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官方微博 欢迎浏览杭州党史与地方志

感受“赛马”

点击率:
然而,真的要去报名,又感到犯愁了。首先是会不会被人认为是“伸手要官”。作为省属大型企业的中层干部,自己当时已是省计经委备案的正处级干部,而报考的职位还只是副处级,然而毕竟一个是企业的中层干部,一个是市级机关的部门领导,如果主动自荐,是否会有“伸手”之嫌。其次是会不会被单位干部群众认为是不安心企业工作。在过去物资相对短缺的年代,身居物资部门,在一些人眼里已是难得的肥差,完全没有离开的理由;物资部门很容易出现物资审批的权力之争,而我和行政领导之间,也就是党政一把手之间,彼此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形同兄弟;而且在这个岗位已有五年多了,熟门熟路,也没有离开的理由。从经济上看,虽然工资收入相差不多,但当时杭钢的月度、季度和年终奖金都比杭报高,特别是鸡鸭鱼肉、西瓜苹果等当时盛行实物性分配的福利更比杭报好,似乎更不该离开企业。还有,作为党委书记,经常教育干部职工要安心本职工作,扎根本职工作,而自己今天却想离开企业,离开本职工作,今后该如何面对干部群众,又该如何去教育干部职工呢?!第三是,在市里工作的报考者,毕竟熟人多,关系广,担心会不会有内定人选?对于我来说,1982年从北京部队转业到杭州,可实际上是工作在半山,住也住在半山,我和我爱人原本又都不是杭州人,不要说在市级机关没有一个熟人,就在杭州连个亲戚朋友也没有,甚至连市政府大门、杭州日报社的大门在哪里都不知道。
当得知自己已进入“赛马”前100名时,我依然高兴不起来。倒不是担心自己组织考察过不了关。作为刚换届不久的党委书记,得票率还是比较高的,说明群众是认可的;至于上级领导对我的看法,我平时是不大关心的,但担任党委书记五年多,有四年被总厂党委评为优秀政工干部,这也许可说领导也是认可的。但我最担心的是,自己在报名和笔试的过程中从没有向人透露过,现在市里要来组织考察了,这下我该如何向大家解释?!恰在此时,电话铃响,是总厂党委主要领导询问:“杭州市要来考察你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不得不硬着头皮赶到总厂,当面向他汇报了参加考试全过程的想法。他听后说:“杭州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件新生事物,应该全力支持;但我们企业也很需要人才。至于个人的发展,杭钢也同样会考虑的。”言下之意,似乎是企业不大肯放人。而我此时的想法是,虽然已闯过了第一关,但后面的两关能否胜出,谁能预料?如今已是骑虎难下,一切只能听天由命,让组织去决定吧!好在组织考察还是如期正常展开。据说,考察组分头找了总厂领导,找了总厂机关的有关部门,还到我所在单位找领导和干部群众座谈,同时也找了我本人。总厂有位领导提醒我:这次考察既要了解政治素质、知识素质,又要了解工作能力、工作实绩,还要了解所在单位干部群众的信任度,真好像是立体式全方位的大“体检”!意思是组织考察这一关也不是那么容易过,不可掉以轻心。可我想,能这样来一次大“体检”,倒是人生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即使“赛场”上不能胜出,也能为我今后发展指明方向。
    1992年8月下旬至11月上旬,杭州市首次在全市范围(包括区、县(市)及在杭的中央和省属各单位)公开选拔10名副局级领导干部。这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按照报名和资格审查、笔试、组织考察、面试、任命和岗位培训5个步骤进行。为加强对首次公选工作的领导,市委专门成立了由市委书记李金明任顾问,市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王国平任主任的公开选拔工作指导委员会。杭州市首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在全市上下引起广泛关注,反响强烈。8月22日至9月5日报名期间,报名人数达到1109人,其中个人自荐占83.23%,组织推荐占15.96%,群众推荐占0.81%。经资格审查,共有1063人符合报名条件。9月13日,951人参加了笔试,参考率达89.46%。根据笔试成绩,每个职位笔试成绩优异的前10名同志被列入考察对象,由考察组对他们的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通过综合分析,由指导委员会审定,每个职位择优确定6名同志进入面试。10月27至28日,60名同志进行了面试。最后根据面试者的笔试、面试成绩和组织考察情况,再进行综合分析,反复比较,提出10名目标人选建议名单。经市委常委会讨论通过后,按有关规定程序进行任命,并对10名任职人选进行了为期8天的集中培训。                     
《杭州日报》1992年8月21日发表题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的评论员文章。文章指出:最近,市委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公开选拔市外经贸委等十个单位的副局级领导干部。这是市委贯彻落实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精神、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的一个重大举措。它对于加快杭州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有利于在更大的范围内选拔贤能,为杭州的经济发展积蓄大批人才。众所周知,今年年初以来,随着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和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我市出现了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建设的热潮,各项事业发展迅猛。但是,与此不相适应的是,我们的干部,特别是经济部门的领导人才相对不足。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组织部门手头掌握的干部数量不多。采用组织推荐和个人自荐、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办法,在全社会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就能扩大组织部门选拔干部的视野,拓宽组织部门知人识人的渠道,把人才最充分地发掘出来,不仅可以物色到一些当前急需的领导人才,而且可以发现一大批虽然尚不成熟,但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干部,作为后备人选和人才苗子,加以培养教育,促使其尽快成长,以满足中、远期我市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有利于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选拔干部的新方法。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的产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性转折关头。经济体制的这一深刻变化,必然要求作为政治体制重要组成部分的干部人事制度进行相应改革。面向社会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就是对传统的干部选拔制度的改善和补充,它变“相马”为“赛马”,使人们置身于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下,优胜劣汰,一些优秀人才由此脱颖而出。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有利于增强干部群众的民主、竞争意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通过这项活动可以使人们看到,能不能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获胜,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人的德、识、才、学,是个人的实力、实绩,从而积极进行“角色准备”。这无疑有助于振奋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形成奋发向上的社会风气。
logo3.png
主办单位: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法律声明飘窗维护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C座
电话:(0571)- 852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