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官方微博 欢迎浏览杭州党史与地方志

一抹“高原红”

发布时间:2020-11-29 点击率:

作者:魏尔平

人物简介:魏尔平,1954年12月出生,浙江杭州人。1990年到杭州市乡镇企业局工作。1992年6月起担任杭州市乡镇企业局党委副书记。1995年起在西藏那曲担任3年县委书记。援藏回来后,担任杭州市国土资源局副书记、副局长(副厅级)。

图片90.png

魏尔平

 

那曲最常见的颜色是人们脸上那一抹高原红

那抹红闪耀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那抹红见证着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那抹红也是我们援藏干部胸前的那枚党徽

 

意料之外赴那曲,不畏艰险上高原

1995年4月10日的中午,我突然接到了杭州市委组织部电话,要我参加当天晚上在仁和饭店二楼会议室召开的一个紧急会议。在时任杭州市委副书记沈跃跃和时任市委组织部长张在堂讲话之后,我才知道会议内容是对第一批援藏担任西藏那曲县县委书记人选的选拔。

得知这一消息时,我的心情是复杂的,会议的内容完全在我的意料之外。作为一名党员,在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我应该克服困难,积极主动承担责任。但与此同时,我心中也在打鼓,我问我自己:“我可以吗?女儿还小,正是需要家人陪伴照顾的时候。爱人又是医院的护士,忙起来的时候三班倒,连休息时间都没有。我真的可以离开家人,远赴西藏三年吗?”

会议结束后,我马上给正在医院值夜班的爱人打电话,与她简短地讲了一下这次会议的内容和我可能要前往西藏,征询她的意见。我爱人听到后,沉默了一会儿,说:“你自己定,看你的心愿。”随后又坚定地说了一个字——好。得到爱人的肯定答复后,我心中也就明白了七八分。她虽然话不多,但一直以来都是尽最大努力克服困难来支持我的工作,挑起工作和家庭两份担子。

图片91.png 

1995年,魏尔平(右6)启程赴藏。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1995年5月20日,我与姜军、何渭民、张士兴作为杭州市第一批援藏干部,启程赴藏,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援藏岁月。

图片92.png 

1995年,魏尔平(右4)初进那曲。

 

情理之中为藏民,制定规划绘蓝图

虽说突然的援藏任务出乎我的意料,但是为那曲人民谋幸福之事势在必行。为了尽快了解那曲县的经济文化状况,以便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我和浙江省派去的其他七位援藏干部,在一个月之内跑遍了一个区、一个镇、十九个乡,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那曲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跟内地差距较大,不仅经济发展薄弱、思想观念滞后、基础设施建设起步晚,而且县工业、商业、畜牧业的发展,都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而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限制。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一个大讨论,在讨论会中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最后,从本县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列出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19个项目,涵盖经济建设、教育卫生事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以此来提高那曲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

图片93.png 

魏尔平(左一)在下乡途中。

 

那曲地区地广人稀,住民大都是游牧民族,放牧点与定居点之间距离很远,各乡镇之间信息交流极其不方便。我们为19个乡镇配备了无线对讲系统,增添了马匹、车辆,以此来加强各乡镇之间的联系。

为了充分利用青藏公路穿县而过的优势,全方位促进那曲地区的经济发展,我们在那曲县交通便捷、较为繁华的地段建造了一个两千多平方米的市场,将县贸易公司旧的门店重新改造,改建成为综合性的商品市场,以此搞活商品流通。我们还建设了畜产品加工厂,生产牦牛尾巴和牦牛角的工艺品;开发“牛鞭”系列滋补品,注册了商标——“高宝”牌,意即高原之宝的品牌;将民族产品的包装进行改进;建立人工培植虫草试点……

图片94.png 

下乡途中遇到的藏民。(魏尔平 摄)

 

同时,我们援藏干部充分发挥“设计师”的作用,积极参与制定了那曲县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及《十年对口援藏规划的建议》,为那曲的振兴和发展绘制了蓝图。

图片95.png 

安装通信设备。(魏尔平 摄)

 

“大手”“小手”紧紧牵,杭报相助捐善款

1995年的那曲县,包括设施简陋、不定期开课的民办小学在内,平均每1500平方公里之内只有一所小学,有72%的儿童在读完三年级后,就要失学!

图片96.png 

1995年,《杭州日报》刊登的姜军的来信。

 

在我们下乡调研途中,许多孩子拉着我们的手,告诉我们,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有书可读。

我们认识到,比起缺氧,那曲更缺的是学校!而对于一个每年每名乡镇人大代表的履职活动经费只有300元的那曲县来说,建造学校无疑是天方夜谭。

为了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大家群策群力。时任那曲县常务副县长的姜军同志给时任《杭州日报》总编舒士越写了一封信,陈述了那曲孩子对读书的渴望,呼吁杭州人民献出爱心。舒总编收到求助信以后,非常重视。经过精心策划,1995年8月25日,《杭州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姜军来信,并发起了“爱心献那曲”的活动倡议。这场活动倡议,点燃了杭州人民的热情。在《杭州日报》后续一系列报道的宣传下,杭州人民对那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献爱心的热情愈发高涨,每天都有许多杭州市民排队捐款,小到几元几角,多到成百上万。短短一周,225万元的善款从千家万户汇集到一起。

杭州发起募捐行动后,嘉兴、舟山两市紧跟着也发起了募捐活动,三市募集的援助资金总额共达570余万元。

一砖一瓦铸“希望”,高原学堂拔地起

我们援藏干部被浙江人民的热情深深感动,决心要认认真真地用好这笔捐款建好学校,一定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我们与那曲县教育局共同商定建设10所希望小学。

那曲是高海拔、高寒的地方,每年只有四五个月可以施工,其他时间都是冰天雪地不能施工。那曲的大部分地区属于永久性冻土层,学校的选址也历经多个阶段。再加上那曲地区机械化程度低,人力物力耗费巨大,因此县里成立专门管理希望工程的建设领导小组,有专人负责督查各个工程。

图片97.png 

希望小学奠基仪式。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目睹了十所希望小学拔地而起、矗立在雪域高原之上的全过程。从1995年9月第一所希望小学奠基,到1996年9月第一所希望小学落成,杭州市都非常重视,专门派代表参与仪式,并且及时向那些关心那曲孩子的杭州人民告知希望小学的建设成果。

截止到1998年,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提高到52%,全县教育事业有了突破性进展。

图片98.png 

希望小学奠基仪式(中间蓝衣服孩子为达扎旺堆)。

 

2020年5月,在《浙江日报》记者的帮助下,我得知当年直接受益于希望小学的藏族学生达扎旺堆,在完成了中学、大学的学业后,放弃了在外发展的机会,毅然决然地回到那曲,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老师、一名教育工作者。他当上了古露镇的小学校长,接过接力棒,继续为那曲县的教育事业作贡献。这使我倍感欣慰,让我觉得当初付出的一切辛劳和努力都是值得的。

“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三年时间里,在汉藏干部和全地区人民的齐心协力之下,那曲县经济发展各项综合指标连年列地区前茅,多次获全国、自治区各类先进荣誉称号。

从1995年5月到1998年6月,三年援藏时间转瞬即逝,其中的艰难曲折让人难以忘怀。这段经历对我本人来说非常珍贵,使我受益匪浅。藏北高原,广袤、苍凉、雄浑、美丽,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这块土地上耕耘过、流过汗、流过泪、挥洒过青春热血的我,对那曲永远有说不尽的依恋和怀念。

 

口述援藏·魏尔平:一抹“高原红”.mp4

作者单位: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logo3.png
主办单位: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法律声明飘窗维护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C座
电话:(0571)- 852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