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官方微博 欢迎浏览杭州党史与地方志

解放初期接收官僚资本和杭州公营企业的建立

点击率: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了。从此,杭州摈弃了蒋介石所统治的压在人民头上的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三座大山,步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以建设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的新社会。
一、接收官僚资本企业
旧社会留下的杭州城,是一副烂摊子,生产萎缩,城乡贸易滞塞,投机猖獗,物价飞涨,全市百分之七十的厂、坊停工,工业生产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5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宣布了成立杭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5月30日,市军管会发布命令,宣布:“原国民党反动派官僚资本企业各部门应即接管归新主主义的国家所有。兹为保持原有机构之完整,以利接管,所有金融、贸易、税收、电讯、邮政、铁道、公路等原有系统应即由杭州各该机关统一办理交待,并即通令其所属下级机关立即在当地人民解放军、军管会及人民政府所派军事代表监督之下,向各该上级呈报所有应行交接事项,并缮具清册分呈各该上级机关及当地之人民解放军军管会与人民政府听候各接系统由上而下进行接管”。当时,杭州稍具规模的工厂都在官僚资本_中国、中农、中信等银行控制之下。官僚资本掌握的“中纺”、“中蚕”公司垄断了全市的棉花和人造丝,当时丝织业和染织布业所需的原料,都仰赖于它们的配给。所以,接管工作是一项革命的行动,是历史的必然。在这些官僚资本企业中,有的政治情况很复杂,如五丰织绸厂原为汉奸王五权(伪杭州市商会会长)的逆产,抗战前仅有织机12台,王当汉奸后,发展成46台。抗战胜利,法院将该厂查封后交与国民党苏浙皖汪伪产业处理处接管,以后又委托中国蚕丝公司代办开工。民国35年底,处理处结束,移交中央信托局。该厂职员大部是旧政权公务人员出身,是十足的官僚阶级的寄生机构,对它接管,合乎民意。
1949年5月11日,全市大规模的接管工作开始,杭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和人民政府遵照中共中央华东局的指示,根据“各按系统,整套接收,调查研究,逐步改造”的接管方针,调配了大批党员和干部,派至各工厂企业,担负起接管任务。至1951年,市军管会接管的企业共40家,其中职工4869人,资本额1708万元。
其中,1949年接管的企业17家,按接管后定名的企业是:
浙江大学机械工场
浙江铁工厂(该厂由力余铁工厂和浙江汽车修配厂合并)
 杭州自来水厂
 杭江纱厂
第一精洗麻场
五丰绸厂
福利棉织厂
建设修车厂
交通公司一分厂和三分厂
浙江军区印刷厂
铁路汽车修理厂
浙江新华印刷厂
浙江日报印刷厂
铁路局印刷厂
大同电化厂
胜利粮食加工厂
1950年接管的有8家:交通公司二分厂、省医药二厂、省第二制茶厂、杭州水泥厂、杭州市米厂、湖墅粮食加工厂、福利粮食加工厂、民生粮食加工厂。
1951年接管的有15家:建成铁工厂、杭州电气公司、杭州绸厂、虎林丝厂、鸿丰丝厂、利群锯木厂、东南肥皂厂、浙江玻璃制造厂、裕华加工厂、中山中路粮食加工厂、建国南路粮食加工厂、建国北路粮食加工厂、省劳改总队加工厂、杭州监狱看守所棉织厂、大众牙刷厂。
在以上接管企业中,对国民党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企业,整体予以接管,成为地方国营企业(即公营企业);企业中部分属于国民党政府或官僚资本的股份,则接管其中部分为公有财产,成为公私合营。
在接管企业中有一部分是由军管会直接派军代表接管的,首批派驻军代表接管的工厂有9家。
原厂名
现厂名
其中公股
其中私股
军代表名
到达日期
杭江纱厂
杭江纱厂
76%
24%
张毅
49年5.16
浙江制麻公司
中纺公司杭办
100%
 
朱思宏
 
五丰绸厂
五丰绸厂
100%
 
蔡敬贤
49年5.11
崇裕丝业股份有限公司
崇裕丝业股份有限公司
49%
51%
李克昌
 
杭州自来水厂
杭州自来水厂
100%
 
罗星
49年5.17
力余铁工厂
浙保修械所
100%
 
王樵
 
浙江汽车修配厂
三O三汔车厂
100%
 
于宗祥
 
经纬机器厂
经纬机器厂
100%
 
刘润吾
 
浙建公司
浙建器材公司
40%
60%
 
 
在接管过程中,全市广大工人积极拥护党和人民政府的措施,表现出认真负责,大公无私的精神。他们说:“一个小螺丝钉也是人民的财产”。杭州自来水厂的职工,一面紧张地工作,一面协助接管人员清点物资,他们搜集了该移交而未登记的零件、工具、材料等达800余件。通过接管,摧毁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和官僚资产阶级在杭州市的经济基础,奠定了杭州市公营工业的基石,培养了新中国工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
二、杭州公营企业的建立
解放前,杭州市的经济,基本上是“西湖加手工业”,工业基础非常薄弱。1949年,市区水电、机器、纺织、丝绸、印刷、营造、化工、饮食、其他等9大类工业全部固定资产原值只有3030万元。全市只有机器零部件加工和修配业,没有机器制造业。
为了贯彻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的“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务须避免盲目地乱抓乱碰,把中心任务忘记了,以至于占领一个城市好几个月,生产建设的工作还没有上轨道,甚至许多工业陷于停顿状态,引起工人失业,工人生活降低,不满共产党,这种状态是完全不能容许的”的指示
,把生产建设事业搞上去,必须发展和扩建杭州市的公营经济,逐步使杭州市的公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为此,杭州市委在财政还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挤出部分资金陆续新建和扩建了一批公营企业。从1949年到1951年末,全市共新建扩建企业37家,有职工5462人,资本额1737万元。其中:
1949年9家:浙江印染厂、杭州市劳改院染织厂杭州建筑公司、杭州市劳教院印刷厂、利群化工厂、杭州沟管厂、利群碾米厂、市印刷厂、浙江建筑公司。
1950年18家:浙江麻纺织厂、利群烟厂、浙江被服厂、杭州建筑公司木料厂、中医公司一厂、福利茶厂、中茶第一茶厂、中茶第三茶厂、群众印刷厂、贸联印刷厂、省税务局印刷厂、华东革大印刷厂、市劳改加工厂、安华碾米厂、民利加工厂、盐桥粮食加工厂、哑吧弄粮食加工厂、市劳改院手工工场。
1951年10家:利群建筑公司、新生锯木厂、浙江建筑公司木料厂、上海铁路局杭州木料厂、杭州火柴厂、浙江皮纸厂、杭州炼油厂、市劳改院新生加工厂、公和军装皮革厂、                    龙井茶场。
到1951年止,杭州接管的和由国家投资新建、扩建的工厂企业共77家。其中属于国营的13家,地方公营的25家,机关生产的18家,公私合营的12家(即有部分公股、部分私股),劳改生产的9家。分属于26个行业,共有职工11191人,60人以下38家,60人以上39家。其中100人以上24家。分别是:浙江铁工厂632人、杭州电气公司554人、杭州自来水厂158人、杭江纱厂478人、浙江麻纺厂2395人、第一精洗麻场157人、五丰绸厂108人、虎林丝厂309人、鸿丰丝厂313人、浙江印染厂172人、交通公司一分厂298人、             交通公司二分厂176人、杭州建筑公司143人、浙江建筑公司198人、利群烟厂370人、                   龙井茶场105人、福利茶厂461人、省第一制茶厂586人、省第二制茶厂354人             省第三制茶厂634人、浙江新华印刷厂140人、浙江日报印刷厂115人、浙江皮纸厂359人、浙江被服厂223人。
在接管官僚资本企业和新建扩建公营企业时,杭州市从有利于生产管理着想,还注意了有系统地对企业进行调整工作。如印刷厂由原来的8个合并改组为杭州印刷公司,碾米厂由原来7个合并为碾米总厂,锯木厂由3个合并为杭州锯木厂,炼油厂由2个合并为杭州炼油厂,化工厂由3个合并成立东南化工厂,另将汽车修配工场并入杭州铁工厂。还抓住了调整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三个关系,使之有利于恢复生产经营的方向发展:一是调整公私关系。就是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对于可能维持而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通过扩大加工、订货、收购产品、划分公私经营范围,以及提高批零差价等办法,给资本主义工商业以重大扶助。这样,一方面加强了国营经济对私营经济的领导作用,加强了生产的计划性,使私营经济逐步地纳入了国家计划的轨道;另一方面,也解决了私营企业的原料供应和产品推销上的困难,使它们能够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之下进行正常的生产和经营。二是调整劳资关系,就是贯彻执行毛主席所指示的“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杭州市人民政府制订了“劳资协商会议的补充规定”和“临时雇佣法”及“劳动力统一调配办法”等原则,使私营企业在党的领导下,按照民主的原则和平等协商的方法,来解决企业中有关劳资双方利益的一切问题,用集体合同、劳动合同来规范劳资双方的权利、义务和一切劳动条件。这样,不仅对劳资双方有利,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有很多好处。三是调整产销关系。主要是在全市公私企业中,按照国家的计划生产,克服盲目性的生产和无政府状态,并根据原料和新的购买力,全面地订立产销计划,做到淡季为旺季生产,使产销逐步走向平衡。
当时正值贯彻执行财政经济工作统一政策前后,全市经济十分困难,主要工厂关闭达1150家。但广大工人站在斗争的最前列,积极响应党和政府提出的“维持下来就是胜利”、“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的号召,以无比的坚强和英勇的精神,忍受着暂时的降低待遇和精减失业的痛苦,把生产维持下来,并逐步有所发展,如浙江交通公司汽车修理厂,开展了“百辆好车”运动,他们克服了原料、材料不足的困难,修复了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报废的“死车”50余辆。力余铁工厂的工人,不分昼夜的忘我劳动,胜利地完成了赶制机帆船和炮弹底火的军工任务。许多工厂经过短期准备后都相继复工了。1949年7月份,丝织业开动机器数由刚解放时的90台增加到1250台,棉织业开动机器数由刚解放时的1200台增加到2380台,特别是染织布业发展最快,到是年11月份已开设工厂567家,拥有电力机2240台,人力机994台,与解放时4、5月份比较,企业数、电力机、人力机均增加一倍左右。
到1952年底,全市(指市区)工业总产值增长47%,企业固定资产增长65%。工业生产中,生产资料的生产在解放前是最薄弱的一环,既无基本原料工业,又缺乏制造工业,仅有的制造工业是以修配性为主的修配厂,因此,1949年生产资料的生产只占工业总产值的16.1%,可是到1952年生产资料的生产,就已占了34.3%。三年中,由于接管了官僚资本企业和新建扩建公营企业,在公私比重方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主义和半社会主义工业所占的比重,由1949年的8.47%,上升到1952年的38.96%,而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则由1949年的91.53%,下降到1952年的61.04%,国营经济力量(含公营经济)的壮大,巩固地居于领导地位。
logo3.png
主办单位: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法律声明飘窗维护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C座
电话:(0571)- 85253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