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官方微博 欢迎浏览杭州党史与地方志
首页 党史研究 纪念专栏 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

毛泽东与延安的“鲁迅学校”

发布时间:2021-08-11 点击率:

今年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在他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教育工作。他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分析、解决中国的教育问题,指导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教育实践,尤其是在延安时期创办了三所以“鲁迅”命名的学校,为我党的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延安鲁迅师范学校

 

1937年1月13日,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进驻延安。为了振兴抗日教育,纪念新近逝世的中国文化旗手鲁迅,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与教育部长徐特立密切协作,继承中央苏区列宁师范、列宁小学、高尔基戏剧学校的光荣传统,创办了延安鲁迅师范学校。

1.jpg

毛泽东与徐特立

刚到延安,为了改变陕北文化落后的面貌,适应革命形势发展需要,培养边区文教工作干部,徐特立报请中央创办一所像江西中央苏区那样的“列宁师范”学校。1月30日,毛泽东批示:“校名应以‘鲁迅师范’为妥,因为鲁迅是中国文化的旗手,在全国享有盛名,这样有利于团结更多的人抗日;又为了纪念鲁迅先生。”

  徐特立早在湖南第四、第一师范时就是毛泽东崇敬的老师。嗣后师生二人先后走上了革命道路。在中央苏区时期,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主席,徐特立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并任教育人民委员部副部长,实际负责苏区的教育工作。为了普及教育,徐特立决定培养教师。他在瑞金创办师资训练班,不久发展为列宁师范学校,前后培养了六百多名教师。苏区还创办了红军大学、高尔基戏剧学校等大量专科学校,开办了许多列宁小学。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徐特立担任苏维埃政府教育部长。东征前后,中央在瓦窑堡就恢复开办了中央党校和红军大学。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全国震悼。为了纪念鲁迅,中央决定改苏维埃中央图书馆为鲁迅图书馆。10月30日在苏区首府保安举行了追悼鲁迅大会,毛泽东在朔风中发表了慷慨悲壮的讲话。11月7日苏联十月革命纪念日由共青团中央在保安创办了鲁迅青年学校,开了兴办学校纪念鲁迅的先河。这所鲁迅青年学校迁入延安后于1937年1月29日举行了第一期学员毕业典礼。

  继承着中央苏区列宁师范的光荣传统,鲁迅师范1937年2月29日在延安成立,校址设在二道街中央财政部让出的几孔窑洞内,招收学生23人。不久,延安发生粮荒,为了招收更多的学生,于是搬到延长,学生增加到8个班360人。徐老亲任校长,鲁迅师范的声誉很快传遍全国。1937年10月19日毛泽东在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里,讲到了鲁迅师范。他说:“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我们为了永久纪念他,在延安成立了鲁迅图书馆,在延长开办了鲁迅师范学校,使后来的人们可以想见他的伟大。”

  1938年3月,日军隔河炮击边区,河防吃紧。为保卫边区,大军云集延长,粮食大为困难,边区政府决定鲁迅师范迁到关中分区新正县(今旬邑县),师生徒步行军近十天,于4月1日到达。1939年5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磨擦,边区政府决定鲁迅师范与边区中学合并为边区师范,用边中校址安塞县吊儿沟。

  鲁迅师范从1937年2月开办到1939年7月合并,在将近两年半的时间里,先后毕业学生480多名,绝大部分分配任教。1936年6月毛泽东在延安高干会上的讲话里充分肯定了鲁迅师范的成绩。1941年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赞扬说:“鲁师毕业的这批青年教师,形成今天边区教育工作中的主力部队”,“这是我们边区教育事业中最宝贵的财产”。

  1939年11月边区师范搬回延安。1943年3月将在县的边区第四师范迁来合并,改名延安师范。1944年8月与延大中学部合并,改名延安中学。1946年9月为纪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改名为行知中学。1947年春天在转战陕北途中,行知中学学生、任弼时同志的女儿任远志夜行军时扭伤了脚,被同学们送回中央机关治疗,在安塞县王家湾幸福地见到了毛主席。毛主席询问了学校转移的情况,鼓励远志不要烦恼,应该鼓足勇气,克服困难,继续前进。伤痊愈后,任远志准备返校,在毛主席询问了学校师生情况后请毛主席题词,毛主席用粗黑铅笔写下了“光明在前”四个大字,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这光辉的题词,激励着师生们向着光明勇往直前。1949年9月学校改名延安中学,延续至今。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毛泽东庄严宣告新中国成立,延安各界写信祝贺。10月26日毛泽东复电“延安的同志们和陕甘宁边区的同胞们”,祝愿大家“继续团结一致,迅速恢复战争的创伤,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号召永远发扬延安时期“艰苦奋斗的作风”。在毛泽东的复电指引下,学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谱写了光辉的篇章。曾一度中断的师范教育在解放后又得到复苏。1954年在延安北郊小沟坪筹建延安师范,将洛川师范迁来并入,于9月开学,办学至今,功绩卓著。

 

延安鲁迅小学

 

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党中央和毛泽东在鲁迅师范学校附设了干部子弟小学班,招收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苏维埃政府教育部长兼鲁迅师范学校校长徐特立精心安排和照料这些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1938年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市孤魂沟创办了延安干部子弟学校,把鲁师干小班的学生转入该校学习。后因校舍、师资、设备困难,边区教育厅决定将延安干部子弟学校同延安完小(原为群众子弟小学)合并,改为鲁迅小学,校址在延安老城城隍庙内,干部子弟班的学生一度增加到百余人。毛泽东先后把侄女毛远志和侄子毛华初送进鲁迅小学学习。

  毛远志是毛泽民和王淑兰的女儿,从小跟母亲在湖南老家坚持革命活动,坐牢、打工、颠沛流离。1937年国共合作后,经八路军驻长沙办事处安排,同表姐章淼洪于1938年3月底到延安,当晚毛泽东在凤凰山麓的窑洞里会见了她们,远志提出要上抗大学习,毛泽东见她还不识字,就说服她:“你应该先补习基础文化,有了一定的文化,再去抗大或别处学习。”毛泽东随即提笔给军委参谋长滕代远写了封信,请他送远志去鲁迅小学读书。这样远志就到鲁迅小学上学了。

  暑假期间,鲁迅小学组织一些干部子弟去看望中央领导同志,让远志当队长。有的同学当面向毛泽东提出要求,让送他们到苏联去学习。毛泽东耐心地向同学们解释说:“苏联现在正在搞建设,不能给他们添麻烦。另外你们年龄还小,在边区学习也很好嘛。等你们长大了,学习有了好成绩再说吧。”毛泽东鼓励同学们要好好学习,好好劳动,要为父母争光。临走时,毛泽东取出一桶饼干交给远志,让抱回去分给同学们吃。

  王淑兰收养的烈士遗孤毛华初,1938年7月从韶山来到延安见到伯伯毛泽东后,他说:“妈妈讲这里有书读。”毛泽东说:“这里是有书读,但敌人不让我们平平安安地读书。还要打仗,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随时可能来轰炸延安,要躲飞机,要跑路。这里住的是窑洞,吃的是小米和窝窝头。你都吃得消吗?”华初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我不怕苦,我讨过米,跟妈妈坐过牢,又给地主放过牛,砍过柴,什么苦都吃过。这些苦我吃得消!”毛泽东听后高兴而又风趣地说:“哟!原来你吃过苦,那就打收条留下来吧。”华初激动不已。继而毛泽东严肃地说:“不过,要记住,你过去吃的是旧社会的苦,地主压迫农民的苦,那是阶级苦。从今天起,你就要为革命吃苦了,为解放劳苦大众而吃苦了。你要知道,革命是一件艰难的苦差使,要经过艰苦奋斗,才能取得胜利。你今后学习也好,将来工作也好,都要吃苦在先。一个革命队伍的同志,能做到吃苦在先,享受在后,是一种美德,是共产主义的精神,你要学会为革命而吃苦。”华初刚到延安,就由伯父毛泽东给他上了一堂生动深刻的政治教育课,他走进了鲁迅小学,同妹妹远志一起上学。华初、远志学习非常刻苦,用了一年多时间补习完小学课程。

 2.jpg

19384月,毛泽东为鲁迅小学毕业生题词

 1938年4月,毛泽东曾为鲁迅小学的毕业生作了重要的题词:“学习之后,就要工作。工作之中,还要学习。学习与工作,都是为着一个总的目的——打倒帝国主义及其跟随势力,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与新世界。”毛泽东的光辉题词,指引着青年们朝着宏伟的革命目标英勇奋斗。1939年6月10日,毛泽东在延安高干会上的报告中充分肯定了鲁迅小学的成绩。

  1939年9月8日,日寇飞机46架次轮番轰炸延安,边区政府命令各单位疏散转移。鲁迅小学合并进边区中学,成为边中小学部,疏散到安塞吊儿沟。1938年11月边区政府创建的战时儿童保育院疏散到安塞白家坪后新建校舍4.jpg,因边中已合并为师范,所以小学部迁入保育院,改名陕甘宁边区儿童保育院小学,简称保小。1940年保小迁回延安,1945年在宝塔山下又建立了边区第二保育小学。

  1948年4月延安光复后,一保小的第一路从山西返回延安复课。1949年西安解放后,一保小迁西安南郊,改名西北保育小学。以后发展成为西安市第37中学,再后易名西安育才学校。

  留在延安的一、二保小师生,学校经过多次整合,1949年冬改名延安保育小学,1956年春迁老城南门口,改名延师附小,1975年改名延安市南门坡小学,1985年易名延安育才学校。

  一保小的第二路改名延安保小后,过黄河,越太行,于1947年7月到河北武安县阳邑镇复课。1948年7月1日与行知、光明小学合并,建立华北育才小学,1949年8月搬进北京先农坛,1950年秋改名北京育才小学。以后增招初、高中班,改名北京育才学校。

  抗战初起时在毛泽东关怀下建立的鲁迅小学,经过六七十年历史的沧桑巨变,在延安、西安、北京发展成为三所育才学校,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

 

 

鲁迅艺术学院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培养抗战文艺干部和文艺工作者而创办的一所综合性文学艺术学校,1940年后更名为“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

3.jpg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旧址位于延安城东北5公里桥儿沟

1938年2月,毛泽东和周恩来领衔,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周扬等人联名发出鲁迅艺术学院《创立缘起》。文中说,艺术是宣传、发动与组织群众的最有力的武器,培养抗战的艺术工作干部已是不容稍缓的工作,因此创立鲁迅艺术学院,要沿着鲁迅开辟的道路前进。中共中央委托沙可夫、李伯钊、左明等人负责筹建鲁迅艺术学院。此时,宁、沪等地大批文艺工作者陆续来到延安,为鲁艺的创办创造了条件。


冼星海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合唱指挥

1938年4月10日,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正式成立,毛泽东出席成立大会并讲话,他说:“要在民族解放的大时代去发展广大的艺术运动,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指导下,实现文学艺术在今天的中国的使命和作用。”4月28日,毛泽东在鲁艺发表演讲时说:“鲁迅艺术学院要造就具有远大的理想、丰富的斗争经验和良好的艺术技巧的一派文艺工作者,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便不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毛泽东还为鲁艺题写了校训:“紧张、严肃、刻苦、虚心”,并题词“抗日的现实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鲁艺的教育方针是:团结与培养文学艺术的专门人才,致力于新民主主义的文学艺术事业。

1939年夏,中共中央为加强华北敌后文化工作及文艺干部的培养,派沙可夫等人率领鲁艺部分干部奔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联合陕北公学等校创办华北联合大学。11月,根据中央的决定,留在延安的鲁艺部分师生恢复鲁艺。1940年11月,华中抗日根据地创办了鲁艺华中分院。后由于日伪残酷“扫荡”,鲁艺华中分院分编成江淮鲁工团和黄河鲁工团,深入根据地开展抗战文艺工作。1943年4月,鲁艺并入延安大学,组建延安大学文艺学院。1945年抗战胜利后,鲁艺迁往东北。在此期间,先后由赵毅敏、沙可夫、吴玉章、周扬等人担任正、副院长。

logo3.png
主办单位: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法律声明飘窗维护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C座
电话:(0571)- 852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