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官方微博 欢迎浏览杭州党史与地方志
首页 党史研究 纪念专栏 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及其对中国梦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1-08-11 点击率:

英昌东

 

邓小平一生,“三落三起”,波澜壮阔,跨越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历史时期。他是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功勋,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深刻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世纪伟人。邓小平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财富,是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在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第一次比较科学系统地回答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动力、根本任务、战略步骤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成为党的行动指南。它被通俗地概括为:一只猫两只鸡三条鱼(猫论、两个基本点、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则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江泽民同志在1993年的重要讲话《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中所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概括。

那么,我们应如何理解这一重要理论概括及其现实意义呢?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理论联系实际(即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即群众路线)、批评和自我批评。

邓小平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实践中,锤炼出了深厚的实事求是精神,最有名的是“猫论”。六十年代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作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邓小平同志,就调整和发展农业生产问题,指出:在农民生活困难的地区,可以采取各种办法;“责任田”是新生事物,可以试试看。分田到户是一种方式,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农业本身的问题,主要还得从生产关系上解决。“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用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用哪种形式,就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他还引用四川谚语“黄猫、黑猫,只要逮住老鼠就是好猫”来说明这个道理。“猫论”生动形象地体现了邓小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群众实践,尊重群众意愿意志的为民务实作风。在文化大革命中,他虽然两次遭到错误批判而被打倒,但是他没有消沉,依然信仰坚定,始终冷静思考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中国的现实问题和未来的改革方向。1973年复出,1975年领导全面整顿。他不顾个人安危和荣辱得失,秉持实事求是精神,开始大刀阔斧地拨乱反正,着力带领国家步入现代化轨道。整顿取得了巨大成效,使他赢得了党心军心民心。因为全面整顿必然触及对“文化大革命”的纠正,他于1976年再次被错误打倒。“四人帮”被粉碎后,整个国家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在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下,于1977年再次复出。

再次复出的邓小平,以其远见卓识、政治经验和领导艺术,在千头万绪中抓住决定性环节,从端正党的思想路线入手进行拨乱反正,反对“两个凡是”,倡导实事求是,支持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1977年2月和4月,邓小平同志在同一些前来看望他的一些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明确表示:“两个凡是”不行,不是马克思主义,不是毛泽东思想。1977年7月,他在决定其正式复出的十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指出:要用准确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

1978年6月,他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指出: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了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

1978年9月,他在点燃改革之火的“北方谈话”中,更是深刻指出:怎样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是个大问题。“两个凡是”不是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这四个字。“毛泽东同志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所有的干部都要独立思考,不合理的东西可以大胆地改革。要解放思想,开动机器,不要当懒汉,要从实际出发。

由此,引导党和人民从迷信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迷思中走出来,从“文革”极左错误中走出来,掀起了建国后第一次思想大解放,为改革开放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时代的重要法宝,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这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拨乱反正,重新恢复和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了改革开放的政治宣言书《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纲领性讲话,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包括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等四个方面。讲话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现在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过于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这篇纲领性讲话,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的实际最高领导者地位,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开始全面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历史性伟大转折,标志着中国由毛泽东时代进入邓小平时代(1978—1989)。

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划时代命题。他指出:无论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中国的事情要按中国的情况来办,要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十二大还通过新的《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全党必须依据这条思想路线,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研究现实情况,解决国内和国际事务中提出的新问题。”从而,为新时代奠定了正确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及方法论原则。

(二)解放思想必须始终遵循四项基本原则,《历史问题决议》明确坚持和应用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去研究新情况开辟新道路。

改革开放之初,随着解放思想、拨乱反正和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一股盲目崇拜西方、怀疑社会主义、怀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怀疑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主张全盘西化的思潮,如何回答这股思潮,成为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和兴旺发达的重大理论现实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邓小平同志一方面旗帜鲜明地指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另一方面,领导党制定和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简称《历史问题决议》),总结和评价建国以来党的历史问题上的重大是非。从1980年3月到1981年6月,他领导主持了《历史问题决议》的起草工作,并九次谈过对决议稿的起草和修改的意见: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对建国三十年来历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对于错误,包括毛泽东同志的错误,一定要毫不含糊地进行批评,但是一定要实事求是。“写过头,给毛泽东同志抹黑,也就是给我们党、我们国家抹黑。”他在会见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时明确表示:“我们将肯定毛主席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我们要实事求是地讲毛主席后期的错误。”“我们不但要把毛主席的像永远挂在天安门前,作为我们国家的象征,要把毛主席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而且还要坚持毛泽东思想。我们不会像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那样对待毛主席。”

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过和地位,明确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贯串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构成“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要求认真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此后,邓小平同志又多次回顾和总结党的历史及经验教训,进一步深刻阐明新时代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他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我们总结革命和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制定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归根到底就是恢复和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根据这条思想路线来探索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最大的经验就是不要脱离世界”。

(三)民主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条件,尊重人民的意愿意志和首创精神,鼓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形成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验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既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更须健全完善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及制度。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扩大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重点是切实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促进现代化事业的顺利发展。”党的十二大进一步把富强、民主、文明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核心目标。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民主科学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最生动的运用,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验论”,以及由此形成的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和社会主义本质论。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改革开放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他指出:深圳经济特区是个试验,路子走得是否对,还要看一看。我们最大的试验是经济体制改革。我们的做法是允许不同观点存在,拿事实来说话。农村改革,开始有些地区根本不理睬,就是不搞。观望了一两年,看到凡是执行改革政策的都好起来了,他们就跟着走了。既然是伟大的实验,怎么会没有人怀疑呢?办法是拿事实来说话,让改革的实际进展去说服他们。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四)坚定的“实事求是派”,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邓小平同志称自己是“实事求是派”。无论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还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他都以一贯之地秉持实事求是。他尊重实践,尊重人民的意愿意志和首创精神,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善于把握国情世情的实际情况,善于把握时代脉搏,善于从历史和新的实践中总结新经验、提出新观点、拓展新视野、开辟新道路。他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具有开创意义的思想,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精髓,明确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使人们的思想和实践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中解放出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开辟和发展了一条富民强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了中国两千多年以来“最根本的变化”,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和政治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包括与世界的广泛交流交往),开创了邓小平时代,实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由贫困向温饱小康和富强民主文明的质的飞跃,创立了影响深远的邓小平理论。

在掀起第二次思想大解放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同志再次谆谆告诫全党:“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

江泽民同志在领导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21世纪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党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发展的前途和命运。”

胡锦涛同志在领导科学发展,成功把中国推向第二大经济体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科学发展观,他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党的十八大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了中国梦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思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了战略部署。

 

三、邓小平理论精髓对中国梦的现实意义

邓小平理论精髓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它对中国梦的重要启迪意义,即它为中国梦提供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历史借鉴。这突出表现在如下六个坚持、六个立足:

第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世情国情、时代潮流、天道规律推进中国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出发,从我国已是第二大经济体这一新的历史方位出发,从世界范围的全球化、信息化和高科技产业革命等时代潮流出发,从自然天道和现代化规律出发,谋事、创业、求发展,行稳致远,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梦。

第二,坚持群众路线,立足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主体力量推进中国梦。把实事求是与群众路线紧密结合和统一起来,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深入群众听取意见,使各项决策和各方面工作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意愿。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贯彻“为民务实清廉”,解决突出问题,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改革发展稳定,赢得人民衷心拥护,为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梦奠定重要的政治社会基础。

第三、坚持民主科学,立足民主法治和科技进步推进中国梦。坚持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须完善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及制度,贯彻民主法治精神。坚持猫论、试验论与顶层设计的辩证法,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把政府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情交给市场和社会,进一步把权力下放给人民群众和地方基层,激发全社会的创业创造活力。形成民主自由、改革创新的风尚环境,允许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也允许看,不搞一刀切和强迫命令。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科教强国和人才强国作为党和国家的核心战略,抢占新一轮高科技产业革命的制高点。

第四,坚持生产力标准,立足全面深化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中国梦。社会主义的最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

第五、坚持世界眼光和宽阔胸襟,立足对外开放和学习借鉴世界经验推进中国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扩大开放,大胆学习和借鉴一切国家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发展好自己的社会主义。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它在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而“占有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是不发达的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物质基础。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是理性清醒,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一种迷失自我,邯郸学步,东施效颦。

第六、坚持独立自主,立足中国道路和四项基本原则推进中国梦。独立自主,是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应用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原则和精神。“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做主张,自己来处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汇聚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不断创造中国梦的新天地新境界新辉煌。
logo3.png
主办单位: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法律声明飘窗维护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C座
电话:(0571)- 852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