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官方微博 欢迎浏览杭州党史与地方志

高举伟大旗帜 锐意开拓进取 谱写杭州跨世纪发展新篇章—中国共产党杭州市第八次代表大会报告

发布时间:1998-10-31 点击率:
高举伟大旗帜 锐意开拓进取
谱写杭州跨世纪发展新篇章
——在中国共产党杭州市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998年10月31日)
李金明
同志们:
  我受中共杭州市第七届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杭州市第八次代表大会,是在二十年来改革和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全市人民正满怀信心迈向二十一世纪的新形势下召开的。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认真总结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和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目标任务,动员全市广大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把杭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一、五年工作的回顾和总结
  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在中共浙江省委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党组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大、十五大精神,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深入实施我市“三、四、五”发展战略,各条战线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国民经济跃上新的台阶。坚持总量增加和素质提高相结合,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升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十位,比1992年前移了两位。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五年间年均递增20.3%,1997年达到1036亿元,人均1.71万元。农业基础地位有所加强,粮食生产保持稳定,“菜篮子”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开发农业、绿化造林和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新的进展。耕地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县(市、区)域经济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批优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方兴未艾,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商贸、旅游、金融、信息、房地产等第三产业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提高。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收支基本平衡。
  改革开放迈出新的步伐。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紧紧抓住国有企业改革这个中心环节,各项改革不断推进,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实施“四改”联动方针和企业改革三年规划,“抓大放小”、资产重组初见成效。在组建大企业集团的同时,放活了一大批中小企业。实施“三外并举,四区联动”方针,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再就业工程全面启动,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稳步推进。国有资产监管、营运机制逐步建立。农村土地二轮承包、乡镇企业转制和集体资产管理等各项改革不断深入。财政、税收、金融、外贸、投资、住房等方面的改革逐步深化。机构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外事、外宣工作活跃,杭州对外开放的形象进一步树立。
  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按照“先缓解、后适应、再适度超前”的要求,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大幅度增加,旧城改造任务完成70%以上。城市区划得到调整,建成区面积扩大。城乡交通状况得到改善。供电、供水、供气和邮电通信能力显著提高,基本适应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城市美化、绿化、环保和文物古迹保护等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各县(市)城镇面貌大为改观。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97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96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785元,扣除物价因素,分别年递增8.6%和6.3%。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可喜变化,用于教育、文化、保健、娱乐、旅游等支出的比重提高,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储蓄大幅度增长。低收入居民和特困家庭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贫困乡村提前脱贫,全市基本实现小康目标。
  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人,邓小平理论日益深入人心。认真实施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文化发展战略和爱国主义教育规划,连续多年在城乡开展党的基本路线和形势任务教育,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热情。以“四优四感”为目标,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促进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涌现出一批既体现传统美德又符合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钱江科技潮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社会科学、党史研究等事业健康发展,创作出一批在全国颇具影响的文化精品,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计划生育工作富有成效。医疗卫生和体育事业不断发展。我市在卫生、园林、环保、“双拥”、绿化造林和科教兴市等方面获得多项全国性荣誉称号。
  民主法制建设继续推进。各级人大依法履行职权,较好地发挥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制定和实施了“依法治市”规划,地方立法、执法监督和普法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各级政协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爱国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和发展。基层民主日益扩大,政务(村务)公开逐步推进,干部群众民主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坚持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了社会政治的稳定。
  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以领导班子和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了党的建设。市委先后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学、讲、比、赛”、“向党负责,为人民奉献”、“创优良业绩,树公仆形象”和党员“双学”活动,深化了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和解决领导班子自身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深化。通过多种培养、选拔途径,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农村、企业、机关、学校、街道等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新的进展,较好地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取得阶段性成效。工会、共青团、妇联和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得到加强,较好地发挥了他们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积极作用。
  同志们,过去的五年,是我们在历届市委工作的基础上,锐意改革、奋发进取、阔步前进的五年,是杭州经济发展最快、城市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生活改善最明显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归根结底得益于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是全市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结果,也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界爱国人士和驻杭部队积极参与、大力支持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中共杭州市委向所有为杭州改革、发展、稳定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过去五年工作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主要是:我们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进展不够快,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企业经营机制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还不相适应,部分企业尚未走出困境;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机制不够完善,下岗和失业人员增多,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城市品位与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一些地方和部门消极腐败现象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等方面仍有不少突出问题,群众还不满意。所有这些问题,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认真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对于各级党组织更好地运用邓小平理论,指导新的伟大实践,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把改革和发展不断推向前进的首要前提。这几年,我们围绕贯彻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十五大精神,先后开展了三次解放思想的教育活动,每一次都带来了观念的不断更新,思路的丰富完善,改革的深化突破,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运用市场机制筹措建设资金,加快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步伐;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嫁接”改造公有制企业;实行“优二兴三”、“出城进郊”方针,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城乡面貌的变化。实践证明,只有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和不争论原则,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探索创新,才能不断开创杭州工作的新局面。
  坚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驾驭我市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必然要求。这五年,杭州的改革发展任务之重,利益关系调整之大,新旧观念冲撞之烈,各种社会矛盾之多,是异乎寻常的。我们所以能取得企业改革、旧城改造、基础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重大进展,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持社会政治的稳定,关键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妥善处理了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群众可以承受程度的关系,以改革求发展,以发展促稳定,以稳定来保证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在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抓精神文明建设不动摇。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出一条具有杭州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新路子。在领导格局上,坚持市委领导下四套班子合力抓,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具体抓;在总体思路上,贯彻虚实结合、求真务实的原则,既有长远目标又有阶段性任务;在活动载体上,围绕“塑造天堂新形象”这个主题,做到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在工作方法上,注重德治与法治结合,相互促进,从而不断提高全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为改革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凝聚全市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必由途径。这些年,我市之所以能在广泛的利益调整和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比较顺利地推进改革和发展,就是坚持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我们坚持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年都集中力量建成一批“百姓工程”,逐步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供水、供电、交通、住房、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入学高峰、“菜篮子”供应等热点难点问题。市委在作出改革和建设的各项重大决策之前,都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组织专家论证,既提高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又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心中装着群众,时时处处相信和依靠群众,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就能凝聚起人民群众建设新杭州的智慧和力量。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把杭州各项事业办好的根本保证。改革越深入,经济越发展,就越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面对新的形势,全市各级党组织运用改革的思路,加强调查研究,努力探索符合杭州党建工作实际的领导体制、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和工作方法,制订了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领导干部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特别是抓住了领导班子建设这个重点,利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对领导干部经常进行1998年,中国共产党杭州市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jpg党性党风教育,增强各级领导班子驾驭全局和拒腐防变的能力,为我市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跨世纪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市从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重要时期,是把杭州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的关键阶段。
  市第七次党代会按照“三、四、五”的战略思路,确定我市到2010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委七届七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又具体勾划了要把杭州建成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社会安定、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蓝图。根据这个宏伟目标,未来的杭州,应当是产业结构合理、经济素质较高、综合实力较强的杭州;功能完备、设施先进、服务优良、环境洁美的杭州;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高度文明、法制健全、社会安定的杭州。经过这些年的艰苦努力,我们已经朝着这个方向前进了一大步,但是还有很大的距离。要在今后十二年时间里实现既定目标,关键是要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
  展望世纪之交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既有不可多得的有利条件和历史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为我市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技术合作,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使我市经济面临着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占优势的强大压力,国际经济风险尤其是还在发展的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将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
  新技术革命浪潮的蓬勃兴起,知识经济时代的日益逼近,为我市发挥区域性科教中心优势,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优化升级,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能力增添了原动力。同时,也使我市科技含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不明显的经济结构,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
  宏观调控作用的加强、“瓶颈”制约矛盾的缓解、通胀压力的下降和买方市场的基本形成,以及消费结构的变化加快,为我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拓宽新的发展领域,培育新的支柱产业,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了有利契机。同时,也使我市经济受到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对压缩低水平的加工工业,改进营销策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等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
  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迅速崛起,沿海城市群雄角逐和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加快,为我们接轨上海,面向全国,充分发挥区位比较优势和资源特色优势,扩大国内经济技术合作带来新的时机。同时,也使我们增添了强劲的竞争对手,加大了争取市场、资源和人才的难度。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发展,我市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千亿元大关,进入了人均超过2000美元的新的发展阶段,为我们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矛盾,推进跨世纪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我们更新发展思路,重组新的优势,谋求在更高层次上的更大发展提出了新的重大任务。
  世纪之交改革与发展的繁重任务和在复杂条件下提高驾驭现代化建设大局的能力,为各级干部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提供了历史舞台。同时,也对我们经受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考验,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样一个跨世纪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正确把握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牢牢抓住世纪之交的发展机遇,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洪精神,以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敢创一流的勇气和胆识,乘势而上,锐意进取,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在强手如林、百舸竞渡的世纪之争中赢得主动,再创杭州发展史上的新辉煌。
  今后五年工作的基本思路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十五大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加大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依法治市”方略,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开放型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四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党的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为我市在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和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大中城市中继续保持先进地位。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加大。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全面实施改革攻坚规划,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经济外向度有较大提高。
  ——城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旧城改造基本完成,中心城市功能显著增强,小城镇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稳步增长,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精神文化生活更为丰富。
  ——依法治市全面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社会风气好转,治安秩序稳定。
  ——社会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高,教育、科技、文化、新闻、出版、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有新的发展。计划生育、耕地和环境保护等基本国策得到全面贯彻。
三、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
  今后五年,我们要紧紧围绕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两大课题,在体制创新、结构优化、开放带动、科技进步、增强中心城市功能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新的进展,以新的优势推动杭州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增创经济体制新优势。
  经济体制改革必须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深入实施我市《企业改革三年规划》,突出重点,合力攻坚,综合配套,完善框架,形成经济体制新优势。
  积极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大胆探索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加快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把财力、物力适当集中到经济的关键领域和重点产业上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外资和民间资金参与公有制经济的结构调整和重组,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倡发展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积极创造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和共同发展的外部环境,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继续实行“四改联动”,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部分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基本摆脱困境。通过兼并联合、优化结构、扶优扶强,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的大集团,培育一批国内行业领先或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小型巨人”企业。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制和出售等多种形式,全面放开放活中小企业,充分发挥其在涵养税源、扩大就业、满足多层次需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营运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坚定不移地贯彻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的政策,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着眼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强农村经济活力,积极而稳妥地推进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加快乡镇企业的结构调整和体制、技术创新。重视抓好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
  完善以生产要素市场为重点的市场体系。积极稳妥地培育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大力发展技术市场、信息服务市场、劳动力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继续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鼓励投入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调节和规范收入分配。
  全面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健全以社会基本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救济制度。引导下岗职工、用人单位转变择业观念和用人观念,采取“政府推动,条块结合,中心运作,多向分流”的办法,依靠全社会力量,努力解决国有和城镇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就业机制。深化住房制度改革,逐步推进住房商品化。
  (二)积极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增创产业结构新优势。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先导,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重组新的产业优势,推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稳定提高第一产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坚持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首位。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粮食生产要主攻单产,优化品种,稳定总量,提高效益。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我市的自然资源,发展城郊型农业、生态农业、外向农业和特色农业。坚持科教兴农,大力普及农业适用先进技术,搞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积极探索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围绕主导产品,加强基地建设,实施名牌战略,培育龙头企业,推进“贸工农”、“销产加”一体化和农科教相结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高标准地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多渠道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切实加强以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业基本建设,从根本上提高抗灾减灾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调整优化第二产业。以提高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为目标,以产业升级为突破口,加大技改力度,用高新技术武装支柱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争创一批在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强,具有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名优产品。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家电、医药、精细化工、绿色食品、新型建材、环保和机械设备、汽车零部件等优势产业;从杭州的产业特点出发,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和现代管理,改造丝绸、纺化和轻工等传统产业。坚决淘汰一批高消耗、低效益、重污染的劣势企业或产品。建筑业要面向全国市场,在参与竞争中提高水平。乡镇企业是我市整个经济的支柱,要积极扶持,合理规划,分类指导,依法管理,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结构调整,提高整体素质,增强竞争能力,促进更快更好地发展。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目标,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大力拓展新兴领域,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抓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旅游需求日益增大的机遇,按照外延扩展、深度发掘、注重特色、形象创新的要求,以“三江两湖”和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为重点,完善丰富现有景区内容,高起点、高标准地开发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文化和科技含量较高的大型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形成符合市场需求的大杭州旅游新格局,使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改革旅游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提高市场开拓能力、综合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按照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的思路,调整流通产业结构,优化商业网络布局。加快商业中心区和特色街建设,完善和提高各类商品市场。积极发展和规范超市、连锁、专卖、仓储等现代流通业态,组建流通企业集团。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经营方式和现代化商业零售企业,形成不同层次、满足多种需求的商业服务网络体系。加大工商联手开拓市场的力度,高度重视开拓农村市场和中西部市场。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和地方性金融机构的重要作用,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探索建立各种投资基金和产业发展基金,发展和规范金融市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大力发展信息、科教、文化、中介、社区和物业管理等服务业,特别要重视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
  (三)努力提高经济国际化程度,增创开放带动新优势。
  切实把握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努力在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上下功夫,把对外开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坚持“三外并举”方针,进一步提高经济外向度。继续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商品出口比重。根据国际市场的新变化,适时调整外贸思路和重点,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辟新的市场,发展国际商品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不断拓展对外贸易的领域和空间。按照积极合理有效原则,结合调整经济结构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积极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拓宽利用外资领域,进一步吸引国际著名大企业、大集团来杭投资。重点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旅游产业、环保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符合国际惯例、运作高效的外商投资管理机制和服务体系,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依法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以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工程承包为重点,积极组织劳务输出,扩大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集团实行跨国经营。
  进一步抓好开发区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要立足各自的功能定位,按照统一规划、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要求,重点突出功能开发,完善服务体系,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提高我市经济国际化程度等方面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加强区域经济协作。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联动发展、共同繁荣”的方针,扩大同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沿海城市的经济技术合作。与扶贫开发和市场开拓相结合,加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技术联合,促进共同发展。进一步打开“城门”,创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吸引全国各地优势企业来杭投资,欢迎他们把总部迁驻杭州。鼓励本市企业抓住有利时机,到外地购并企业、投资置业,实行跨区域资产重组。
  (四)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增创科技进步新优势。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综合经济实力竞争将取决于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必须认真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基础”的思想,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把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增强我市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竞争实力。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源泉。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制和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培育高新技术“孵化”基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企业作为科技进步的主体,要完善科技进步的动力机制,坚持科技进步与开拓市场并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传播网络,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增强科技的开发、引进、消化和创新能力。鼓励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面向社会和市场,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
  坚持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加大“钱江科技潮工程”实施力度,突破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大力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基因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重视抓好高新技术开发区软件园的建设,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依法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以专利发明、高新技术研究成果入股企业或创办科技企业,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发展知识经济,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要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在重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的同时,制定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发展人才市场,大力引进我市紧缺的国内外各类高级人才,尽快形成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的机制。坚持教育为本,坚定不移地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办学,多渠道增加对教育的投入。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切实办好基础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的高中段教育。调整和发展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继续发展成人教育、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逐步建立有利于全面提高公民素质的现代化终身教育体系。认真贯彻《教师法》,不断提高教师政治、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改善教育环境和教师生活质量,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环境。
  (五)切实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增创城市综合功能新优势。
  按照增强中心城市综合功能的要求,高起点地搞好城市规划和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逐步实现城市布局合理化、功能多样化、设施现代化、环境洁美化和管理法制化,不断提高城市品位。
  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机遇,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按照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并举,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与体现时代风貌结合,加快建设步伐与提高管理水平并重的要求,继续探索运用市场机制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良性循环的新路子。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适应跨世纪发展要求的重点工程。继续抓好防洪抗灾、交通、通信、能源、电网、环保、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标准堤塘建设和东苕溪、分水江综合治理。加快建设杭州萧山机场、铁路杭州站、杭宁和杭金衢高速公路杭州段、绕城高等级公路及市区主骨架道路,增建跨江大桥。坚持公交优先发展原则,逐步形成方便快捷、设施先进、管理有序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继续抓好市县重点交通干线改造和乡村道路建设。以吴山、复兴、拱宸桥地段和东河沿岸为重点,加快旧城改造,扩大城市建成区规模。依法加强城市管理,健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充分发挥街道、居委会在社区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进一步优化城乡功能布局。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加大功能调整力度,逐步形成城市中心区、近郊区和外围地区各具特色、相互协调的功能布局,强化杭州在全省和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作用。城市中心区要着力培育和增强创新功能、集散功能、管理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主要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抓好金融、商贸区,行政、文教区和科研基地建设,发展体现旅游城市特色的都市型经济。按照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以滨江新区、国家级开发区和周边诸市为依托,逐步形成若干个与中心城区相互协调、功能互补、各具特色的副中心。各县(市)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重点抓好“一优两高”农业、特色加工业和以风景旅游、农副产品流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制定和完善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农村集镇建设,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 高并重视库区、老区、山区的开发建设,巩固发展脱贫成果。
  (六)全面贯彻基本国策,增创可持续发展新优势。
  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控制人口增长、节约利用资源、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放到同等重要位置,整体规划,认真实施,促进杭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依法保扩和合理开发水土、山林、矿产和生物等资源,优化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得经济的暂时发展。突出抓 好重点污染源的综合治理,科学处理城市垃圾,加快城市污水治理工程建设,保护水质,改善环境质量,力争尽快成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全面推进城市 绿化建设,扩大公共绿地。搞好国土综合整治,重视绿化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依法保护耕地和林地。
  进一步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大力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有效控制人口增长,努力提高人口质。
四、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跨世纪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努力形成高尚的道德氛围、健康的社会风气、良好的文化环境、稳定的社会秩序,实现两个文明共同进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提高全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
  精神力量是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意见,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为杭州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要以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为根本,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坚持不懈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努力贯彻江泽民同志倡导的“64”字艰苦创业精神。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全市形成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良好风尚,自强不息、励精图治的创业精神,团结友爱、互尊互助的人际关系,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利用杭州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扬光荣革命传统,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民主原则和疏导方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吸引力。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总结人民群众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首创精神和先进事迹,激励全市人民投身于建设新杭州的伟大实践。
  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突出“做文明市民,建文明城市”的主题,围绕“四优四感”的目标,抓住“塑造天堂新形象”的总载体,进一步拓展文明创建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加大创建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和文明家庭的力度,不断提高军警民共建和区域联片共建水平。深化《市民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移风易俗,革除陋习,推进殡葬改革,反对奢侈浪费和封建迷信活动。不断深化“新农村、新家庭”创建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学雷锋和志愿者服务活动。 
  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认真组织实施杭州文化发展战略,不断创作文化精品,推动我市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的全面繁荣。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推出有地方特色的标志性文化项目,努力营造与杭州城市性质和地位相适应的浓厚文化氛围。全面推进“东海明珠工程”,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批德艺双馨的跨世纪文化人才。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建立健全精神产品生产的保障、激励机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坚持“扫黄打非”,建立繁荣、健康、统一、有序的文化市场。把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精华与吸收现代文明成果结合起来,注重文化创新,丰富历史文化名城内涵。加快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网络体系。
  发展卫生和体育事业。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发展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加强农村卫生工作,逐步建立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二)强化民主和法制建设,努力形成有利于改革与发展的社会政治环境。
  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实施依法治市方略,形成生动活泼、稳定有序的社会政治局面。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强化监督工作,保证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充分发挥人民代表的作用,保障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利。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范化、制度化。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和侨务政策,加强对台工作,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扩大基层民主,推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积极稳妥地推进机构改革。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改进政府工作,实行政企分开。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设置机构,完善公务员制度,逐步建立政务公开、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职责分明、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党委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也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改革。
  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紧密结合国有企业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城市建设和管理、社会保障和再就业等工作重点,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坚持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进一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评议考核制等各项制度。继续抓好政法和行政执法队伍的整顿和建设,惩治司法腐败,促进公正司法,实行冤案、错案责任追究制。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切实做好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社会群体工作,依法保护他们的正当权益。进一步做好老龄工作和关心下一代的工作。
  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以防为主、打防结合”的方针,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强化公共安全管理,增强处理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把灾害和事故减到最低限度。加强外来人口管理,探索建立有效的管理、教育、服务机制。重视基层治安保卫、人民调解的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以创建安全文明小区(村)和安全单位为重点的群防群治活动。高度重视人民来信来访工作,善于运用民主与法制相结合的手段,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继续坚持“严打”方针,采取集中打击、专项斗争与经常性整治相结合的办法,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特别是暴力犯罪和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坚决把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打下去。深入打击走私犯罪和经济犯罪,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进一步做好国家安全工作和保密工作。
  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深入开展拥军优属工作,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提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质量。
五、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实现杭州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好。要按照新时期党建工作总体目标,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努力提高领导水平、执政水平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一)兴起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新高潮,切实提高全市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素质。
  加强党的建设,最根本的是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干部。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是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锐利武器,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夺取新胜利的智慧宝库。我们要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出发,从实现杭州跨世纪发展宏伟目标出发,增强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兴起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
  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十五大的主题,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突出领导干部这个重点,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在对邓小平理论的科学认识上,在运用邓小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在改造主观世界的自觉性上都有新的提高。学习邓小平理论要同贯彻十五大精神紧密结合,全面、正确理解和把握十五大的精神实质,把全市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五大精神上来,把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杭州跨世纪发展的目标上来。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和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不断深化对市情的认识,着重在勇于进取、争创一流、提高发展水平、完善所有制结构、扩大对外开放、大开“城门”、冲破局部利益羁绊、提高城市品位等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一切束缚改革和发展的陈旧观念中摆脱出来,敢闯敢试,勇于创新,认真研究解决前进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体现时代特征、符合杭州特点的发展新路子。
  按照我市干部教育培训五年规划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干部理论学习、培训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表率,切实做到真信、真学、真用,增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坚定性、敏锐性、鉴别力,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要重视学习市场经济、科学技术、法律、党史和本职岗位相关的业务知识,做新时期的合格领导者。按照“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的要求,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努力形成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各级党组织要担负起推动本地区、本部门理论学习的重任,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健全制度,严格考核,把邓小平理论学习不断引向深入。
  (二)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努力造就一支适应跨世纪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始终抓住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这一关键,努力把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团结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洁,能够胜任跨世纪重任的坚强领导集体。
  领导班子建设要始终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不断优化班子结构,提高整体素质。按照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的要求,大力推进干部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民主推荐、民主评议、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等制度,努力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和用人机制,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把群众公认坚定执行党的路线、政绩突出、清正廉洁、年富力强、勇于开拓的优秀干部选进领导班子。坚决防止和克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决不能让背离党的路线、贪图私利、弄虚作假、跑官要官的人进入领导班子。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领导干部的20条意见,切实做好优秀中青年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工作,特别要重视“一把手”的培养选配工作。重视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非党干部,以及适应发展知识经济要求的高学历干部。坚持党政干部、企业经营人才和科技专业人才三支队伍一起抓,以适应跨世纪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干部推荐考核任用责任制,健全干部考核制度,并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升降奖惩的重要依据,做到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加大干部交流力度,逐步实现干部交流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认真落实干部离退休政策,在政治上、生活上关心和照顾老干部,发挥好他们的作用。
  坚持和加强民主集中制。认真贯彻“四个服从”的原则,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与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政令畅通。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全面落实市委关于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20条意见。各级领导要在讲党性、顾大局、讲团结、守纪律方面率先垂范,坚决执行党的决议,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按党的制度和规章办事。继续深化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用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增强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拓宽党内民主渠道,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加强党内监督,并把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监督结合起来,健全监督体系,完善监督机制。
  加强和改善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领导,支持帮助他们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做好各自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党联系广大群众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按照我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30条意见,积极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把全市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和团结群众开拓前进的坚强战斗堡垒。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目标,按照“三有五好”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继续抓好后进村党支部的整顿和转化工作,尤其要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加大农村干部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技文化水平。实行村民自治,是党领导广大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要全面实行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创造性。要把乡镇党委建设摆到更加重要地位,选好配强乡镇领导班子,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团结、带领广大群众齐心协力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结合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抓好国有企业、国资控股企业的领导班子建设,把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与规范企业法人治理机构有机结合起来,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领导人培养教育机制、选拔任用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各种新经济组织都要逐步建立党组织,努力探索在这些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的新路子。机关、学校、街道等党的基层组织,要努力适应新的形势,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和带领群众完成本单位任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继续抓好党员的理想、宗旨和优良传统作风教育,增强党性锻炼,全面提高素质。针对新的情况,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积极慎重”的方针,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特别要注重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发展党员,重视培养和吸收知识分子、青年和妇女中的优秀分子入党。
  (四)大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
  党风问题的核心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发扬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努力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全面实践我市在“创优良业绩、树公仆形象”活动中形成的新时期人民公仆的标准。切实做到政治坚定,是非分明;开拓进取,艰苦创业;心系群众,忠于职守;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严守纪律,团结合作;言行一致,品德端正。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善于做群众工作,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汲取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努力解决前进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要十分关心群众生活,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奢侈浪费、失职渎职、虚报浮夸、以权谋私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由于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和发展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由于我们的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机制还不够健全和一些干部放松了世界观改造,导致了新旧体制转换时期腐败现象滋长蔓延。我们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艰巨性、长期性和紧迫性,坚持不懈地把这场斗争引向深入,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效,努力遏制消极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参与支持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总结和运用近几年我市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经验,认真吸取极少数干部违法乱纪的教训,切实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对本地区、本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全面负责。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切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模范遵守党纪国法,自觉接受监督。同时要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加大查处大案要案的力度,重点查处发生在党政领导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经济管理部门以及县处以上领导干部中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把腐败分子清除出党,绝不姑息养奸。按照“纠建并举”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遏制腐败问题发生的有效途径和措施,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健全法规,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使党风和社会风气逐步好转。
  同志们!我们将送别翻天覆地、沧桑巨变的二十世纪,迎来前程灿烂、充满希望的二十一世纪。让我们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奋力拼搏,艰苦创业,为在2010年我市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logo3.png
主办单位: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法律声明飘窗维护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C座
电话:(0571)- 85253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