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官方微博 欢迎浏览杭州党史与地方志

于子三烈士墓

发布时间:2021-08-10 点击率:

在凤凰山北麓的万松岭南坡,一座陵墓静静地掩映在苍松翠柏丛中。墓的正前方立着一座碑,碑上刻着“于子三烈士墓”;墓的后面是一堵墙,“学生魂”三个大字镌刻在墙的正上方。墓四周松柏环翠,显得庄重肃穆,这里正是浙大学子于子三烈士的安息之地。

烈士事迹

于子三,1925年出生在山东牟平(今烟台)的一个教师家庭。1944年,抱着“农业救国”的理想考上迁到贵州的浙江大学农艺系。受浙大“求是”学风熏陶和革命思想启迪,毅然投身学生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秋,随校迁回杭州,不久即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47年5月,被推选为浙大学生自治会主席。“五·二○惨案”发生后,集中在南京的京沪苏杭学生代表组成了全国学联筹备委员会,于子三是倡议者之一,也是浙大与全国学联的联系人。在中共杭州地下组织领导下,于子三带领浙大同学积极参加“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运动,在斗争中成长为一名坚强的学生运动领袖。1947年8月,他还参与筹划中国学联杭州秘密会议外围组织“新民主青年社”,任浙大华家池分社负责人。于子三的革命行为引起了敌特的注意和憎恨,他被列入黑名单而受到监视。

1947年10月25日晚,于子三与来杭的校友投宿在延龄路(今延安路)大同旅社。一路跟踪的国民党特务于26日凌晨以查夜为名秘密逮捕了4人。当局对于子三软硬兼施、刑讯逼供,但他宁死不屈,至死没有吐露半点秘密。10月29日下午,于子三在狱中英勇牺牲,年仅23岁。

于子三被害后,浙大师生悲愤不已。30日下午,浙大1200多名学生举行游行抗议当局暴行。国民党当局对此采取戒严手段,并封锁惨案真相和浙大反迫害斗争的消息。

为了打破当局的新闻封锁,浙大学生发表了告同胞书,并译成英文向全世界发出控诉。31日,浙大70多位教授集会抗议当局暴行,并决定罢教1天。6月3日,浙大师生员工举行罢教、罢课、罢研、罢工。4日,校长竺可桢赴南京,为争取释放被捕学生和于案昭雪奔走呼号。

于子三被捕、惨死的消息,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全国一些大中学校。在中共地下组织的推动下,掀起了国民党政权覆灭前的又一次全国规模的学生爱国主义运动——于子三运动,谱写了中国现代革命史的光辉一页。

到1947年底,反迫害斗争取得基本胜利,迫使当局接受了竺可桢所提的出殡方案。翌年3月14日,浙大各院系学生代表300余人组成出殡车队,在“学生魂”的巨幅挽幛和“于子三烈士千古”花圈的前引下,将于子三灵柩安葬在万松岭南坡。
     1.png


logo3.png
主办单位: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法律声明飘窗维护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C座
电话:(0571)- 852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