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
发布时间:2024-09-20
点击率:
邓小平同志在光辉、战斗、伟大的一生中,对党、对人民、对国家、对民族、对世界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中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就是带领党和人民成功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历史的最好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邓小平同志最好的纪念,就是把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从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和崇高风范中汲取前行力量,紧紧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个中心任务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不断以新的作为、新的成就告慰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
2024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等出席座谈会。 新华社记者 燕雁/摄
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就要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旗帜鲜明地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直到耄耋之年,他仍然坚定地认为这“没有什么输理的地方”,“可以敞开来说”。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回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正是依靠党而不是离开党,才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才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正是在党的团结带领下,中国人民才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坚持党的领导,“最关紧要的是有一个团结的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说过:“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领袖就是团结的核心,他本身就是力量”。无论是革命时期的戎马倥偬,建设时期的主政西南,还是经历“文革”十年危艰,邓小平同志都坚定不移拥护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以实际行动树立了维护党的领袖和党中央权威的典范。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从推动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到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制定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从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领导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提出小康目标到制定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从推动城乡改革到打开对外开放大门;从奠基科教兴国战略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从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到创造性提出“一国两制”科学构想……邓小平同志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推进发挥了关键作用。特别是在我国发生严重政治风波的危急时刻,邓小平同志领导党和人民旗帜鲜明反对动乱,坚决捍卫社会主义国家主权,使党和国家经受住了险风恶浪的严峻考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落实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就要在新时代新征程完整准确理解、继续深入学习运用邓小平理论,在深入研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际问题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以思想解放推动理论创新,以理论创新引领事业发展,是我们党不断开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制胜法宝。邓小平同志指出,思想解放,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决定的意义。实践在发展,时代在变化,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不能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能变。面对我国社会主义经历的曲折失误和改革开放后遇到的种种困惑,邓小平同志带领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重大思想,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新时代新征程继续学习运用邓小平理论,关键在于完整、准确理解它的科学内涵、核心要义,掌握其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邓小平理论的许多重要思想和论断充满唯物辩证法,体现了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彰显着邓小平理论的鲜明风格和独特魅力,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照辩证法办事”的思想方法和领导艺术。我们要结合历史背景,注重整体把握、辩证把握,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运用,既坚持邓小平同志基于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提出的重大结论、基本观点、正确主张,又善于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正确把握理论的精髓和实质,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坚持真理不动摇、指导实践不偏离。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理论不仅以其强大的真理力量指引着我们,而且以其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激励着我们。在邓小平同志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定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基础上,我们党又相继取得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也对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这决不是改头换面地抄袭旧书本所能完成的工作,而是要费尽革命思想家心血的崇高的创造性的科学工作。”新征程上,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深入研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际问题,深刻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闪耀出更加璀璨的真理光芒。
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就要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前进动力和制度保障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面对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面,邓小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一场人心所向、春风化雨的改革开放在神州大地上全面展开,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使我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围绕改革开放作出一系列精辟论述。比如,他深刻阐释改革的性质,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他明确提出改革的方法论,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所谓胆子要大,就是坚定不移地搞下去;步子要稳,就是发现问题赶快改。”他还提出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强调“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实践这个标准最硬”,“要用上百上千的事实来回答改革开放姓‘社’不姓‘资’,有利于社会主义”,等等。他身上洋溢着一种革故鼎新、开拓创新的勇气锐气,满腔热忱地支持新生事物,强调“中国应该每年有新的东西,每一天都有新的东西”。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党和人民的智慧,充满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变革创新精神,对于我们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改革就是搞活,开放也是改革。邓小平同志认为,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时不能闭关自守、盲目排外,要实行对外开放。他深刻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切不要把中国搞成一个关闭性的国家。实行关闭政策的做法对我们极为不利,连信息都不灵通”。40多年的对外开放实践充分证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只有开放的中国才会成为现代化的中国。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途中,我们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今年7月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部署,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我们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锚定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和制度保障。要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中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
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人民成功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部署,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就要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而生产力则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社会主义要优于资本主义,它的生产发展速度应该高于资本主义。但由于种种原因,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得不到理想的改善,国家也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邓小平同志深感当时的中国同发达国家在经济上存在“不止是十年”“可能是二十年、三十年”的差距,痛心疾首地指出:“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他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用极为朴素的语言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突出强调“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40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动摇,坚定不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教育、科技、人才对现代化建设的支撑作用,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他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一系列富有远见卓识的重大思想,推动科教战线率先拨乱反正,果敢决策恢复高考,热情支持高科技发展,推动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取得重大成就。针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邓小平同志提出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等一系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体现了着眼全局的战略考量和系统思维。他晚年还富有前瞻性地指出:“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这些重要论述和战略方针,对于今天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同时也要看到,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发展理念不会一成不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我们要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要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
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就要坚持人民至上,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式现代化同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区别。邓小平同志一生最深厚的情感寄托就是热爱人民。当看到人民连温饱都成问题时,他曾沉重地感慨:“我们太穷了,太落后了,老实说对不起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邓小平同志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来开展工作。他在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同时,突出强调要以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能搞两极分化。他郑重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1993年他在和弟弟邓垦谈话时指出:“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解决好共同富裕问题,成为邓小平同志晚年留给中国共产党人的谆谆嘱托。
沿着邓小平同志指引的方向,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强调必须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必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推动我国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历史主动和历史创造精神,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就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锻造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我们的党”,邓小平同志的这一重要论断是实践的结论,也是历史的公论。邓小平同志的一生,同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发展的历史进程紧紧相连。早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就明确提出:“执政党如何进行党的建设,这个问题大。党的建设就是要严。”“党要管党,一管党员,二管干部。”改革开放后,他再次提出“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的问题,谆谆告诫“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强调“领导层有活力,克服了官僚主义,提高了效率,调动了基层和人民的积极性,四个现代化才真正有希望”。他振聋发聩地指出:“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强调“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在我国严重政治风波过后,他深刻总结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强调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优良传统教育,使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得到提高,确保了红色江山稳固。邓小平同志的这些重要思想和有益探索,对我们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邓小平同志说过:“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这不仅是我们这一代的问题,也是下一代、再下一代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带领全党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指引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走过百余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为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将要引领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无比壮丽的伟大远征。我们要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不断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邓小平同志生前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寄予厚望,倾注了全部心血。他曾坚定而自信地说过:“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变不了的。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谁也压不垮我们。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他还充满期待地展望未来:“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今天,经过党和人民接续奋斗,邓小平同志憧憬的未来社会美好图景,已经不是什么十分遥远的未来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前景可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可期!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团结奋斗,不断谱写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壮丽篇章。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会理论学习中心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