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官方微博 欢迎浏览杭州党史与地方志

《杭州日报》的创刊

点击率:
一、从酝酿到批准
1952年10月份起,市委领导已就酝酿创办《杭州日报》先后议过几次,并拟就数次书面报告,由于时机未成熟而没有作进一步落实工作。
1954年7月1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议》,提出:“必须有计划地改进现有的各种报纸,使各种报纸都具有它自己的鲜明特点,并把这些报纸办好,逐渐创造条件,来发展中等城市和县的定期报纸以及大中型工厂的基层报纸。”根据这一精神,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杭州市委第一书记吴宪指示市委有关同志将市委宣传部1952年11月1日和29日拟就的两个“关于将《当代日报》停刊创办《杭州日报》的意见” 再作研究后上报省委。当年10月4日,省委批复:省委原则上同意市委将《当代日报》改为《杭州日报》的意见。11月17日,市委常委会开会讨论,决定在《当代日报》的基础上改组创办市委机关报《杭州日报》,并研究了有关组织领导、办报方针等问题。
1955年5月11日,市委讨论通过《中共杭州市委关于创办杭州日报的决定》(草案),正式上报省委。6月4日,省委常委会研究同意创办《杭州日报》,并指出:我们对杭州市委关于创办杭州日报的决定,除报纸的基本任务内应把宣传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决议,宣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列为报纸的主要宣传内容之一,以及有关人民群众切身经济生活的宣传亦应列为内容之一。6月13日,由省委宣传部向中共中央宣传部提交要求批准创办《杭州日报》的报告。7月1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函复批准。8月8日,省委宣传部将中宣部函复精神通知杭州市委。
根据上级指示,市委对《中共杭州市委关于创办杭州日报的决定》(草案)进行修订补充后,作为正式《决定》发给各级党组织。《决定》指出:为了加强对全市工人、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激发全市工人、干部和其他劳动人民的政治积极性和劳动积极性,为实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而奋斗,特根据中央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议精神,创办杭州日报;杭州日报是市委的机关报,是市委宣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道实际工作,联系和教育工人、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有力武器;根据城市的特点,杭州日报是地方性的综合报纸,每日出版对开四版(星期一两版),以全市工人、干部为主要教育对象,兼顾城市各阶层人民及郊区农民。《决定》确定了杭州日报的基本任务为:一、密切联系实际问题和干部、群众的思想状况,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党的总路线,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宣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决议;反对一切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脱离党的总路线倾向,与党内外的一切资产阶级观点作不调和的斗争。二、宣传党中央的各项决议,宣传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决议,宣传增强党的团结的重要性与党的集体领导原则,阐明党的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宣传党在各项建设事业中的领导作用,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和干部、党员的模范作用,介绍支部工作的经验;反对骄傲自满情绪,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反对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党纪松驰、党的组织生活不健全、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开展等不良倾向。三、宣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报道各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和各项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就、缺点和经验,发现和发扬不断出现的新鲜事物,交流和推广各种先进经验,动员群众持久深入地开展增产节约劳动竞赛,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全面均衡地完成与超额完成国家建设计划而努力。注意有关人民群众切身经济生活的宣传,报道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人民物质的文化生活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四、经常进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巩固工农联盟、巩固国防、保卫祖国、遵守国家法纪、提高革命警惕性、肃清一切反革命分子的宣传。五、杭州日报还必须重视全国性、全省性重要问题和国际问题的报道。在时事宣传中,应当特别注意通俗的解释工作。
《决定》还指出,为了实现上述宣传任务,杭州日报必须在市委领导下、正确地、健全地、充分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积极支持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揭发党和国家工作人员中的缺点和错误,使杭州日报成为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最有力的武器。办好杭州日报的关键,在于市委的领导、全党的支持和报纸工作人员的努力。杭州日报社是市委的一个工作部门,由市委直接领导。市委定期讨论报纸工作,在重要问题上,及时给以指示。
《决定》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全市党员,必须积极参加党报工作,并把这一工作当作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做。为此规定:一、全市党的组织和政府各部门的会议,应当吸收杭州日报的有关干部列席,各部门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亦应抄送杭州日报。二、全市党的组织和政府各部门以及各人民团体,都应指定得力干部,担任杭州日报通讯员,积极为杭州日报写稿和反映情况。三、全市党的组织和政府各部门以及各人民团体的党员负责同志,对杭州日报有关本部门工作的稿件必须加以负责的审查,并对其记者在工作上给以指导和协助。四、全市党的组织和每个党员,对杭州日报批评稿件所作的事实调查,必须给以负责的、诚恳的、迅速的答复,对报纸上的批评,必须采取正确的态度。被批评者对于自己缺点和错误,必须进行诚恳的、深入的检讨,并采取改正错误或缺点的切实措施。五、全市党员同志都应当积极推销党报,市委宣传部和各区委宣传科,必须经常检查和督促邮局做好发行工作,要求杭州日报在机关团体发行到科室,工厂企业发行到车间、课室,中等学校发行到班级,郊区农村发行到乡和生产合作社,市区还应深入到街道里弄。但群众订报必须出于完全自愿,严格禁止强迫摊派,并防止放任自流。六、全市党、工会和青年团、妇联组织,还应当充分利用党报开展经常性的群众政治工作,领导和组织群众读报。
二、筹备工作
1、调配干部。市委组织部和宣传部并在全市各系统挑选了一批政治上强,又有相当理论水平和文化水平的县团级干部和科长级干部,参加《杭州日报》的筹备工作。
1955年4月18日,《杭州日报》筹备委员会成立。由胡景瑊、李士俊、肖冰、王守立、王维澄、贾祥贵、潘绍光、徐成功八人组成,胡景瑊为主任,李士俊、肖冰为副主任,负责创办杭州日报的筹备工作。市委为杭州日报配备总编辑一名、副总编辑三人及成立七人至九人的编辑委员会,体现集体领导。编委会的任务是讨论贯彻党和政府的决议和指示,加强对各方面实际工作和群众思想情况的调查研究工作,制订编辑部定期的和专题的宣传计划,发展与巩固通讯员网,严肃处理读者来信,以加强与群众的联系。报纸工作人员应努力在工作过程中加强党性锻炼,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各项新的知识,学习苏联和各地城市报纸的工作经验,提高文字修养,树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密切地联系群众和批评自我批评的工作作风,勤勤恳恳,办好杭州日报。
《杭州日报》编辑部的各组组长、记者、编辑和内勤工作人员主要是通过各系统陆续推荐来的政治上可靠,有大学或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干部和部队转业干部及吸收留用的原《当代日报》的人员来担任。
为扩大创办《杭州日报》的影响,当时,报社拟定了一份《关于创办杭州日报的宣传提纲》,在阐明《杭州日报》是中共杭州市委机关报的前提下,主要讲了一、为什么要办《杭州日报》;二、《杭州日报》的基本任务;三、办好《杭州日报》是全党和全市人民的责任。这个宣传提纲,发得很广,效果很好,不仅扩大了影响,而且对邮局收订《杭州日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新闻业务培训。调到《杭州日报》筹委会来的干部,经过在《当代日报》一段时间的实习,操作练兵,初步掌握了一些新闻业务知识。但对正规的党报工作,还很不熟悉。筹委会报经市委批准,决定由李士俊、肖冰带领筹委会成员和内定的各组长,除到《浙江日报》、《解放日报》学习、取经外,还组织干部集中学习党报工作的有关文件和新闻业务学习。筹委会挑选了列宁、毛泽东论报纸工作的文献,陆定一、胡乔木等人有关新闻工作的文章,编成《怎样办党报》、《学会写新闻》等书作为学习文件。同时,又学习了苏联《真理报》工作经验专集,着重讨论了党报的党性和人民性,党报的思想性和指导性、党报的真实性、党报的批评和我批评以及新闻工作者的自我修养等问题。这次学习,使刚参加新闻工作的同志懂得了如何办党报的基本知识,增强了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自觉地为办好市委机关报《杭州日报》而努力工作。筹备期间,建立了周会(类似业务研讨会)制度,每次有中心发言人,对上周的宣传报道作评价,既肯定成绩,又指出不足,有啥说啥,畅所欲言;既表扬好人好事,又能总结经验,接受教训,改进工作。使大家从中获得教益,很受欢迎。这项制度随着报纸事业的发展,后来改为谈版会,一直坚持下来。
为贯彻全党办报方针,筹委会还制定了《关于发展通讯员计划》呈报市委。市委于6月30日批准了这个《计划》,同意吸收党报通讯员527人。在各级党委的积极支持和关心下,到11月1日创刊时止,已经发展通讯员447人,其中工业系统208人,占46.5%;财贸系统134人,占30%;文教系统61人,占13.5%;政法系统44人,占10%左右。在通讯员队伍中,有党员307人,占68.7%;团员98人,占21.9%,为《杭州日报》贯彻全党办报方针打下了良好基础。
3、建立组织机构。当时全报社的总人数是127人,其中总编辑办公室14人,主任李士俊(兼)、副主任王维澄,下属时事2人、电台4人、校对6人;工业组9人,组长肖冰(兼)、副组长谢雪珍;财贸组5人,组长贾祥贵;文化生活组7人,组长孙霆、副组长朱侃;文教组6人,组长潘绍光;党的生活组6人,组长徐俊、副组长王传秀;读者来信组8人,副组长徐成功;政法组5人,组长王守立;图书资料组5人,副组长凌琅;人事1人,组长王守立(兼)。经理处8人,副主任冯杰;印刷厂53人,副厂长徐玉根。
另外,对创刊时备用的稿件、《当代日报》未被吸收人员的安排、印刷厂资产的划转、与邮政部门商定报纸的收订发行工作等,也一一加以落实。筹委会还到杭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作了登记,刊号为证文字第18号。至此,创办《杭州日报》的筹备工作全部结束。
三、创刊与初经政治风浪
10月29日,筹委会在南山路杭州师范学校广场举行庆祝《杭州日报》创刊大会,省、市许多领导参加。会上,王平夷、胡景瑊、于冠西、胡敏如等同志讲了话,热烈祝贺《杭州日报》创刊。10月31日晚上,王平夷、顾春林等市委领导同志又来到编辑部,看大家编稿、发稿,还随时指点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11月1日《杭州日报》创刊。报头由市委书记吴宪题写。一版刊发了《创刊词》,是一张四版对开大报,用正楷老五号字直排排版。当日发行份数为9079份。与此同时,市委又正式下文,任命胡景瑊、李士俊、肖冰、徐俊、王守立、王维澄6人为中共杭州日报编辑委员会委员。胡景瑊兼任总编辑,李士俊、肖冰、徐俊为副总编辑。
1955年《杭州日报》刚刚开始筹备,就遇到第一个政治风浪。6月18日,中共杭州市委根据中央指示,举行声讨“胡风反革命集团”罪行的报告会。此后,全市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内部掀起了批判和揭露“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并且迅速发展成为肃清一切暗藏反革命分子的运动。在这个大气候中,报社领导的头脑还是比较冷静的,对反胡风和肃反运动的领导,是比较稳的。
反胡风学习开始时,有人根据杭州揪出的几个“胡风反革命集团”的骨干分子都是作家、诗人的情况,对已调入杭州日报筹委会工作的一些曾经在《当代日报》编过《新文艺》周刊,发表过文章和诗词的人员产生“怀疑”。但经调查证明这些人与“胡风反革命集团”没有什么联系。因此,运动只是学习,提高认识,不进行追究。
在审干基础上开展的肃反运动中,为了不影响报纸的正常出版,报社成立了副总编辑肖冰和编委王守立等人组成的三人小组,专门负责这项工作。由于当时从各系统调入报社的干部,都经过挑选和审查,政治上比较可靠。而从《当代日报》吸收过来的干部和工人,也是经过审查,没有什么大的问题。所以,运动基本上采取和风细雨的方法,进行背靠背的审查,没有搞面对面的斗争。对某些历史上有疑点的同志,经过外调内查,消除了疑点,对10个人做出了实事求是的结论或写出调查报告,使这些同志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心情舒畅地投入了工作。
报纸在筹备期间,虽然经历了初次政治风浪,但从领导到工作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要使《杭州日报》顺利创刊。为此,筹委会在抓好政治和新闻业务学习的同时,还重视培养队伍的好传统好作风。从1955年筹备开始起,凡在报社工作或到报社联系工作,上至总编辑、副总编辑,下至编辑、记者或一般工作人员,见面时一律称同志,不称职务。这已经成为报社的一种良好风气。没有拘束,话也就多了,事情也好办了。
新闻报道工作,突发性的事情多。刚到杭州日报工作时,多数同志是新手,对新闻业务不熟悉,工作上感到是紧张的。为了帮助大家做到劳逸结合,健康成长,报社领导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了业余生活。
当时,到报社工作的人员,年龄大都在20岁左右,多数是单身汉,住的是集体宿舍,针对这一实际情况,除每日坚持上下午工间操制度外,党组织动员党团员带头带领群众因地制宜地组成黄继光、董存瑞锻炼小组,以英雄为榜样,每天坚持晨练。还建立排球、篮球队,定期与兄弟单位比赛。安排象棋、围棋、跳绳、拔河、打羽毛球、乒乓球等内容,开展文体活动。夏天,组织大家去钱塘江游泳,秋天,组织爬琅珰岭、登五云山、北高峰。平时组织学唱革命歌曲。还以能者为师,举办跳舞培训班,每周六晚上举行跳舞晚会,吸引很多人,既密切了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关系,又丰富了报社的业余文化生活,使大家感到报社这个革命大家庭的温暖,心情舒畅,健康愉快,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logo3.png
主办单位: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法律声明飘窗维护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C座
电话:(0571)- 85253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