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官方微博 欢迎浏览杭州党史与地方志

“深挖洞”的岁月

点击率:
在这重要时刻,杭州市人民防空办公室根据由市委和杭州军分区共同组建的规定,很快建立起来。主任由军分区派出一名副参谋长陈文萍担任,共临时凑齐五名军队干部,军分区人员有陈副参谋长、我和训练科一名参谋,20军有一名参谋,市公安局及防办军代表一名。当时,原防办的干部都下放五七干校去了,留守的只有老马一名干部和几名管理防空洞的工人、两名标图员,他们也参加了我们的工作。可是我们在葛岭没有工作几天,王雪年副司令员突然通知我们。省领导小组负责人熊应堂说:市里还回原来地方去,给你们200万元在南山造一个新的指挥所,这里全部归省防办。当时,大家思想不通,但是又没有办法,只好服从。50年代,市防办是公安局下属的一个单位,在粮道山一个院子里,建了两层楼的一栋房子,房子东头地下有个100多平方米的地下室。大概是1964年,葛岭“102”造好了,市防办就搬了过去,这幢房子由公安局用了。10月下旬,我们几个人就回到粮道山。当时我们五个军人和地方几位同志来这里工作,只有一部电话。地下室什么都没有,我们军人值班,大家都睡在地板上,条件很艰苦。在这种战备情况下,这么一个机构,这种条件怎么开展工作?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一部分人抓面上工作,一部分人抓内部建设,市里对此也很重视。10月底,当时的市委负责人先后来了两次,来看我们和征求意见。回去和常委研究后,很快制订了几个措施,一个是增加人,从几个方面调人:原防办比较合适的人从五七干校调回来,市级机关比较合适的人调进来,指挥通讯方面由市邮电部门保证。大概不到十天,这些人都调来了。并从市革委会拨给一台50门总机和一名话务员。财税部门给了我们一些桌子、板凳,但都是各式各样的。到年底,我们基本上有二十几个人了。成立了三个组:办事组、工程组、作训组。作训组下面还有话务组、标图组、报务组。其中标图组与空五军、雷达团联系标示空情,有四、五个人,报务组五个人,通过电台与南京军区沟通联系。我主要负责办事组的工作,负责与省防办等的上下联系,协调各组的工作,掌握一些有关情况以及值班班次的安排。大约一个多月时间,防办基本形成规模。上下左右都通了,跟空五军的联系,跟南京军区的无线电联系等。那个时候生活条件很艰难,没地方吃饭,一般去山下市公安局食堂吃,有时候就在山下的烧饼油条店吃,还有人自己带一些米菜,蒸一下吃。我那时家属没有随军,不在杭州,所以吃住都在这里。市委对修建永久性指挥所很重视,11月份就组织有关人员在南山一带察看,12月底就在玉皇山动工,建造502指挥所,1972年建成使用。
这个期间,我的主要工作是汇总情况,把一些当时的典型事例搞成简报,如:彩霞岭居民区有两个60多岁的妇女带病坚持挖防空洞,从早上6点一直挖到晚上12点,手上都打起了血泡还继续挖。劳动路居民区有一个老奶奶带着孙子用饭铲、畚箕一起挖防空洞,一周时间挖了两公尺深的一个防空洞。郊区农村红五月大队群众在自家客厅里挖洞,还在山脚边挖了一条防空壕。这些典型我们也都去参观和指导,及时召开现场会议,组织参观,互相促进。由于当时有比较好的动员机制,大家积极性也很高,老老少少齐上阵,发自内心的热情来挖洞。当年的这些防空工事尽管比较简易,从硬件的角度是达不到标准的,后来也没什么用,大多数都废弃了。但因为处于临战状态下,只要求人们能够先躲一躲。组织防空专业队伍,又是人防部的一项任务,自10月下旬开始,从市、区到街道,按照要求都建立有救护、抢修、运输、消防、通信等队伍,市防办掌握了4个团、1个营,分别是民兵卫生救护团、民兵工程团、民兵运输团、民兵消防团,民兵通讯营。卫生救护团由卫生局组成,工程团由城建部门组成,运输团由交通部门组成,通讯营由电信局组成,防空专业队伍组成后,各单位都进行了训练和演习。为检查防空战备工作的落实,杭州市于1969年12月27日,组织了一场以防空专业队伍为主的防空演习。演习开始前防办就先向各系统打招呼,和他们说在20日左右有一场夜间演习,但是具体哪一天不告诉他们。27日,陈忠顺同志让我下达演习指令。演习从19时经市招待所向各团(营)通报“敌情”开始,各团(营)在接到通报后即迅速分别向下传达,并命令集合队伍、待命。至20时18分各团(营)先后报告队伍集合完毕,等候待命;20时25分市招待所向各团(营)通报空袭的后果:南山大队对面发现伤员30到50名,西湖小学对面有150米高压电缆及电杆被破坏,50米的公路被炸,长桥被炸断,长桥小学房屋着火并有房屋倒塌。命令各团(营)调动力量迅速消除空袭后果。各团(营)立即组动部队携带器材,赶赴“灾场”进行战斗。任务下达以后,我和有关人员马上赶到南山大队现场,架了台小总机,设了个指挥所。各个团随即调动部队和汽车赶到“灾场”,救护团救伤员,工程团抢修,消防团救火。至22时15分,演习结束。这次演习共集中民兵3000多人,实际动员500人。这个动员数字是各团根据我们通报的情况和演习任务的需要调配的。这次演习检验了防空队伍,看看是否达到要求。第二年的1月26日白天,又搞了一次规模更大的全市性防空演习。市区警报拉起来,笕桥机场也派出一架飞机在市区上空观察演习情况。我被派到解百楼上观察,看解放路和延安路这一带的行人疏散情况。当时警报一响,街道上的汽车马上停驶,乘客和街上的行人立刻疏散,都靠两边跑到路边的商店和居民家里隐避起来,街道上倾刻间空无一人了。
根据中央的有关指示,从1970年开始,杭州市有了比较正规的人防规划,开始比较有目的性的开展工作了。当时杭州市从两方面构建防空工事:一是在市区各个街道挖地道。如涌金街道在解放街,两侧以联防的形式组织干部群众在房子下面挖。各个街道都有一条连通地道,二是开山。杭州三面环山,我们将南山、北山规划为疏散干道。从市属各系统抽调1600多名干部、职工打通两山的疏散通道。各部门按照部队编制编成营、连,防办负责划分地段。先打南山,从鼓楼开始打到虎跑,打得差不多了就调去打北山,从宝石山到现在的杭十五中这里,两山干道共打了10多万平方米。还打出一些专用坑道,如地下仓库、地下医院等。打这些洞的都不是专业人员,都是各个系统内的职工。如教育系统抽的都是教师,打的时候都是用手工、钢钎,打个洞再放炸药炸。两三年之后,就全部换成机械化了。一些靠山的单位,他们自己组织队伍打。如杭州卷烟厂组织了10名机修工在山里挖坑道,用人工凿子凿,一共坚持了10年。三是改造河道。开始规划浣纱河、中河、东河三条河道改造,后来只搞了一条浣纱河。四是深挖工程。城北的红旗造纸厂、灯泡厂、热水瓶厂,拱宸桥这边的浙麻、杭一棉,半山地区的汽轮机厂、杭氧、重机厂也都在挖深井坑道,上城区市区有医科大学,挖一口30多米的竖井,然后再打坑道。这些深井坑道一直打到1978年,因许多技术问题解决不了而停止。整整搞了10年。到了1979年,按照人民防空“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平战结合、质量第一”的建设方针,人防工程建设调整,从以建为主改为以用为主。1981年我也脱下军装正式转业到人防办了。
logo3.png
主办单位: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法律声明飘窗维护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C座
电话:(0571)- 852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