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官方微博 欢迎浏览杭州党史与地方志

我们也有电车了

点击率:
五、六十年代的杭州公交事业正处在创业阶段,当时几乎没有一辆正规的公交车,营运的一些车辆都是一些从原私营企业接管过来或拼装起来的杂牌车,大家称之为“万国牌”。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汽油奇缺。街上出现两大奇景,一是车顶上顶着一个巨大的煤气包,开行起来象只巨型的甲壳虫在爬,二是靠烧木炭发热启动车辆。电车在这节骨眼上出现,无疑使公交职工,市民兴奋得热泪盈眶。解放仅12年,公众把电车的出现,象征着一个民族的崛起。我是第一批参加电车线网建设的一名员工,回想起在电车筹建中的亲身经历,不由得思绪万千。
为实现杭州的电车梦,当时由市政府牵头,在公司范围内精选了90名素质好,“根子”正的年轻人,到上海电车公司拜师学艺,学员们都十分珍惜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那完全是学习同时代“南京路上好八连”的,身居闹市,一尘不染,为节约企业开支,不住旅馆,而是住在车场的大礼堂里,一律打地铺,起早落夜,披星戴月跟班学习。“在家千般好,出门事事难”,在各种恶劣条件下,大家铁了一颗心,一定不负家乡父老厚望,不受大上海十里洋场的引诱,不放假,不探亲,专心学艺,结果仅用短短三个月就学会了单放,而后又给上海尽了半年义务。1960年6月6日,学成归来。经短暂准备,当年6月10日正式开始我市第一条无轨电车的竖杆工作。那是正值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物资什么的都缺,说是建造无轨电车线网,可用的“设备”就是几把洋撬,几根铁棒,长铲和自己加工的“土钻机”,竖杆的洞自己挖,水泥自己拌。
1961年春节前后,天寒地冻,当时正值线网施工,说是线网,并非现在的铜触线,而是十多米一根的铁线,一根一根用风焊焊接而成,由于没经验,焊接起来的焊疤一拉就断,一天深夜,滴水成冰,我们的小班长徐德建同志,带领一个班在官巷口、丰乐桥一带焊接施工,工作一夜,焊好以后要收紧,可一收紧就断了,再焊又断,折腾整整一晚,仍在官巷口与丰乐桥一带,没有进展,急得直哭。焊接起来的触线一拉就断,成为当时线网施工的拦路虎,如果不解决,电车工程就得下马(那时国家困难,根本拿不出铜线来作为电车滑线),筹建处成立领导、技术人员攻关小组,特别请来当时杭州较有名气的焊接师傅,一个是“交机厂”的谢师傅,一个是公司保修厂的徐浩定师傅,经过多少个日夜研究,终于攻克难关,达到线网拉力要求,每一个焊接头子拉力在1吨以上。按每一根铁线12米计算,从拱宸桥到城战12.5公里乘以4路线,总共要烧多少个焊接头子?
那时一天要打竖杆洞二个,有时你打二个,我要争取打三个,在那“自然灾害”的日子,除了定量供应的籼米0.177元外,带黄叶的青菜一元只能买三斤,肉要3至5元一斤,我的月工资只15元,摊到每天仅0.5元。很多同志的嘴起泡,脚浮肿,但仍坚持工作。听有的同志说,夜班做不出不睡觉,到医务室检查,肯定脚浮肿,当时如得浮肿病,能配给一点营养品如白糖、猪肝、腰子等吃。我因肚子实在饿,也想试试,结果却因我身体较好,没能检查出浮肿,结果还是没得吃。
线网施工期间因没有升降车,我们就用码头上借来的平板车(托挂车的后半部分),按照线网高度,定好木架子,抓攀上去安装网线,装好后,下面的人把车和架子再推挪到前面一档,我们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把线网架设上去。没有汽车,我们就轮流用钢丝车将材料运往工地,当时我们平板车在西湖电影院对面,如明天要到米市巷施工,那明天一位同志必须保证八点前将铁线拉到米市巷,后天要到卖鱼桥施工,那么也有一位同志必须八点前保证把材料拉到卖鱼桥,线网施工到哪里,钢丝车就提前拉到那里,其他同志则坐公交车到工地。
1950年4月1日,浙江省交通公司的市区段(即省公路联营运输处)与杭州公共汽车公司合并,组建浙江省交通公司杭州市区公共汽车管理处。1952年底,省交通公司将公管处与第二修理厂合并,组建为省交通公司杭州分公司。1953年1月,杭州分公司划归杭州市工业局领导,正式定名为地方国营杭州市公共交通公司。至1953年底,杭州有公交线路9条,运营车辆82辆,行驶路线99.8公里,其中9路公共汽车为新辟城站至七堡的线路。
到了八十年代,杭城的出租车行业和风景线上“招手上车、就近下车”的小公共汽车有了较快发展,市区开始形成公交汽(电)车为主的多车种、新型车营运格局。九十年代,杭州的公共交通已经发展成为立体化的交通道路和先进的交通工具,有普通车、空调车、双层车、敞篷车、中客车、中巴车等汽车品种,开辟多条优化公交线路,采用无人售票电子刷卡提升公交服务质量,构筑了杭州市公共交通便捷安全、舒适环保,立体型的出行网络。
进入二十一世纪,杭州市公交建立起科技化,智能化的汽车营运立体服务体系。快速公交线、准快速线、普通线、专车线、观光旅游线、假日线、通宵线、高峰快车线、小区巴士等的出现,已基本形成满足不同层次出行需求的客运服务网络。低地板、低入口、低排放等舒适型公交车逐步投入线路运营,以3G(GPS GIS GPRS)+宽带(ADSL)为核心,以智能化实时运营调度系统(DIMS)、车辆信息管理系统(BIMS)、停车场智能化调度系统(PIMS)为基本构架的企业信息化工程正在推广应用建设。车辆档次和品位不断提高,截至2007年底,空调车拥有量已达71.95%,尾气排放达标率为98.04%;GPS车载终端在全部运营车辆推广应用,车载电视车辆已达2954辆,快速公交一号线(B1)的综合集成信息技术达到了国内同行先进水平;全市万人平均拥有公交车拥有率达到25标台,公共交通出行率也从1997年的8.7%提高到2007年的20%左右。
logo3.png
主办单位: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法律声明飘窗维护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C座
电话:(0571)- 852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