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官方微博 欢迎浏览杭州党史与地方志
首页 党史研究 纪念专栏 杭州解放60年

清河坊:把根留住

发布时间:2021-08-11 点击率:

1999年4月19日,市建委实地勘察,通知暂停拆迁。2000年4月8日,上城区人民政府举行了清河坊历史街区一期工程启动新闻通报会。随后,在全面吸取国内外名城保护的成功经验,在专家组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开始对街区进行保护性修复。“拆”字写满了河坊街拆迁地块的墙面,树倒屋拆,古街老店面临改造。应当说,我当时的心情也是非常复杂和沉重的,一方面我理解那些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即将告别故居的心情;另一方面,面对相当紧的保护工程工期,又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腾出场地供施工单位施工。在动迁过程中,一些单位和住户由于对保护工程不理解,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出现了对动迁工作组人员谩骂、动粗的行为。尽管如此,我还是带领动迁工作人员忍受和顶住了难以想象的压力,夜以继日地挨家挨户、苦口婆心地做动迁户的思想工作,对一些确有困难和年迈体弱的动迁户,我们都按照政策尽量给予照顾。通过绝大部分居民的理解和配合以及我和同事们辛勤地付出,给整个清河坊一期保护工程的开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河坊街改造按时完成工期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001年10月18日,依照南宋及明清建筑风格重建的河坊街隆重开街。重新修缮后的河坊街以“不华丽、不高贵、不简陋、有内涵,重现了市井文化的原汁原味”。
      河坊街开街后,我又担任了清河坊历史街区管委会主任,负责整个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修缮保护、业态功能定位、管理等系列工作。我深知这块文化瑰宝来之不易,所以倍感压力之大,在工作中丝毫不敢松懈和怠慢。在清河坊一期保护和开发中,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对清河坊区块进行了提升和改造。一是摸清家底,依法保护,正确处理历史建筑与现代生活的关系。自五十年代中期杭州的手工业和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后,杭州商业中心北移,除了胡庆余堂国药号、羊汤饭店、状元馆等百年老店和一些弹棉花店、打铜铺等传统手工作坊外,清河坊基本退出商业历史舞台,无可避免地失去了昔日的辉煌,逐渐演变成商业办公居住混杂的区域,又随着居住人口的激增,建筑质量恶化、道路交通混乱、公共设施短缺等问题相继显现。我们在对街区的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时,首先从有形的建筑历史开始,由“点”到“面”,由“面”到“线”,由“线”及“面”,查阅史料,摸清家底,了解历史建筑的分布情况。同时对商业建筑、公共建筑、传统民居、名人住宅进行分门别类,区别对待。特别是对不同级别的文保单位、文物保护点,运用多种手段进行保护,正确处理好历史建筑与现代生活的关系。二是筑巢引凤,培育传统商业,以老字号活化、重现街区文脉之源。由于清河坊历史街区在杭州历史上的商业文化地位,100多年来,这里曾出现过胡庆余堂、张小泉剪刀、叶种德国药号、孔凤春化妆品店、方回春堂国药号等一些老字号百年老店。这些老字号历史悠久,商业文化独特,具有历代相传的绝活。因此,恢复、保护和引进老字号成了我们街区管委会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目前清河坊历史街区内拥有胡庆余堂、方回春堂、王星记扇子、张小泉剪刀、万隆火腿庄、北京同仁堂、上海功德林、等老字号企业百余家,业态涉及中医药、民俗、日用品、餐饮、艺术品、土特产、食品加工等各个领域,它们延续了清河坊历史文脉,保留了历史场景。三是民俗文化搭台,民间艺人唱戏,以市井文化重现古街的原汁原味。河坊街2001年开街的时候,在业态布局中作出了明确的界定,街道两侧的商业用房用于经营丝绸、茶叶等杭州土特产品及古玩、书画、特色工艺品,以满足游客的购物、消费需求。街道中央则设置了古色古香的工艺亭,着力引进、挖掘、保护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民间工艺、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之与有形文化相互烘托,共同构成街区的历史文化遗产。
     得到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明确的指示后,上城区人民政府立即组建了领导班子,成立了清河坊历史街区管理委员会、清河坊历史街区管理办公室,负责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修缮保护、业态功能定位、管理等系列工作。综合了领导、专家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后,提出了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工程的基本设想,即:以鼓楼为标志性门面,以吴山城隍阁为背景,以吴山广场为衬托,按照创历史文化名城的要求,积极吸收国内保护古都古城的成功经验,努力保留历史文脉,恢复清末民初的古街古巷风貌,并以新观念、新思路来开发杭州传统的“老店、名店、老牌、名牌”,大力开发古都文化,深度发掘,改造老街,注重特色,形成新景,建成古风扑面的步行街,集“游、玩、吃、购、娱”为一体,以人为本,突出吸引性与参与性,再现昔日繁华;按照“建设出精品”的要求,坚持古风古貌街面的整体性,真实性,原生性,在建筑物内部,与现代相融合,部分实现“外古内新”,展示历史文化内涵和现代化魅力,使之成为具有杭州特色,格调高雅、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环境典朴、管理规范的步行街区和杭城新的旅游商贸热点,达到“以保引商,以商带街,以街兴旅,以旅促荣”,坚持商业利用服从于保护,保护有利于商业利用的原则,使修复保护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
   对街区的保护首先是从有形的历史建筑开始的,由“点”到“面”,由“面”到“线”,由“线”及“面”,查阅史料,摸清家底,了解历史建筑的分布情况。对商业建筑、公共建筑、传统民居、名人住宅进行分门别类,区别对待。经过勘查,建筑风貌主要有:一类建筑物(文物及控制性保护建筑物)约2万平方米,占15%;二类建筑物(风貌比较好,有一定保存价值)约1.4万平方米,占11%;三类建筑物(风貌一般旧居)约5万平方米,占38%;四类建筑物(近年新建、风貌较差)约2万平方米,占15%;五类建筑物(有损历史风貌、违章等)约2.8万平方米,占21%。在普查的基础上,根据历史文化遗产的不同价值,公布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主要有国家级文保单位胡庆余堂,市级文保单位钱塘第一井、于谦故居、胡雪岩旧居。运用多种手段进行保护,正确处理好历史建筑与现代生活的关系。部分无法恢复其原始业态的商业建筑在无法满足现代商业经营需求的情况下,街区管委会根据相关保护办法,吸引民间资本经营相关业态,允许商业经营者在保护其建筑外立面原貌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对内部的结构进行适当的改造,以提高经营门槛的方式来避免招商经营活动对历史建筑的原貌造成破环。

logo3.png
主办单位: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法律声明飘窗维护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C座
电话:(0571)- 852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