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那曲 梦留羌塘
-
发布时间:2021-01-28
点击率:
作者:王越剑
人物简介:王越剑,男,曾任中共杭州市上城区委常委、副区长,杭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现任杭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2013年成为杭州市第七批援藏干部,2013—2016年在西藏那曲地区那曲县担任县委常务副书记。
千山万水,
隔不断浙藏情深;
巍巍雪原,
挡不住援藏脚步。
“杭措”景区新名片
2013年7月17日,带着杭州人民的深情厚谊和支援西藏的一腔热情,杭州市第七批援藏干部抵达拉萨贡嘎机场,开启了为期三年的援藏工作。
我们刚到那曲,便用了两个月时间走访全县12个乡镇和绝大部分工作部门。经过前几批援藏干部的不懈努力,那曲民生项目已不断完善,因此,我们在建设当地民生工程的同时,也着力挖掘那曲地区的亮点,寻找新的思路发展当地经济。
从香茂乡一路向北,藏语称为“措”的湖泊如被打碎的镜子一般散落在广袤的草原上。在罗玛镇,青藏铁路拐了一个大弯,恰好托住了如一弯弦月的小措。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湖泊,但是美不胜收的风景与城市里难得一见的暗夜星空让人如痴如醉。漆黑的夜晚,高原的天空缀满钻石般的星星,星星又倒映在如镜子般的湖面上,让人仿佛置身仙境。
西藏因为它独特的地理位置而美丽,但同时也因为高原环境让它的发展受到了很多限制。旅游扶贫就是破解“美丽贫困”的一把金钥匙,我们当时就考虑通过美丽的“措”来发展当地经济。
王越剑(左一)调研考察杭措景区建设。
经过多次勘察,我们在专家的帮助下将“国际暗夜公园”“高原自驾营地”等概念引入,提出要建立暗夜公园的想法。正式立项后,我根据藏语发音,又取杭州中的“杭”字,将109国道旁的小湖泊亲切地命名为“杭措”。“杭措”景区一期工程总投资550万元,我们将其设计打造成109国道上集休闲、住宿、观光为一体的旅游文化名片,成为西藏第一个集暗夜星空旅游、装箱旅馆等亮点于一体的游客中心项目。
青藏公路边的“杭措”景区宣传牌。
暗夜星空旅游与藏北的游牧文化相结合,共同展现了藏家风情,成为藏北文化名片之一,提升了那曲的知名度、美誉度。也由此引来众多民营企业与政府合作,在那曲扎根,有力地推动那曲当地各种产业的发展。
在那曲县委办公室,王越剑(中)为《中国梦·宝藏》摄制组成员献上洁白的哈达。
同时,为了进一步打造那曲的旅游新名片,我们还邀请了《中国梦·宝藏》摄制组为那曲县的壮美风景拍摄微电影和旅游宣传片。“在那曲,漫步云端”,《云上那曲》的宣传让更多人认识了那曲,带动了人们前往那曲的脚步。
“普久书记”走亲戚
“普久书记,你又来看我们了。”
“谢谢普久书记,我家马上住进新房子了。”
“普久书记,你尝尝我们的酥油茶。”
……
“普久”在藏语里的意思就是“援藏”。
王越剑(右)到藏民家中走访调研。
这一声声“普久书记”如同天籁,每次都会叩开我的心扉。走过泥路,爬过高山,经历过雨雪,尽管氧气稀薄,但想到藏族同胞信赖的眼神,想着一声亲切的“普久书记”,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第一次去油恰乡时,在众多藏族同胞的欢声笑语中,我无意中看到一个站在人群后面脸色黝黑的男子,他虽然也在微微笑着,但眉间结着一股愁思,显得心事重重。我本想在了解乡里情况后找他单独聊一聊,但因为路途遥远,天也渐渐暗了,我们不敢再耽搁,只能返程。于是,我便把这个事搁在了心里。
没过几天,组织上询问我们结对走亲戚的联系点,我一下就想到了油恰乡里的那个藏族同胞,于是我便主动提出我要前往油恰乡。后来我联系上他,才得知他的名字叫次旺多吉,因为没钱给女儿去医院治疗,他心中备受煎熬。因此即使再欢乐的场合,他也是郁郁寡欢。同样作为父亲,我能体会到他的心情,而且生病不能久等不治,我即刻提出送孩子去拉萨治疗,钱由我来出。
多吉是一个朴实腼腆的人,他当时只是握紧了双手,什么话也讲不出,眼里似有泪光闪动。后来孩子病愈康复,一来二去,我们都把对方当成了兄弟。每次我到油恰乡,多吉都会抱着女儿高兴地跟我说着生活上的变化:政府帮忙盖了新房子、找到工作了、孩子们到了入学的年龄去上学了……我看多吉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
几乎每到一个乡镇,“普久书记”这个称呼永远都不会缺席,这个“外号”已经被当地群众赋予了感恩和喜悦的意义。我不是第一个被叫“普久书记”的人,我只是众多援藏干部里的一位,但我珍惜他们每次亲切真诚的问候,我更知道我要如何做,才能让“普久书记”的含义永不褪色。
高原蘑菇闯市场
2013年8月,我从拉萨回那曲经过当雄县,在一个小饭店里吃饭,老板一直给我推荐黄蘑菇炖鸡,但一问价格要160元,就没舍得吃。后来听同事说那曲的黄蘑菇才是最好的,我就买了回单位宿舍炖汤吃,吃完后大家都赞不绝口。我在心里想:“这么好的东西,怎么以前没听人说过呢?”打那时起,我就与黄蘑菇有了不解之缘。
白天我下乡搞蘑菇生长分布调研,走村串户了解情况,晚上上网查阅各种与黄蘑菇相关的资料。我了解到黄蘑菇在清朝就被称为“皇菇”,营养价值极高,每公斤那曲黄蘑菇中癌症克星“硒”的含量高达4.1毫克,远远高于普通蘑菇。
于是,我萌生了一个想法:打造属于那曲的黄蘑菇品牌。我的内心仿佛燃烧起了一团火焰,充满信心,并且在当晚的日记里写道:“蘑菇梦像我心里的一团火,我要让它燃烧,越来越旺。”
经过多方打听,恰好得知我的一位同学对黄蘑菇也非常感兴趣,在我不断地“推销”下,最终他来到那曲考察并投资了黄蘑菇项目。公司被命名为那曲源藏工贸有限公司,一则为了表示这些产品源自西藏,二则“源藏”与“援藏”谐音。我们还给黄蘑菇起了个响亮的名字——“那曲黄金菇”。“万事宜早不宜迟”,在达成合作协议之后,我们从丽水庆元买来先进的设备并邀请专家,在那曲正式建立黄蘑菇加工厂。当时一切属于试水阶段,我先跟着专家学习,然后再手把手地指导村民如何挑选、烘干,将黄蘑菇进行深加工。黄蘑菇极难保鲜,在贮存和运输方面,我们也尝试了各种办法,最后选择打包放入泡沫箱,并塞入冰袋密封,第二天一早就可以运送到各地。
王越剑(左二)与工人说明规范的蘑菇装箱流程。
辛苦总算没有白费,仅仅一年时间,加工厂收购黄蘑菇2万多斤,加工后每斤卖到了1000元,周围农牧民当年增收120万元。源藏工贸有限公司已拥有40多名工人,于是“蘑菇书记”的称呼也就这样产生了。
“微笑行动”助梅朵
进藏后不久,我便来到一户牧民家中,发现一个小姑娘怯怯地躲在父母身后,不敢抬头看人。这个小姑娘名叫梅朵,说起话来只是盯着地面小声嘟囔。梅朵的父母十分心疼,无奈地说起了梅朵的情况。她自小因为唇腭裂,没有照过镜子,不会笑,非常怕见到陌生人。回去之后,联想到在走访过程中看到的这么多唇腭裂患者,想到他们所受的煎熬,我更是坐立难安。
可是前期的各种民生项目刻不容缓,带来的资金只能拿去做最重要的事情。这个时候,我意识到援藏干部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把受援地和援助地拧到一起,通过社会力量解决这个难题。顺着这个思路,我和同事们积极主动联系组织,发动杭州的企业和个人参与那曲公益活动。“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联系到杭州的韩凯医生,他是“中国微笑行动”组织发起人之一,做有关免费唇腭裂的治疗活动已经20多年了,累积治疗唇腭裂患者3万多例。与韩凯医生联系沟通后,他非常关心西藏唇腭裂患者的情况,虽然之前“中国微笑行动”去过全国各地乃至其他国家,但一直因为各种原因尚未来过西藏,这次我们一拍即合,很快地商定了“中国微笑行动”在西藏那曲的展开计划。
“中国微笑行动”走进那曲。
活动开展远不如想象中的顺畅,我们遇到了各种问题:那曲地广人稀,唇腭裂患者难以筛查召集;筛查和治疗过程中语言不通,信息沟通不畅;高原反应使医生拿不稳手术刀;高海拔地区的手术麻醉与内陆极为不同,存在着高风险;“中国微笑行动”的医生们手术地点无法确定;正式手术当天,患者的身体状况是否允许进行手术也是一个未知数。
我们动用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首先跟那曲地区的卫生局进行沟通,由他们发通知到各县,再从各县通知到各乡镇。最终我们得到了100多人的名单,医生们也来到那曲进行考察,在将医疗条件和地理环境进行比较后,最终决定把手术放在拉萨进行。通过与在西藏的浙江老乡联系,我们选定了边防总队医院为手术实施医院,手术当天还邀请西藏人民医院麻醉科的主任共同参与,最终成功地为55名唇腭裂患者做了手术,这其中就有梅朵。
梅朵开心地笑了。
我再次去梅朵家里回访时,梅朵已经能开心地对别人笑了。想着三年的援藏时间即将结束,我在要离开时提出能不能抱她一下,她很羞涩,但还是坚定地向我张开双臂,我抱起她的时候,听到她说:“王叔叔,你还会来看我吗?”我点点头,肯定地说:“会的,这是咱俩的约定。”
2020年,恰逢我的儿子参加“中国微笑行动”,他专程前往那曲达前乡小学看望了梅朵小姑娘。梅朵如今已经是个五年级的小学生了,校长说她读书很好,是学校的重点生。
杭州的“中国微笑行动”一直坚守在那曲,而且拓展到西藏的更多地区,经过我们的第一次尝试,后来又引入西藏当地的志愿者,事情越办越顺,越来越多如梅朵一样的孩子从中受益,重展笑颜。
浙江与那曲,因缘而援。随着时间的流逝,更多的故事和细节会渐渐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回望来时的路,援藏的初心从未变过。
一次援藏,心系终生;情系那曲,忠诚担当;梦留羌塘,无怨无悔。
(本文图片来源:王越剑)
作者单位:杭州市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