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官方微博 欢迎浏览杭州党史与地方志
首页 党史学习 党史专题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发展

点击率:

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发展

 

杭州市政协办公厅

 

1976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2月,市政协开始恢复工作。1978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我国历史性伟大转折。以1979615日全国政协主席邓小平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的开幕词为标志,作为实行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重要形式的人民政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市政协自19782月至198112月的近四年的恢复工作时间里,做了大量工作。

配合有关部门,积极落实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市政协在中共杭州市委领导下,配合有关部门对“文化大革命”期间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诬陷、打击和迫害的103名市政协委员进行复查,作出结论,并且按照党的政策分别作了善后工作。19795月,为副主席钟毓龙和常委孙恭唐、马育儒、月涛等举行追悼大会,平反昭雪,恢复政治名誉。1957年反右斗争期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的政协委员都得到了改正。“落实一个人,团结一大片”,落实政策工作促进了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调动了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为建设祖国、统一祖国的积极性。有不少委员过去虽然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甚至错误处置,但一旦落实了政策,他们又焕发青春,勤奋工作,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弥补已经损失的年华。有些上了年纪的委员,虽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叹,但更有“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情怀。

发扬民主协商传统,推动委员和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近四年的时间中,市政协围绕党和政府在新时期的中心任务,结合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和同人民有关的重大问题,不定期的邀请委员的各界代表人士进行座谈、协商。在这段时间里,市政协曾邀请委员和各界代表人士就台湾回归祖国,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战斗;加强社会治安、维护安定团结;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八项副食品销售价格并给职工补贴等重大问题,进行座谈、协商。大家对党和政府所采取的各项决策和措施表示坚决拥护,并提出不少宝贵的意见、建议。比如197910月市政协举行的有关提高八项副食品销售价格并给职工补贴问题的座谈会上,委员和各界代表人士听了市革命委员会负责同志的情况介绍后,积极建议有关部门在八项副食品调价后进一步加强物价管理和检查工作,市革委会接受了这一建议,会后不久就组织了有市政协委员参加的物价大检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恢复工作组活动,积极开展视察调研、参观访问,推动委员和各界人士为“四化”服务。据不完全统计,这近四年中,市政协围绕当时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先后开展了10O余次活动,参加的达2400余人次。在这些活动中,大家不仅听取有关部门的情况介绍,还不辞辛劳地深入基层实地调查了解,直接倾听基层领导和群众的意见要求。通过视察调查,委员们既实事求是地肯定成绩,又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如1980年第四季度开展的市区青少年教育的视察调查活动。不仅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而且深受所到单位领导和群众的欢迎。委员们根据视察调查的情况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中共杭州市委的重视,认为这是对本市青少年教育工作有力的促进。市青少年教育领导小组听取委员们的视察调查汇报后,立即就如何进一步搞好青少年教育工作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通过工作组的活动,不仅使政协在反映各方面的意见、要求,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工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使参加活动的委员和各界代表人士接触了实际,联系了群众,扩大了视野,受到了教育。

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对台宣传工作。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号召全国人民包括台湾省人民共同为早日实现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市政协立即邀请有关委员、爱国人士和部分台胞进行座谈,大家一致表示拥护,决心为统一祖国出力;当年中秋节,会同省政协组织有关委员、爱国人士和部分台胞举行思亲赏月茶话会和观赏钱江潮等活动,抒发思念台湾亲人的情怀,表达早日统一祖国的愿望。市政协还于年底专门建立了对台宣传工作组,协助有关部门组织各界人士撰写稿件,开展对台宣传工作,举行对台工作报告会,邀请省、市委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介绍台湾的形势和对台工作的方针、政策,动员各界人士为台湾回归祖国积极贡献力量。为了扩大对台工作的稿源,19803月由市政协副主席商向前、孙道夫率领对台宣传工作组成员以及部分去台人员家属赴宁波、奉化、溪口等地参观访问。1981年元旦、春节期间,市政协又会同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推动各界有关人士向去台人员写了20O多封书信,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联系。在这期间,市政协推动各界人士撰写的百余篇对台宣传稿件,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有的不仅为对台广播电台所采用,还为香港的报刊所登载。

协助全国政协和省政协积极开展文史资料的征集工作。近四年中,市政协征集了文史资料66篇,共有335千余字。不仅为全国政协和省政协的文史资料编辑出版提供了稿源,也为市政协扩大联系面,调动更多的各界有关人士为“四化”服务提供了平台。为了搞好文史资料工作,市政协于1981年上半年成立了文史资料工作组,邀请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的有关人士参加,召开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文史资料工作座谈会,来自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的50余位老人,认真学习了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会议的有关文件,联系实际,讨论了市政协开展文史资料工作的有关问题。与会老人深感余年有限,岁月催人,撰写史料是自己刻不容缓、义不容辞的责任,表示一定要做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把亲历、亲见、亲闻的史料写出来,为祖国、为人民作出自己的贡献。

组织和推动委员和各界代表人士在自愿的基础上学习政治理论和时事政策。在这个时期,经常参加市政协、市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学习的委员和有关代表人士有200余人。当时,市政协结合国内外形势,先后组织大家学习全国五届人大、全国五届政协一至四次会议精神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重要文件,学习省、市委有关重要文件。在学习方式上,坚持以自学为主和每周一次的小组讨论,还先后举办了19次报告会,参加人员达3600余人次。为了加深认识,还多次组织委员和各界代表人士到工厂、农村参观,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工农业战线上出现的大好形势。1979年盛夏,还采取学习与避暑相结合方法,组织有市政协、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以及无党派代表人士参加为期一个月的读书班,比较深入地学习了全国五届人大、政协二次会议文件精神。通过一系列学习、参观等活动,使大家的思想逐步统一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提高了坚持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增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责任感,激发和调动了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积极性,许多委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更加奋发努力,做出显著成绩。有的委员虽然年事已高,但仍退而不休,以“报国之日苦短,报国之心倍切”的热忱,积极发挥余热,继续奉献余力。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的成员焕发精神,为我市两个文明建设献计献策,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他们创办的几所业余学校和丝绸工艺学校以及一些街道企业为培养建设人才,广开就业门路,作出了积极贡献,创造了出色成绩,深受有关领导和群众的赞扬、好评。

经过近四年的恢复,到1981年下半年,召开新一届政协会议,完善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的时机趋于成熟。

1981129,市政协第三届常委会举行二十三次会议。经协商,会议决定在19811223日召开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市四届政协委员会由27个界别482名委员组成。同第三届委员会比,撤销了合作界别,增加了社会科学、体育和台湾同胞3个界别,委员总名额比三届增加57%。参加第四届委员会的有中国共产党的代表,有在革命和建设中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共过患难的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有老干部代表,有先进模范人物,有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体育卫生、新闻出版界等的专家和代表,有工人、农民、妇女、青年、工商界等的代表,有少数民族和宗教界的代表,有台湾省籍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有原国民党军政人员和其他爱国人士等。第四届委员会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标志着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新发展和全市各族人民、各界人士和各种爱国力量的大团结。

在充分协商、精心准备的基础上,19811223日至31日,市政协四届一次会议如期举行。会议听取并讨论了中共杭州市委第一书记陈安羽“关于当前形势和任务”的讲话和市政协第三届副主席郭仲选关于《市政协第三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全体委员参加了省政协举行的传达全国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精神的报告会;列席了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听取并讨论了市革命委员会主任陈安羽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各项报告。会议选举产生了由82名常委组成的市政协四届常委会(其中中共党员32名,占39%;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50名,占61%),选举陈安羽(中共)为新一届政协主席,郭仲选(中共)、商向前(中共)、邓鄂(中共)、余森文(中共)、孙道夫(民革)、肖冰(中共)、罗永法(中共)、刘晔(民盟)、计克敏(民进)、祝更生(农工民主党)、金才观(工商联)、高来宾(无党派)、黄宏煦(无党派)、黄少希(中共)和江敦厚(无党派)为副主席,市政协秘书长由郭仲选兼任。在市政协四届委员会任职期间,19836月,陈安羽由于工作调动,辞去市政协四届主席职务,周峰(中共)在市政协四届三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主席。19855月,陆祖德(中共)、项秀文(中共)、黄致甲(九三学社)在市政协四届五次全体会议上补选为副主席。

市政协四届一次会议的召开,彻底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给人民政协工作所造成的混乱状况,进一步完善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人民民主制度,推进了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为已经开始的改革开放事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和制度保证。

市政协四届一次会议后,杭州的人民政协工作全面发展,中共杭州市委对人民政协的领导也不断加强,1984220日市委决定在市政协建立党组,任命周峰为党组书记,张学理为党组副书记,郭仲选、邓鄂、肖冰、罗永法、胡天民、林鉴川为党组成员。198512月又调整周峰为党组书记,张学理为党组副书记,肖冰、陆祖德、项秀文、林鉴川为党组成员。

198752,市政协四届二十八次常委会议协商决定1987527日召开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五届委员会由28个界别组成,同四届委员会比,增加致公党一个界别;农民界改为农林界,委员总名额为550名,比四届增加13%,团结面更加扩大,代表性更加广泛。1987527日至63日的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听取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汤元炳关于全国政协六届五次会议精神的传达,听取和讨论《市政协第四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四届六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全体委员列席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听取并讨论市长钟伯熙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各项报告。选出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委共89名(其中中共党员31名,占34.8%;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58名,占65.2%),组成市政协五届常委会。主席徐浦祯(中共),副主席陆祖德(中共)、张学理(中共)、郁简(民革)、肖冰(中共)、刘晔(民盟)、孙鸿垣(民进)、蔡继绍(农工民主党)、徐祖潮(工商联)、黄宏煦(无党派)、江敦厚(无党派)、项秀文(中共)、黄致甲(九三学社)、邵义彬(民建),秘书长林鉴川(中共)。

在市政协五届期间,19875月,中共杭州市委任命徐浦祯为党组书记,陆祖德为党组副书记,张学理、肖冰、项秀文、林鉴川为党组成员。

市四届和五届政协任职的1982年至1992年的11年,杭州与全国一样,正处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的关键时期。市政协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团结和民主为主题,履行职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为杭州的改革、发展、稳定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建言立论、献计出力。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是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也是实行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具体体现。市政协从四届开始,就如何履行好政协主要职能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进行探索。1986年,市政协在贯彻全国地方政协工作座谈会精神时,结合过去几年的实践经验,就政治协商的内容、范围、形式和需要建立的制度,向中共杭州市委提交请示报告。报告提出,政治协商的主要内容为八个方面: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决策,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修订,全市工业和城市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体制改革重大决策和措施,市级领导成员的人事安排,地方性重大法规,群众生活的重大问题。政治协商活动要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进行。对全市重大问题,有些由市委、市政府领导出面协商;有些由市委委托市政协党组、市委统战部领导出面协商;有些可通过党政有关部门与政协各委()进行对口协商。政治协商形式除了主要通过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外,可召开座谈会、组织视察、征集提案等形式进行。中共杭州市委十分重视市政协这个报告,专门召开书记办公会议听取汇报,进行讨论,以纪要形式,作出明确规定,下发全市各级党组织贯彻执行。1989年初,全国政协在总结各地履行主要职能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规范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职能。19893月,在市政协五届常委会九次会议上,中共杭州市委就如何贯彻全国政协《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暂行规定》,提出加强和改善全市各级党委对政协工作领导的八条具体要求和措施。随后,市政协根据市委要求制定关于贯彻全国政协《暂行规定》的实施意见,使市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职能进一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11年时间里,市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职能经历一个不断实践和提高的过程。随着政协履行职能制度化、规范化的进展,中共杭州市委和市政府越来越注重发挥市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作用,注重围绕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和“三个文明”建设以及全市人民关心的重大问题,到政协通报情况,听取意见,进行协商。一年一度的市政协全会是政协履行主要职能最为重要的场所和最高层次的形式。在政协全会中举行的大会发言、专题座谈和小组讨论,中共杭州市委书记、副书记、常委和市政府市长、副市长都分头参加,亲自听取委员的意见建议,直接与委员共商全市大计,逐步形成一种制度。一季一次的市政协常委会议是政协全会闭幕后,政协履行主要职能的重要场所和主要形式。市委、市政府经常把全市的大事和群众关心的重要问题在决策和实施之前提交政协常委会会议进行协商,听取意见。从19883月起,市政府每年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所作的工作报告,事先都将草稿提交市政协常委会会议征求意见。19917月,市政府在市政协五届常委会四次会议召开前10天,将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草案,分送给市政协常委、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这次常委会议,市委、市政府重视,市政协准备充分,会上常委们提出100余条意见建议,协商富有成效。

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工作经常与政治协商的活动密切结合在一起,往往在政治协商过程中委员通过大小会议发言,提出提案、建议案、调研报告实行民主监督。但也有通过专项性的检查督促活动履行民主监督职能。20世纪80年代初期,市政协与市委统战部会同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组成四个调查组,由市政协正副主席分头带领,先后四次深入市级有关部门、系统和部分市、县(区)检查督促落实政协委员政策和其他有关统战政策,成效十分显著。

提案是政协委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职能一种经常性的有效方式,也是政协委员一项特有的民主权利。随着政协职能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进展,提案工作日益规范有序。市政协从四届到五届,委员提案累计共有4617件,质量不断提高,民主党派、团体等集体提案逐年增加,日益得到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这些提案,经承办单位处理、采纳和实施后,不仅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也推动党政机关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作风,获得丰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杭州改革、发展、稳定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调查研究、建言献策是政协履行主要职能的重要方式和基本方法。在11年时间里,市政协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组织委员和专家开展大量调查研究,形成调研建议报告和材料,分送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其中有关保护杭州环境、治理运河污染,振兴杭州丝绸工业、发展蚕桑生产,保护西湖环境、制止湖滨高层建筑,制止西湖景区和文物保护区的违章建筑,坚决刹住西湖风景区墓葬风,开发“两江”风景旅游资源,加强青少年教育等问题的一系列建议报告,都引起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实效显著。1983723日,市政协四届常委会八次会议讨论通过的关于保护杭州环境、治理运河污染的调查报告,不仅引起省、市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重视,也引起全国政协的关注。83日,《人民政协报》以头版头条的显著位置进行报道,编者以醒目的按语指出:“大运河水系的严重污染已成为杭州环境污染的最大危害,必须采取治标和治本相结合的办法,逐步达到彻底解决的目的。”当时国家有关部门将治理运河污染列入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并提出综合治理方案;省、市有关部门也开始起步治理,还拨出专款进行水改工作,以改善杭州段运河两岸饮水水质。19861218日,市政府将市政协提出的关于振兴杭州丝绸工业的建议报告和关于制止毁桑、抓好蚕桑生产的意见建议以杭政发[1986]146号文件形式,全文转报给省政府。市政府在转报市政协这两份建议报告时提到:建议报告“分析相当透彻,提出了许多积极可行的意见、建议。其中属我市职权范围内可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已作了研究并责成有关部门抓紧办理。有关丝绸工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包括桑、蚕、种、茧、丝绸、印染、整理、服装、开发、利用、教育科研等经营和管理体制问题,涉及到省有关部门,特报请省政府指示解决”。市政府以这种形式向省政府直接转报市政协的调查建议在历史上尚属首次。

以大团结、大联合为目标,广泛开展海外联谊,做好“三胞”(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工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服务是人民政协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提出和贯彻,市政协进一步加强“三胞”联谊工作和对台宣传工作,经常组织“三胞”代表人士参加学习会、座谈会、报告会以及参观访问,使他们了解国家和杭州各个时期的形势、任务,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有关方针政策,把他们爱国爱乡的热情引导到杭州的改革、开放和建设事业中来,并通过亲朋故旧,共同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出力。

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进步,是人民政协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的一项重要内容。19875月,在市政协五届一次全体会议上,桐庐县莪山乡乡长、市政协委员雷关友提出:莪山乡是杭州地区畲族同胞比较集中的地方,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生活贫困,要求省、市大力帮扶莪山乡发展经济,改变面貌。从此,市政协联合有关民主党派把帮扶莪山乡作为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进步的一项重要工作。市政协会同桐庐县政协和有关部门从支持莪山建立少数民族乡开始,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促进莪山畲族乡经济、社会发展,为莪山畲族乡脱贫致富献计出力。5年来,经过市、县政协会同有关部门大力帮扶,莪山畲族乡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发扬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精神,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显著成绩。市政协第五届委员、少数民族人士高鑫淼在市、县政协帮扶莪山畲族同胞脱贫致富中穿针引线,献计出力,作出显著贡献,199010月,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 

组织政协委员和有关人士学习是市政协一项重要工作。它对提高政协委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增强参政议政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与“文化大革命”前比,在组织政协委员和有关人士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时事政治、学习统一战线和政协工作理论时,更注重委员开阔视野,增进共识,并且采用学习与参观视察、调查研究相结合,学习与知情出力、参政议政相结合等方法,将学习贯穿在政协各项工作之中。政协工作研究是市政协一项重要活动,通过政协工作理论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横向联系会,使学习理论与指导实践相结合,总结经验与推动工作相结合,不断提高政协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作为富有人民政协特色的文史资料工作,市政协从第四届开始有突破性的进展。文史工作组扩建为文史资料委员会,并配备专职干部,198210月出版第1辑《杭州文史资料》。19822月至1992年,共征集到各个门类史料编辑出版《杭州文史资料》17辑。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起着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市政协从四届开始在做好文史资料工作的同时,还注重杭州历史的研究,历经10(1983年至1992)编辑出版《杭州历史丛编》共6册,229万字。这些研究及其成果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好评。

政协是我国实行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形式。11年来,市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在中共杭州市委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调研,参政议政,成效显著。市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在市政协全会和常委会会议上的大会发言材料就占很大的比例。许多有水平、有质量的意见建议,成为市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要决策参考。

11年来,市政协在中共杭州市委的领导下,在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独特作用,为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越来越多的贡献。

(执笔  孙再香)


logo3.png
主办单位: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法律声明飘窗维护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C座
电话:(0571)- 852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