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官方微博 欢迎浏览杭州党史与地方志

于子三运动

点击率:
 1947年夏,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反攻,战争出现了历史性转折。国民党政府为了挽救军事败局、稳固后方,在其统治区内进一步推行高压政策,更加疯狂地破坏和镇压爱国民主运动,尤其是越来越高涨的学生运动。10月29日,国民党特务制造了于子三惨案,引发了爆发于杭州、影响波及20多个大中城市、有15万学生参加的反迫害斗争,史称于子三运动。于子三运动是新中国诞生之前最后一次全国规模的学生运动。
       于子三,1925年出生在山东牟平(今烟台)的一个小学教师家庭。1944年秋,抱着“农业救国”的理想考上迁到贵州的浙江大学农艺系。于子三读书刻苦,成绩优良,热心公众事务。1947年5月,当选浙大学生自治会主席。“五·二○惨案”发生后,集中在南京的京沪苏杭的学生代表,组成了全国学联筹备委员会,于子三是倡议者之一,也是浙大与全国学联的联系人。在中共杭州地下组织领导下,于子三带领浙大同学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在斗争中逐渐成熟起来,成长为一名坚强的学生运动领袖。因此,引起了敌特的注意和憎恨,列入了黑名单而被监视。
      1947年10月20日左右,于子三接到一封校友来信,说要来杭参加“新潮社”社友的婚礼,并要于子三到车站迎接。然而,由于信件此前已被特务偷看,一张精心布置的网正在拉开。25日晚,于子三如约接到了校友,由于时间已晚,就一起投宿在延龄路(今延安路)大同旅社52号房间。一路跟踪的特务住进隔壁房间进行监视,26日凌晨2时许,以查夜为名,秘密逮捕了4人。国民党当局对于子三软硬兼施,刑讯逼供,但于子三宁死不屈,至死没有吐露半点秘密。10月29日下午6时,于子三在狱中英勇牺牲,年仅23岁。他用生命和鲜血保卫了党的机密,保卫了进步组织和战友,表现了一个革命青年无限忠诚的崇高品质。
      10月30日清晨,天刚蒙蒙亮,一种不同于往日的钟声回荡在浙大上空。钟声以缓慢的节奏,如泣如诉,把同学们从睡梦中惊醒。“于子三惨死狱中”的《号外》和“血,血,踏着烈士的血上去”的标语,强烈震撼着学生的心。下午3时许,浙大1200多学生,胸佩白纸素条,三人一排手挽手,冲出了浙大校门。游行队伍以“于子三精神不死”的巨幅遗像和“冤沉何处”的白布黑字大横幅为前导,沿着庆春街首先来到小车桥监狱,探望被囚三同学。然后沿着延龄路等闹市区道路,赶到上仓桥省保安司令部,瞻仰于子三遗容  。
      为了打破当局的新闻封锁,浙大学生发表了告同胞书,陈述了于子三等人被捕、被害经过,批驳了“畏罪用玻璃片自杀”的谎言,提出立即无条件释放被捕同学等要求,并译成英文,向全世界发出控诉。此外,浙大学生还努力争取教授、讲师和其他人士的理解、同情和支持。31日,浙大70多位教授集会,抗议当局暴行,支持学生的正义行动,并决定罢教1天。接着,浙大讲师助教会、浙大研究生联谊会、浙大劳工福利会等纷纷表示支持学生的斗争。3日,浙大师生员工举行罢教、罢课、罢研、罢工。4日,浙大校长竺可桢赴南京,为争取释放被捕学生,为于案昭雪而奔走呼号,并于5日向《申报》、《大公报》记者发表谈话,说明于子三惨案的真相,戳破了国民党宣传机关精心炮制的“自杀”谎言。
      于子三被捕、惨死的消息,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全国一些大中学校,在中共地下组织的推动下,在整个国统区掀起了反迫害运动,形成了全国性的学生运动新高潮。11月4日起,北平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学生先后罢课。6日,北平大中学校举行总罢课,5000余名各校学生在北大民主广场举行于子三烈士追悼大会。同日,天津南开大学、北洋大学宣布罢课3天,并联合举行追悼于子三大会。随后,上海、南京、武汉等各地大中学校,也举行各种形式的罢课、声援活动。
      到1947年底,反迫害斗争取得了基本胜利,做好于子三的出殡工作成为面临的重要问题。经过谈判斗争,终于迫使当局接受了竺可桢校长所提的出殡方案。翌年3月14日,浙大各院系学生代表300余人组成出殡车队,在“学生魂”的巨幅挽幛和“于子三烈士千古”花圈的前引下,将于子三灵柩安葬在凤凰山北麓的万松岭南坡。为于子三出殡,标志着大规模学生反迫害斗争的暂告结束。于子三运动是党领导下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二条战线中的重要一环,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
logo3.png
主办单位: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法律声明飘窗维护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C座
电话:(0571)- 852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