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八十年代的杭州中小学校德育工作
-
点击率:
20世纪八十年代的杭州中小学校德育工作
杭州市教育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杭州市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为进一步促进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杭州市在各中小学校深入开展了一系列德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的开展
1981年2月25日,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等九个单位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号召在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开展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为主要内容的“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此后,这项活动又与共青团开展的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三热爱”活动相结合,于是“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从城市到农村、从内地到边疆迅速开展起来。
浙江省和杭州市积极响应,1981年3月,浙江省少先队组织开展青少年“五讲四美”活动动员大会。之后,杭州市各小学普遍开展了体现“五讲四美”要求的“人人争戴小红花”活动。5月,中共杭州市委召开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主要讨论如何进一步提高对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保证学校教学任务的完成。6月,“五讲四美“活动在全市中小学中普遍开展。
1982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深入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的报告》,规定每年3月为“全民文明礼貌月”,要求各地各单位在该月集中开展“五讲四美”活动。之后,杭州被列为全国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的12个重点城市之一。2月24日,浙江省、杭州市召开“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动员大会,省委第一书记铁瑛和市委第一书记陈安羽在会上讲话,要求全党动手,党员干部作表率,青少年当先锋,积极投入活动,改变“脏、乱、差”面貌。3月1日,第一个“文明礼貌月活动”在杭州市全面展开,各中小学校师生积极参加。同时,杭州市教育局联系本地中小学生思想实际,编写《“五讲四美”宣讲提纲》发至各学校进行宣讲。在1983年3月开展的第二个“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中,杭州市各中小学校积极投入。3月19日,杭州市67所中小学的近2000名“红十字”青少年走上街头,在34条“红领巾卫生街”和市中心主要街道、西湖风景点开展尊老扶幼、卫生宣传和送温暖服务活动。
为确保“五讲四美”活动顺利开展,1981年12月,全国中小学工会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交流会全体代表发出“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开展‘五讲四美’为人师表活动倡议书”,对教师提出四项要求: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关心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勤奋学习,精通业务,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道德高尚,严以律己,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倡议书”得到了杭州市中小学教师的热烈响应,各校教师纷纷行动起来,努力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1983年1月,杭州二中、艮山中学、五四职业学校、天长小学、胜利小学、安吉路小学、平安里小学、学军小学、余杭县潘板公社中学、建德县严州中学、淳安县大墅公社初中、萧山县城厢镇体育场路小学、富阳县富阳镇第一小学、桐庐县桐庐镇小学、临安县杨岭公社中心学校等15所学校被评为浙江省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集体;同年4月,杭州二中等被评为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集体。
以“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为主要内容的“三热爱”活动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小学教学中开设《思想品德》课程。1982年5月10日,教育部颁发《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规定《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小学生初步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劳动者,为把他们培养成为共产主义接班人打下思想基础。”《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点是,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热爱社会主义,勤奋学习,热爱集体,爱护公共财物,遵守纪律,文明礼貌,诚实谦虚,勇敢活泼,艰苦朴素等。为了强化“三热爱”活动的效果,杭州市教育局将各小学四、五年级的《政治》课调改《思想品德》课,各年级每周一课时,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及四项基本原则教育。此后,为加强对学生的爱国爱乡教育,杭州市及各县教育局又陆续编写地理、历史、语文等科的乡土教材供学校使用。1984年10月,杭州市教育局结合思想品德教育,编发以“做一个合格的杭州人”为课题的小学起始年级语文补充教材,旨在使学生从小培养起爱家乡、爱劳动、懂礼貌、讲卫生等良好品德。
二、“学英雄”活动的持续开展
1982年3月,共青团中央授予身残志坚的中国“保尔”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并号召全国青少年向张海迪学习。1982年6月15日,抚宁巷小学、杭州四中、杭州一中三校校友、著名光学专家蒋筑英因公殉职,被誉为“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此后,学习张海迪、蒋筑英等人的活动在全国深入开展,由此也揭开了杭州市中小学“学英雄”活动的序幕。
1983年初,为纪念蒋筑英,杭州团市委在儿童少年文化宫举办《蒋筑英同志先进事迹展览》,抚宁巷小学、杭州四中建立“蒋筑英中队”。1984年7月,临安县登村小学“彭加木中队”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少先队中队”荣誉称号。1985年9月20日,《浙江日报》发表杭州一中、杭州二中、浙江省交通学校、宁波市轻工职业中学等6所学校的团委、学生会发出的在大中学生中开展怎样学习英模的讨论活动的倡议书,提出“向英雄学习,把理想融入行动之中。”同日,省教委、团省委、省学联发出通知,支持杭州一中等6所学校的倡议,要求在全体大中学校学生中广泛开展“学英模,把理想化为行动”的讨论活动,把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引向深入。次年,省教委、团省委和《浙江日报》社联合在杭州举办全省大中学生“学习英雄,把理想融入行动之中”演讲会,杭州大学、杭州一中、杭州二中、浙江交通学校、宁波轻工职业学校的10位学生发表演讲,杭州一中李洁、杭州二中徐岚各获一等奖。
在“学英雄”活动过程中,杭州各中小学校同步开展了英雄中队命名活动。1979年1月,武林桥小学率先命名“硬骨头六连中队”,《杭州日报》还专门发表了“硬骨头六连中队”的报道。1987年,下城区的竹竿巷小学、安吉路小学、东园巷小学分别命名“雷锋中队”、“黄继光中队”、“攻坚英雄中队”,朝晖中学创建“杨根思”中队,拱宸中学创建“朱勇”中队(朱勇烈士,1984年在对越自卫反击站中光荣牺牲),西湖中学命名“黄立”中队(黄立烈士,在老山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为国捐躯)。同年冬,清河中学部分少先队员、辅导员代表来到东海前哨大陈岛。垦荒队员、守岛战士的以苦为乐,艰苦创业的精神和英雄事迹激励着少先队员们,全校各中队展开了“学大陈精神,创英雄业绩,争创大陈中队,争做优秀队员”的活动。第二年,清河中学初二(四)中队被市少工委命名为“大陈英雄中队”。在此前后,市少工委还命名前进中学初一(1)中队为“何吉勇中队”,采荷中学初二(2)中队、江城中学初二(4)中队为“蔡永祥”英雄中队。从1987到1990年,东园巷小学少先队、安吉路小学少先队、保俶塔小学少先队、学军小学少先队相继被评为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
1988年3月13日,年仅14岁的学生赖宁因救火遇难。5月,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授予赖宁“英雄少年”的光荣称号,此后,全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学赖宁”活动。1990年1月,市少工委、市教委、团市委联合召开杭州市少先队“学赖宁、争优秀”动员大会,上城区红领巾理事会首先响应,向全市挑战,其他各区队应战。大会以后,“学赖宁”活动在杭州市各个学校蓬勃开展。同年,武林桥小学硬骨头中队评为全国英雄中队集体,中北二小六年级评为全国“学赖宁”先进集体。
这一时期,杭州市中小学生中涌现出许多值得称颂的英雄事迹。1988年7月4日,富阳县湘主乡沈家小学五年级学生马立军为抢救落水儿童而光荣牺牲,年仅12岁,共青团省委、省少工委追授其为“舍己救人的优秀少先队员”,省政府授予其“革命烈士”称号。1990年8月,严州中学学生凌方、邹严俊不顾个人安危在杭州学军微机厂火灾中积极参与灭火,受到表彰。1991年4月,《杭州日报》报导严州中学高一(1)班全体学生扑灭山火的事迹。同年9月,《人民日报》登载新华社电讯《小吴强的遗愿》,记述杭州市紫阳小学学生吴强身患绝症,在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支援灾区的事迹。
三、爱国主义教育的加强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明确强调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教育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指出在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并多次要求“加强各级学校的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 1983年,中宣部发出《关于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意见》,要求各地中小学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同年12月,杭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厉德馨、张浚生、杨招棣等市领导讲话,动员全党全社会重视教育,重点讨论加强学校的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教育,清除和防止精神污染,并部署学校整顿工作。
杭州各中小学校积极相应号召,普遍加强了对学生进行国旗、国徽、祖国版图的教育,各校在每周一、重大节日或纪念日活动都举行升旗仪式,教室前面均张挂国旗。此外,各校还围绕国家重要节日、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3月12日,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活动。清明节期间,组织进行祭扫革命先烈墓、缅怀革命先烈业绩的活动。5月4日,学校组织举办各类活动,教育学生发扬五四精神。6月1日,通过文艺演出、举办各类展览、开展学雷锋做好事等活动,教育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7月1日,教育学生学习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培养热爱共产党的感情。8月1日,开展拥军、学军、爱军活动,增强军民团结。10月1日,通过多方面的学习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等,引导学生歌颂祖国、热爱祖国。各学校还利用元旦、春节等节假日,组织学生慰问五保户家庭和烈军属,参加城乡维护公共秩序和搞好环境卫生,进行公益活动。
1986年6月,国家教委印发《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实验教学大纲(初稿)》,规定政治课设置方案为初一设公民、初二设社会发展史、初三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高一设共产主义人生观、高二设经济常识、高三设政治常识,法律常识。从1987年秋季起进行改革实验。1988年,市教委认真贯彻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精神,将行为规范列为德育教育的重点,并进行公民课与行为规范教育结合的试点。各校制订行为规范的具体目标,通过对学生宣传教育、建立制度、反复训练、严格考核和通过家长会、家访、印发资料等请家长配合督促检查,使之落到实处。
1991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致国家教委领导同志的信中作出《关于坚持不懈地对青少年儿童进行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的指示》,国家教委随后颁布《关于中小学加强中国近代、现代史和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同年,杭州市普遍开展“两史(近代史、现代史)一情(国情)”教育,高中增设《中国近代现代史》课程。结合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70周年、辛亥革命80周年,杭州市各中小学在当年开展了“学史明志”教育,通过宣讲史料,祭扫革命英烈墓,组织主题班会、主题队会、故事会、革命传统报告会、团日活动,举办图书展览、组织观看《焦裕禄》等影片、开展“读好书”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等,对学生加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教育。同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市教委团工委组织全市直属中学团队员开展“在党旗下成长”寻访活动,各中学以团小组、少先队小队为单位,组成2000余支寻访小组,有近2万名中学生参加,寻访各个时期的普通党员、优秀党员。经过思想发动、确定寻访对象、组织寻访、撰写体会文章和组织交流五个阶段后,市教委团工委在校级演讲和分片演讲的基础上,组织了全市演讲比赛。《浙江教育报》、《杭州日报》、新华社杭州分社、杭州电视台等新闻单位对这一活动都作了报道。
四、社团活动的活跃和“第二课堂”的发展
在开展各项德育工作中,杭州市各中小学校重视学生社团建设,为各社团开展活动搭建桥梁,提供舞台,以发挥社团在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杭州市教育局就建立了杭州市中学生歌舞团,并开展以“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为重点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小学里的学生社团和课外兴趣小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84年,杭二中语文教研组创办“桃李文学社”、“求是书社”等学生社团;学军中学成立文学社,创办社刊《群星》,后改名《繁星》;杭州一中(杭高)的鲁迅文学社历史悠久,该校校舍为清末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的存留建筑,鲁迅自日本留学回国后的第一个工作岗位即在此,一进二楼西首鲁迅当年的起居室被辟建为“鲁迅纪念室”,鲁迅文学社的历届新社员活动便从这里起步。1986年西湖小学学生制作的自然标本获华东六省一市一等奖。1987年4月6日,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联合举办的京杭学生“运河知识对抗赛”中,杭州一中代表队团体和个人双夺冠。1991年5月,众安桥小学生生物兴趣小组在指导老师谢月华带领下,在栖霞岭采集蝴蝶标本时,捕获3只公认几近绝种的中华虎凤蝶。部分中小学校的特色社团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了一批艺术人才,而且使一些学校办出了特色,如上城区娃哈哈艺术团、杭高的铜管乐队、长征中学和求是中学的民乐团、杭州七中的舞蹈队和工艺美术班、朝晖中学的昆剧学习班、大关小学的红领巾艺术团、延安新村小学的小星星艺术团、小河小学的京剧实验班、刀茅巷小学的口琴合奏团等,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
学联是推动学生社团活动的重要组织。杭州市学联的正常工作曾因“文化大革命”而中断,直到改革开放后,学联才得以逐渐恢复。1986年10月12日至13日,在市委的关心和团市委的帮助下,杭州市召开第六次学生代表大会。全市82所高校、中专、中学的165名学生会代表,听取并审议通过了团市委应建华作的题为《全市同学团结起来,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杭州市学联《章程》,选举了新的学联委员。由杭州师范学院马云担任六届学联主席,杭州一中的朱健和杭州机械工业学校的周学平担任副主席,应建华任秘书长,邵若愚任副秘书长。大会以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本着改革创新的精神,认真贯彻全国学联第二十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精神,就学联工作提出了六点要求:带领同学做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表率;带领同学走当代青年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努力为广大同学的成材铺路架桥;学生会成为联系学校与同学的桥梁和纽带;加强学生会的自身建设,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学生会要加强国际团结。市学联针对青年学生的特点建立各种形式的学生社团800个,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体活动。
“第二课堂”也是开展德育活动的良好载体。为推进学校课外兴趣活动的开展,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杭州市先在1986年举办首届小学生课外兴趣小组科技活动成果展览、市首届少儿科技节和艺术节,后在1987年举办首届市区中学生艺术周和杭州市第五届中学生课外科技劳技成果展览会。此后,全市性的中学生艺术周和科技劳动成果展每两年举办一次。1986年下半年,市教委、市科协、团市委、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联合举办首届小学生课外兴趣小组、科技活动成果展览,展出学生作品1500余件;11月,又联合举办杭州市首届少儿科技节,全市230多所小学的2300余人参加了知识竞赛、小论文、气象、空模、车模等六项比赛,城区3.15万名小学生参加了近30个项目的“少儿科学大世界”活动。1987年5月,杭州市教委与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联合举办首届市区中学生艺术周,内容有绘画、书法、篆刻、摄影、手工艺品等艺术作品展览和声乐、器乐、舞蹈、曲艺、独幕话剧等专场演出。杭州二中、杭州四中、杭州九中、学军中学、艮山中学、长征中学、人民中学、求是中学获团体优胜。12月下旬,市教委、市科委、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联合举办杭州市第五届中学生课外科技劳技成果展览会,市区41所中学2300余件作品参展,杭州一中、杭州四中、杭州九中、人民中学获集体一等奖。当年43所市属中学有课外科技兴趣小组338个,参加学生5760名。1985年和1987年,杭州九中相继荣获共青团中央授予的“开辟多种渠道培育新型人才,活跃的中学生生活”先进学校和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授予的“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等奖励。1989年,市区中学有1105个课外兴趣小组,参加人数达2.13万,占在校学生的50%以上,同年8月9日杭州中学生代表队夺得全国青少年车辆模型比赛团体第一名。1992年10月,举办市区小学生艺术节,各区事先都举行艺术作品展览、现场操作比赛、文艺会演等多种活动。
从1986年起,杭州市各中小学广泛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1987年2月6日,中共杭州市委发出通知,部署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内容的形势教育,决定从2月10日起,按系统、分批组织学校师生代表和宣传、文艺、新闻、理论工作者以及公安干警、市级机关处(科)以上干部,参观一批市政重点建设工程、新建住宅小区、现代化工厂和反映农村新貌的萧山围垦、红山农场等,亲身感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大好形势。当年,市属43所中学的2万多学生到工厂、商店、菜场等处参加劳动,调查访问,参观城市建设成就,并写出总结、论文3000多篇。学生中有学雷锋小组272个,参加学生2007名;建立新风点51个,参加学生5598人次。1987年10月21日,国家教委、经委、农牧渔业部、财政部、商业部联合发布《关于在普通中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若干问题的通知》,据此杭州市各校于1988年起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初中每学年1周,高中每学年2周。从此,高中毕业生报考高校或就业,均须有社会实践活动鉴定。1991年10月至11月,市教委团工委组织团员青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杭州在改革中前进”的专题社会考察活动,成立“杭州市学生社会考察团”。考察团由25个分团组成,4000多名团员对几十家大中型企业、公司、商场、重点工程以及公交、财贸、旅游、运输、科技文化等系统的有关单位和杭州城郊的乡镇进行广泛调查、全面考察,撰写调查报告2000余篇。12月14日,举行“杭州在改革中前进专题社会调查报告会”。考察活动结束后,考察团成员给市长卢文舸写信,反映在社会考察中的感受和对搞活杭州市大中型企业、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加快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卢文舸复信充分肯定此次大规模社会实践活动,勉励学生们树立雄心壮志,肩负时代重任,努力学习,刻苦锻炼,把自己锻炼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德育工作在中小学校的蓬勃开展,有效地提高了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也推动了素质教育在杭州的进一步发展,意义深远。
(执笔 高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