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官方微博 欢迎浏览杭州党史与地方志
首页 党史学习 党史专题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治理“脏、乱、差”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点击率:

治理“脏、乱、差”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杭州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一、恢复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195815,毛泽东同志视察了杭州小营巷的卫生工作,全市人民深受鼓舞和激励,兴起了声势浩大的爱国卫生运动,大搞室内外卫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使杭州迈入了全国卫生先进城市行列。但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卫生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各级群众性的卫生组织瘫痪,人们的良好卫生习惯被逐渐丢弃,市容环境变得脏乱,卫生水平开始下降。城区的中河、东河,由于大量城市工业、生活污水排入,沿岸居民倾倒垃圾,导致河道变窄、河床泥沙淤积,河水由活变死、变黑发臭,鱼虾绝迹,成了杭州最大的“龙须沟”。杭州市也给外国友人留下了“美丽的西湖、破旧的城市”的印象。

粉碎“四人帮”后,各项工作实现拨乱反正。197815日,省、市军民5000余人在省体育馆隆重集会,纪念毛泽东同志视察小营巷卫生工作二十周年,重新掀起了以除四害、讲卫生、消灭疾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群众运动新高潮。

47,经党中央批准,重新成立了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之后,国务院发出《关于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通知》,要求全国大中城市和省、市、自治区政府所在地,至1980年要建设成为“四无五洁”城市。杭州市委认真贯彻国务院《通知》精神,迅速充实和加强杭州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由市委第二书记、市革委会副主任陈文书任主任委员。413日,市革委会召开全市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动员大会,迅速掀起春季爱国卫生运动新高潮。全市32万人参加了春季爱国卫生突击活动,市委书记周峰等领导带领市委、市革委广大干部和群众,积极参加了清洁垃圾、废土的劳动。

为适应杭州市社会主义建设和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迅速改变杭州市容、卫生、交通面貌,197958日,市委、市革委会召开全市基层干部大会,号召全市人民立即行动起来,尽快把杭州建设成为整洁卫生的城市。市革委会发布了《关于整顿市容、搞好卫生、维护交通秩序的通告》、《关于加强城市卫生管理的试行规定》,提出“奋战两个月,迅速改变市容卫生、交通秩序的面貌”。同时建立了市贯彻《通告》临时指挥部,由市委书记、市革委会副主任周峰挂帅。全市从各单位、各街道抽调人员,组织起一支千余人的监督员队伍,两个月内共出动监督员125000余人次,宣传、执行《通告》的各项规定,劝阻违章人数47000余人次。

在此基础上,市委于19806月提出要把杭州建设得更美、更富、更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的人间天堂。7月3日,市革委会召开全市基层干部大会,号召全市人民紧急动员起来,深入开展以整顿市容、搞好环境卫生、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防治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夏季爱国卫生运动。同时规定7月份为爱国卫生宣传月,恢复星期六为全市爱国卫生日。

经过短短的三年时间,杭州市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得到了恢复,城市“脏、乱、差”的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环境卫生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

二、开展“五讲四美”  搞好“四整顿”

1981225,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等9个单位联合向全国人民发出倡议:开展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为内容的“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使我国城乡的社会风气和道德面貌有一个根本改观。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革命传统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促进经济调整和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当年3月,市革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在全市开展以整顿交通秩序、整顿市容卫生、整顿城市道路、整顿社会治安为主要内容的“四整顿”工作。414日,省委、省政府、市委、市革委会召开动员大会,号召全市人民迅速行动起来,深入开展“五讲四美”活动、搞好“四整顿”工作,把杭州建设成为文明、整洁、美丽的城市。

1982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了中宣部《关于深入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的报告》,规定每年3月为“全民文明礼貌月”,同时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人人讲清洁、人人讲秩序、人人讲礼貌,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

根据中央的部署,224日,省、市联合召开了“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动员大会,号召全市人民把杭州建设成为美丽、清洁、文明、繁荣的社会主义风景旅游城市。3月1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负责人带领机关干部1200余人,参加了“文明一条街”的卫生、交通监督岗,向过路群众宣传卫生,维护交通秩序。次日,市委、市政府发出通知,要求三月份组织五项统一行动,把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推向高潮。省委第一书记铁瑛、省长李丰平带领机关工作人员前往六和塔旅游区打扫卫生;市委第一书记陈安羽、市长周峰在解放路和群众一起上街执勤,宣传讲究卫生;硬骨头六连、杭州铁路分局团委、一一七医院等单位近四百人前往杭州火车站清洁卫生;市化工局负责人带领所属各厂五百多名团员、青年,在“文明一条街”参加“学雷锋、树新风”活动,一面打扫卫生,一面宣传讲究卫生,维护交通秩序,劝阻群众勿乱穿马路四千余人次,在“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中起到了表率作用。

在第一个“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中,全市在治理“脏、乱、差”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这次活动声势浩大,范围深广,象阵阵春风吹绿了杭城、净化了环境,象滴滴春雨滋润了人们的心灵。解放路百货商店、杭师院等单位近百人协同市园管局南区管理处的园林工人打扫卫生,把自清代建福星观以来逐年堆积的两堆垃圾彻底清除干净。市房管部门广大职工大力治脏,修复院内水井69口,修理和疏通窨缸窨井4393只、下水道和粪管24000多米,清理化粪池444只、废土2900多吨。铁路杭州站各班组将全站24000多平方米公共场所、玻璃窗、吊灯、壁灯、柱子等分片包干,分工负责,分头打扫,做到了“三清”,即旅客走后候车室清,车票收好出口处清,列车开出站台轨道清。铁路杭州站也成为了杭州市爱国卫生红旗单位。全市人民突击搞卫生、维护交通和公共秩序累计达200万人次以上,市区群众受教育面达95%以上。市党政领导和各区各部门负责人,在全市八次统一行动中,次次带头参加,极大地鼓舞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全市共清除垃圾废土五万多吨,消灭卫生死角5000处,疏通窨井窨缸2000多个,清除蚊蝇孳生地1万余处。社会秩序特别是交通秩序有所好转。全市有50万青少年,参加了各种做好事活动,少先队员包干了197条“红领巾卫生街”。

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是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群众性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在1982年至1984年的三个“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中,党委重视、干部带头、全民动手、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在治理“脏、乱、差”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加速建设美丽、清洁、文明、繁荣的杭州,迈出了十分可喜的一步。

为使活动制度化、经常化,并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根据《浙江省城市卫生管理条例》,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通过了《杭州市城市卫生管理实施细则》,并于19821214日颁布施行。此后,市政府又批转了市爱卫会《关于建立门前环境“三包”制度的报告》,作出了《关于整顿交通秩序、市容卫生、贸易集市的决定》。19842月,市委、市政府提出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的意见,要求继续治理“脏乱差”,搞好“三整顿”工作。在治“脏”方面,大力整顿市容、镇容、村容;坚持周末卫生日和“门前三包”制度,使之制度化、经常化;认真搞好城市绿化,大力进行绿化、美化、彩化。在治“乱”方面,进一步整顿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交通秩序和市场秩序。在治“差”方面,对商业饮食服务行业、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等“窗口”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道德规范的再教育,切实加强职业道德文明行为、礼貌语言的基本训练。19858月,市政府公布《杭州市民文明公约》,号召全市人民争做文明市民、创建文明城市,并于823日起实施《关于禁止乱扔瓜皮、果壳等杂物和禁止随地吐痰的规定》。

与此同时,杭州市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198288日,供水工程基本建成并投入生产;810日,市政府决定对市区中河、东河进行综合治理,并成立中东河综合治理指挥部。该工程总投资2.2亿元,于19833月动工,是解放以来杭州市最大的市政建设工程。同年,第二条污水干管开工建设;1984年,四堡污水处理厂动工兴建,京杭运河沟通钱塘江的主体工程三堡船闸竣工;至1985年底,全市液化气用户达73746户,27%的市民告别了煤饼炉。

通过连续几年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脏、乱、差”现象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并逐步走上了法制化道路,城市面貌明显改观。

三、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

19893月,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10月,全国爱卫会发出《关于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的通知》,为各地城市卫生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纳入了规范化轨道。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国务院《决定》精神,积极响应全国爱卫会的《通知》要求。19907月,市政府召开“建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活动的动员大会,号召全市人民行动起来,努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由此拉开了创建活动的序幕。           

经国务院批准,全国爱卫会于1990年第三季度组织了第一次全国城市卫生检查评比。杭州市环境综合整治考核名列全国第二。检查团评价杭州基础设施已跨入国家先进行列,城市卫生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

19912月,市爱卫会扩大会议提出“力争花5年时间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城市”。为此,市政府专门成立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领导小组,由市长王永明任组长,并印发了《杭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实施方案》。随后,市委、市政府又召开杭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动员大会,与5个区、20个部门签订了创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

“七五”期间,杭州市共投入资金8.35亿元,建设了一系列重大工程。

(一)中东河综合治理工程。该工程总投资21785万元,共疏浚河道10公里,修筑驳勘20余公里,新建、改建桥梁40座,筑路17.7万平方米,新辟绿地15万平方米,埋设大小截污管道27公里,建造日处理能力为40万吨的一级污水处理厂1,从沿河岸边迁出居民7283户、单位342个,拆除旧建筑37.4万平方米,建成标准住宅50万平方米,使古河道复活,水质改善,再现了“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的景观。

(二)西湖综合整治工程。该工程拆除违章和破旧建筑4万多平方米,使沿湖绿地面积扩大了20多万平方米;埋设长达10公里的环湖污水截流管道,减少了每日万余吨生产、生活污水排入西湖;耗资2亿多元,将100余家污染水气的工厂迁出西湖风景区和居民稠密区;将60多艘柴油机船改为电瓶船;治理西湖周围652台燃用设备,锁住了“黑龙”;耗资1169万元,建造了全长3.3公里、日引进钱塘江水30万吨的西湖引水工程。

(三)给水工程。先后完成赤山埠水厂二期工程、清泰门、南星桥、祥符桥水厂扩建和技改工程、清泰门水厂水源保护和祥符桥水厂水源保护一期工程,并改造了一批城区供水旧管道。

(四)道桥工程。先后新建、改建市区道路50余条,新增道路长度50余公里、道路面积150多万平方米,建成清泰门、中河路、丰乐桥、大关桥等立交桥、人行天桥和城市平桥60余座,使市区路网逐步趋向完善。

(五)城市绿化工程。结合城市道路、工程与住宅建设配套实施,通过新建、扩建公园绿地等方式,使市区绿地面积有较大增长。至1991年底,市区园林绿地面积达到1000.3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达423公顷,比1983年分别增长了105%26%

(六)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工程。该工程总投资2600万元,于19913月竣工初验,日平均填埋处理垃圾约1250多吨,可供市区填埋13年左右的生活垃圾。

此外,杭州市更加注重法制、体制建设,相继颁布、实施了《杭州市西湖水域保护和管理暂行办法》、《杭州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杭州市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管理办法》、《杭州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杭州市犬类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规章。

为理顺市区城市管理职能,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市区城市管理职责搞好分级管理的若干规定》,对市政道路、环境卫生管理、规划管理、环保管理、园林绿化管理、市容管理进行了职责分工,形成了市、区两级管理的格局,并先后成立了城市管理办公室、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市环卫处等管理部门,强化了杭州的城市管理工作。

1992年第三季度,全国爱卫会组织第二次全国城市卫生检查评比,杭州市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下,1995年,杭州市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城市”。(执笔  邹 韧)

logo3.png
主办单位: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法律声明飘窗维护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C座
电话:(0571)- 852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