,先寄一枝春。”句。

  

  第七联:

  亭内侧正对着缶翁对联的则是汪惕予用隶书写成的:

  与林和靖同时高风在望,

  问宋漫堂到此香雪如何。

  汪惕予(1869—1941),名自新,号蜷翁,安徽绩溪人。杭州汪庄主人。汪惕予一生办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好事,流芳久远。

  林和靖,即北宋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钱塘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40余岁隐居杭州西湖,终身不仕,未娶妻室,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倘佯湖山,种梅花、养鹤,人称“梅妻鹤子”。 死后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所以后人称他为林和靖。宋漫堂,即宋荦(1634—1713),字牧仲,号漫堂、西陂、绵津山人,晚号西陂老人。河南商丘人。清初著名诗人,书画家、文物收藏家。与侯方域、贾开宗、徐作肃、李琛、徐邻唐等合称雪苑六子。顺治四年(1647),应诏以大臣子列侍卫。逾年考试,铨通判。康熙三年(1664),授黄州通判,山东按察使、江西、江苏巡抚,官至吏部尚书加太子少师,从政以清廉著称。被康熙帝誉为“清廉为天下巡抚第一”。宋荦在江苏巡抚任上,有感于苏州光福邓尉山梅花“千顷一白,目晃漾银海中,花光如雪,流溢如海”的壮观景像,题写了“香雪海”三字,刻于岩崖。

  林和靖和、宋漫堂都是历史上志向高洁的文人学士。故诗人在上联中,明确此地的宋梅与林逋孤山那片梅花一样,都属品格高尚。

  作者下联笔锋一转,如果那位爱好梅花,题写邓尉香雪海的宋巡抚来到超山,见到数十里如烟似雪,香气氤氲的梅花,会对此壮观景象有何等的感想?

  

  

  参考书目:

  [1]清康熙张半庵《栖里景物略》卷之三

  [2]清乾隆何琪《唐栖志略》

  [3]民国《京沪 沪杭甬铁路日刊》1936年第1521期刊登有邵俊康《超山探梅记》:寺前有老梅一枝,干本仅存┅┅而所开的花却特别繁密,并且都是六瓣。吴兴周梦坡曾考证它为宋代福王藩苑的遗物,特地在楼旁建造了一座宋梅亭来表扬它。

logo3.png
主办单位: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法律声明飘窗维护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C座
电话:(0571)- 85253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