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官方微博 欢迎浏览杭州党史与地方志

“在自力更生原则下建厂”

发布时间:2021-08-10 点击率:

“在自力更生原则下建厂”

 

                                                              撰文/王景葆

杭州市第三次代表大会——(西湖曲院风荷).jpg


 

1952年5月,浙江麻纺织厂在经过几年筹建和准备的基础上正式投产了。

杭州解放后不久,杭州市委为贯彻浙江省委“积极恢复与重点发展生产”的方针,在市财经委员会主任张劲夫和浙江省工矿厅生产管理处处长翟翕武的主持下,召开了杭州市部分大中型企业负责人座谈会,要求与会者为振兴浙江省经济出谋献策。座谈会建议拟将中国银行搁置在上海未予利用的一套黄麻纺织机器调拨到杭州来建厂。当时提出的理由:一是杭州及周边地区盛产黄麻,可满足生产所需的原料供应;二是浙江、江西、湖南等省所产粮食等物资需要麻袋来包装,防洪抗灾亦需麻袋,且当时解放战争尚在进行,国产的麻袋供不应求,还要从印度进口;三是杭州水陆交通方便,有利于原料、辅助材料和机配件等物资以及成品的运输;四是麻袋的生产利润比较优厚,有利于为省、市增加利税,同时还可以解决部分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

杭州市军管会主任谭震林对这个建议十分重视,在与上海市军管会主任陈毅联系后向中央请示,毛主席批示:“全国尚未解放,在自力更生原则下建厂,同意。”浙江麻纺织厂就在毛主席、党中央和省、市党委、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获得立项,并成立了筹备委员会,提出了整体设计和筹建计划。由于它是浙江解放后第一个新建的国营企业,浙江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重点项目并成立了浙江麻纺织厂筹建处。

1949年9月,厂址确定后,筹备委员会与拱宸区人民政府召集厂址上的14户农民进行了征地洽商,确定了经济补贴标准,另行分配土地和动迁户可进厂参加工作等政策,得到了农民的大力支持。工厂的总体设计亦经省工矿厅审批后于12月3日由浙江建筑公司开始施工。虽然当时天寒地冻、雨雪频繁,且厂房地下有4个水塘,工作量大,但浙建公司见缝插针,赶工突击,终于按期完成厂基工程。由于各方面的努力,厂房建筑部分于1950年5月基本竣工。

我自1949年学校毕业后,先在中纺公司设在上棉一厂的技术人员进修班进修。11月,经人介绍到杭州浙江麻纺织厂筹建处工作,任细纱组助理技术员,在上海国棉五厂仓库内对细纱机逐箱清点机件并编号装箱,对缺损的零件造册请购或修补。1950年1月3日,设备装船运杭。我也随之到杭。我们将机器搬进茅棚,组织人员擦锈。当时适逢雨雪交加,虽然生了火盆仍挡不住严寒,擦锈工作又要将零件用煤油、砂纸擦,很多人两手冻得开裂,但大家只有一个信念,这是解放后浙江新建的第一个人民工厂,再苦再累也要抓紧时间在4月底完成这项任务,为5月的安装创造条件。6月,全厂纺织设备和辅助生产设施开始陆续安装。纺织设备是国民党中国银行于1937年从英国购置的,由于抗日战争爆发,除部分设备已运抵上海外,其余都转卸在香港,再运到菲律宾的马尼拉。二战期间日军曾就地将这套设备建厂生产,以供军需。二战结束后才拆运回上海,共计800余箱,净重452吨。由于转辗拆运,墙板断裂达70%,零件损失近20%,且搁置多年,锈蚀十分严重。1949年10月,其中完好的213吨先行运杭,其余设备由上海中纺公司调来的技术人员、大专纺织专业毕业生、力余铁工厂调来高级技工和精洗麻场调来的学徒21人并雇佣了部分临时工对这些设备进行了整修、擦锈,补充零件。在设备整修过程中,四面通风的茅棚既是工厂又是宿舍,梅雨季节一片泥泞,霉气扑鼻、潮气袭人,用装箱木板改制的床铺下,蛇鼠出没等,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干部、工人、技术人员加班加点,日夜苦干,毫无怨言,就是为了一个理想早日将憧憬中的社会主义工厂建成。在人员准备方面,1950年4月,工厂选派了42名操作工到上海经纬麻纺织厂去培训。他们睡的是水泥地上铺张席子的大统铺;没有浴室洗澡,只能端盆水擦洗;没有厕所只能用便桶,大家轮流倒,生活很艰苦。但政治热情很高,做夜班时晚上坚持政治学习,终于在很短时间里,学会操作技术,成为生产骨干。同时还从上海、无锡招收了一批技工和工人。又从省工矿厅分配来10名中专生和一批管理人员,满足了生产和管理工作的需要。

1950年5月,全国毛麻会议确定将浙江麻纺织厂扩大一倍。为了加强对建厂工程的领导和生产、经营的专业化,省工业厅决定将浙江麻纺织厂划归厅直接领导的企业,翟翕武任厂长。6月,开始对纺织设备安装和调试。7月,部分纺织设备进行试车,下旬进行“一条龙”试生产。8月1日,三分之一的机器正式投产,终于创造了用10个月的时间建成一套黄麻纺织设备规模工厂的奇迹。

同年9月,华东纺织管理局指示:“在现有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向比较大规模的现代的麻纺厂发展。”谭震林同志也指示:“要把麻纺厂扩充成为具有一万纺锭(相当于当时的六倍)的大型麻纺织厂。”由于当时国内没有制造成套黄麻纺织设备的经验,帝国主义又对新中国实施经济封锁,只有自力更生自行制造来解决。当年12月,省厅成立了以翟翕武为首的麻纺织机制造委员会,组织浙江、上海、江苏等国内9家机器厂进行制造,第一套国产黄麻设备仅用一年时间制造完成,于1952年5月全部投产。

浙麻正式投产后,我担任了技术员,后任甲班细纱值班长,当时每天要工作10小时。抗美援朝开始后,党和政府提出“三条麻袋可以保护一个志愿军”的口号,工人们更是努力增产。当时,厂领导很关心职工的政治、文化学习,在业余时间组织政治学习,开办了业余学校提高工人文化;还有运动场给职工进行体育活动。厂区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吃饭是八人一桌、四菜一汤,做夜班时送豆浆,馒头到宿舍。卫生科有多名医师为职工诊疗、免费取药…,使职工们深刻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型工厂的优越性,更加努力生产来报答党和人民对我们的关怀。

浙江麻纺织厂的诞生,洒遍了党的阳光雨露,闪耀着中国工人阶级的智慧,凝聚着为建厂而艰苦奋斗的400余名职工的血汗,洋溢着为建厂而作出贡献的兄弟单位的情谊。我作为1949年11月参加建厂工作的一员,缅怀当时的情景,感到十分激动。同时为浙江麻纺织厂对祖国建设作出卓有成效的贡献,感到自豪。衷心祝愿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祖国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浙麻的老职工健康长寿!

我也在浙麻的工作中,逐步改造世界观,从一个旧知识分子成长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logo3.png
主办单位: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法律声明飘窗维护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C座
电话:(0571)- 852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