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官方微博 欢迎浏览杭州党史与地方志

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2月17日在杭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杭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蔡 奇

发布时间:2021-08-09 点击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杭州先后经历了特大雨雪冰冻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市政府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在中共杭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好字优先、干字当头、转型升级、能快则快,积极实施“六大战略”,破解“七难问题”,加快建设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在全省保持领先地位。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781.16亿元,增长11%,按户籍人口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三次产业比重为3.750.046.3;财政总收入910.55亿元,增长15.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55.35亿元,增长1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61.72亿元,增长1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8.38亿元,增长20.2%;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6%;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0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692元,分别增长11.1%12%;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4.9%,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6%;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分别减少3.7%3.7%以上;新增就业人员20.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3.0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77%。

(一)统筹城乡发展,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

支农兴农力度加大。市本级财政支农资金增长25.6%。各区、县(市)支农资金平均增幅超过20%。实施“联乡结村”项目2497个,总投资13.96亿元。全市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足5万元的村补助4364.5万元。安置下山移民1917户、6593人。开展新农村科技示范点建设。完成农民素质培训22.6万人,转移就业5.8万人。抓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扩面,建设农村新型合作服务体系。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建成开业。

都市农业加快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10.8%。重视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粮食总产量110.16万吨,超额完成计划任务。优势特色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67.9%。外向型农业出口交货值超过80亿元。举办第九届亚洲养蜂大会等农业会展。开展生猪、蔬菜生产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试点。加强耕地保护,造田造地1.38万亩,建设用地复垦8818亩。

农村环境明显改善。深入开展“百千”工程和“清洁乡村”活动,杭千、杭徽高速公路沿线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创建43个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完成602个重点村整治。绿化造林10万余亩,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通过考核验收。完成60座中小型水库和187座临村山塘的除险加固。改善农村饮水条件,受益人口46.76万人。全面开展运河干支流畜禽禁养。城区累计撤村建居199个。2009配图(德胜快速路入城口,来源《杭州年鉴2009》).png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维护农民权益,土地使用权流转面积累计达155.4万亩。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84家,完成145个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村级集体经济可分配收入平均增幅超过7.2%。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二)实施“两轮驱动”,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先进制造业稳步发展。坚持“工业兴市”和“三位一体”方针,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9165.97亿元,增长12.3%。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兴办信息、生物两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新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园26个,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由点到面发展,形成“两港两点多区”格局。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04家和软件企业82家,分别占全省的60.4%80.4%。改造提升丝绸女装、包装印刷、工艺美术等传统优势产业。推进191个省“双千工程”项目和283个市重点工业投资与技改项目建设,加强与中石化、中粮集团的战略合作,推进各级高新区、开发区、特色工业功能区建设。新建汽车产业园,青年、吉瑞、纳智捷等整车项目开工或落地。

现代服务业加快提升。服务业增加值2213.14亿元,增长13.8%。杭州获“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称号。新经济业态蓬勃兴起,发掘和培育一批信息软件、网络平台、动漫娱乐、电子支付、物流配送等新的商业模式。发展软件、外包、商务、总部等特色楼宇,年税收达亿元的楼宇达16座。制定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建设规划和政策,完善在杭银行机构担保风险补偿办法,全年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双超万亿元。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产权交易所开业。培育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完成市区38家农贸市场和103家专业市场整合改造提升任务。打造商业特色街区品牌,举办杭州休闲购物节。实施“千镇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推出24条“房地产新政”,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实施新一轮旅游国际化行动,接待国内游客和入境过夜游客分别增长10.7%6.1%,旅游总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别增长12.2%15.8%

文化创意产业实力增强。编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设立1.52亿元专项资金,实施文化创意人才梯队工程,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国际动漫节、第十届西湖国际博览会和2008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新增2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2.1%

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发布杭州创新指数。加强与浙江大学、中国美院等高校和国家级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共建科技创新载体累计达80家。新增省市级企业(行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12家、企业技术中心69家。新认定国家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孵化场地总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在孵高新技术项目2086项。

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增长39.6%29.8%6家企业参与25项国际标准制定工作。新增国家和省市创新型企业42家、中国驰名商标25个。杭州跻身“中国最具创新力城市50强”,创新环境、创新动力、创新绩效评价居省会城市首位。

企业活力不断增强。积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73家企业进入全国民企500强,连续6年位居全国城市首位;22家企业集团进入中国最大规模企业集团500强,36家集团进入全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分别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和大中城市首位。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达250家。10家企业入围全国软件百强。新增上市公司6家,总数达66家。出台“瞪羚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承担国家创新基金项目65项,获国家资助4190万元。市区两级政府设立5.5亿元的创投引导资金,建立市创投服务中心,支持初创期高成长性企业发展。盘活存量土地478万平方米,新建标准厂房379万平方米。

(三)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开放型经济进一步发展

招商引资强势推进。成功举办美国、迪拜、新加坡、香港、北京、上海、广州等境内外招商活动。外资内资引进在全省的首位度进一步提高。实际利用外资33.12亿美元,增长18.2%;其中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项目12个,累计达107个。实际到位内资473.13亿元,增长21.1%

对外贸易加快转型。落实外贸扶持政策,开展外贸企业创“双百”活动。市级进出口总额383.39亿美元,增长11%;其中出口262.77亿美元,增长13.3%。把服务外包作为新的增长点,打响国际金融服务外包交付中心品牌,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2.03亿美元,增长80.5%。杭州被国务院授予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杭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出口加工区功能拓展获国家批准。

对外合作不断拓展。实施“走出去”战略,企业境外投资48个项目、1.33亿美元。成功举办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会议、第二届ABAC亚太中小企业峰会、国际友城市长峰会和联合国美食节。外事、侨务、对台港澳工作取得新成效。编制空港经济圈规划,出台杭州航空口岸国际航线扶持办法,开通杭台直航包机航线。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征迁工作圆满完成。抢抓长三角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机遇,主动融入长三角,推进沪杭同城化。积极对接上海世博会,成功入选世博会最佳城市实践区案例。加快杭州都市经济圈建设,完成发展规划编制并列入省级重点区域规划,产业协作、交通建设、城际旅游、环境共保、公交一体化、市民卡互通等有序推进。萧山、余杭区和五县市与主城区实现固定电话资费一体化。抓好山海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全力支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积极做好应急救援、收治伤员、接收学生就读、安装安置板房等工作,捐款捐物达8.8亿元;对口援建青川县“一镇三乡”工作顺利展开。

(四)坚持城市有机更新,城市化进程加快

项目推进年活动取得新成果。科学编制各类城乡规划。加快实施新一轮十大工程,重点建设247个项目,完成投资593亿元,超额完成计划任务。推进新城和城市综合体建设,钱江新城核心区精彩亮相。继续实施西湖、西溪、运河与市区河道综保工程,第七次推出新西湖,西溪三期有限开园,运河三条水上黄金旅游线开通,中山路综保、南宋皇城遗址保护工程顺利推进,启动西山游步道一期建设。江东大桥建成通车,机场路整治、九沙大道、半山隧道、三堡排涝、九堡大桥、之江大桥、钱江隧道主体工程、运河二通道和铁路杭宁、杭甬线与东站客运枢纽开工建设,地铁一期按预期推进,机场二期、钱塘江引水等工程进展顺利,“两口两线”及扩大范围建设整治圆满完工。完成主城区40条河道综合整治。

市域路网建设取得新进展。桐庐16省道与320国道连接线、20省道桐庐段与建德段、16省道於潜至千秋关段建成通车,320330国道建德段沿线生态化改造和320国道富阳段综合整治与环线外移工程全面开工,杭长高速、申嘉湖杭高速、余杭104国道良渚至古墩路连接线、石大路至09省道连接线、萧山03省道东复线北伸、淳安上江埠大桥等项目开工建设。完成九龙大道建设前期工作。完成500公里农村联网公路、10个农村客运场站和457个港湾式停靠站建设,客运班车通村率达97.5%。石大快速路、石桥立交、留石快速路一期及秋石快速路一期试开通,副城、组团与主城区交通更为便捷。

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深入实施“环境立市”战略,铁腕抓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启动水煤浆技术推广和工业锅炉节能工程,在重点用能行业推广节能技术。加快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和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关停柴油发电机组875台、容量60.52万千瓦。实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整治。开展“百万居民节能行动”。进行全市污染源普查,启动新一轮“811”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完成“1250”生态工程项目953个。制订《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应急预案》,强化水源保护,确保饮用水安全。开展大气环境污染整治,半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顺利推进,关停转迁工业企业68家,新增截污量5582/日,半山公园全新开园。推进崇贤、七格三期和灵桥等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强飞行监测,对屡次违法超标排放企业依法严处。全力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数字城管覆盖面达235.8平方公里,城市洁化、绿化、亮化、序化覆盖率达94%以上。

(五)加强社会建设,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

文化持续发展繁荣。杭州图书馆新馆、城市规划展览馆、青少年发展中心和良渚文化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筹建中国湿地博物馆与刀剪、扇业、伞业3个“国字号”博物馆。市档案馆晋升国家一级档案馆。制定西湖文化景观保护办法,积极推进西湖申遗。出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规划,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制定传承发展杭剧的政策,在全国率先开展民间艺人职称评定工作。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8个项目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获国家级和省级文艺、广电、动漫类奖86项。原创动画产品达1.74万分钟。5个区、市(镇)成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教育卫生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困难家庭子女入学,解决13.83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开展青少年第二课堂和全民终身教育学习周活动。出台支持杭师大创一流大学的政策措施,新办杭师大阿里巴巴商学院、杭州国际服务工程学院。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加快推进。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市教育资产营运管理中心、卫生事业发展中心、体育发展集团正式运作。启动“健康生活进百万家庭”工程,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市公共卫生中心竣工,滨江、下沙、市十医院建设进展顺利,完成妇女、儿童医院建设前期工作。有效处置“问题奶粉”,积极防治手足口病。圆满完成奥运火炬传递活动,杭州籍运动员获奥运会2枚银牌和残奥会3枚金牌。

人才工作扎实推进。实施“131”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钱江特聘专家计划和“356”培训工程,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家、累计达32家,引进人才6万余名。实施高校毕业生和留学回国人员创业行动计划,开展万名大学生创业实训工程,建立大学生实训机构与基地166家,实训2.5万余人。建立创业导师制,制定落实大学生与留学人员在杭自主创业政策,加大海外高端人才引进力度,新建大学生和留学人员创业园7家,资助大学生和留学人员创业项目1010万元。做好有突出贡献人才住房申购工作。

(六)全力改善民生,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民生保障进一步落实。大力推进“破七难”,市本级新增财力的92.8%用于民生支出,增长26.8%。教育、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的财政支出增长超过20%,社会保障与就业、环境保护与文化体育的财政支出增长超过30%

实事项目全面完成。一是市区开工建设廉租房20.4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103.5万平方米,廉租房配租2628户,经济适用房公开销售82.5万平方米。限价商品房和农转居拆迁安置房开工409万平方米、竣工222万平方米,安置率达83.7%。新开工危旧房改善项目58.4万平方米,累计完成74万平方米。新开工创业人才(大学生公寓)、外来务工人员公寓44.5万平方米。二是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比上年末净增37.6236.8532.3244.18万人。第八次春风行动募集社会帮扶资金1.36亿元,发放救助金1.23亿元。市级“惠民医院”为困难群众减免医疗费用207.33万元。提高农村低保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2%,人均筹资160.7元。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93.2%。三是组织就业困难人员专场招聘活动15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5.57万人,培训城镇失业人员6.22万人,67%社区基本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市公共实训基地主体工程完成60%以上。四是新开公交线路36条、优化44条,开通快速公交2号线,更新公交车1391辆,市区公交空调车比例达91.2%,新建候车亭187座。萧山、余杭区与主城区实现公交一体化。共设置停车泊位5.79万个。新设出租车综合服务区7个。新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五是完成273个庭院、1401幢房屋、156条背街小巷改善和50条支小路改造。完成116个污水收集系统、258个生活小区、119个公建单位的截污纳管项目,新增截污量4.5万吨/日。完成60个低洼积水点改造工程项目。公厕提升改造317座。六是城乡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本费和作业本费3.5亿元。资助困难家庭学生6.6万人、2960余万元。七是扩大“禁燃区”范围,完成206台(座)锅炉(炉窑)改造、6家热电联产企业脱硫除尘改造和燃煤锅炉工艺废气达标治理。实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制度和新车国Ⅲ标准。完成16个撤村建居地区环境整治。八是建立两个物价补贴联动机制,发放补贴1.33亿元,受益群众31.15万人,困难群众和退休职工收入增幅高于CPI增长。加强农贸市场长效管理,实行豆制品、豆芽菜准入制度。九是市民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2.1%,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率达87%,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率达81.4%,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达80%。十是完成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向1.4万户低收入群众赠送电视机。新增公共图书服务体系“一证通”基层点100个,新建农家书屋100个。组织文化下乡2655场,放映电影1.38万场,建成1520个农村星光老年之家。新增农村全民健身场所762处。

社会管理得到加强。出台加强和谐社区建设意见,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上羊市街社区居委会被确认为“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深化平安创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构筑打、防、控体系,恶性案件和刑事发案总量下降,95.5%的市民对治安状况表示满意。全年交通、火灾事故实现“零增长”。深刻吸取“11·15”湘湖地铁工地重大坍塌事故教训,狠抓整改,加强监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钱塘江防潮安全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和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管理。

积极开展拥军优属与共建活动,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连续第五次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统计、民族、宗教、口岸、人防、档案、气象、地方志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科协、社联、侨联、爱卫会、红十字会工作和关心下一代、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健康发展。

(七)注重管理创新,民本政府建设有效推进

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和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行动,贯彻“人民唯大、创新为先、法治为道、务实为要、清廉为范”的理念,“树新形象、创新业绩”活动扎实开展。实行政府工作项目化,综合考评向区、县(市)延伸。严格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土地资源管理、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创建节约型机关。建立“干部学习新干线”,加强公务员教育与管理。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力度,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行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效能监察全覆盖,进一步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

科学民主决策有序推进。坚持依法行政,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充分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定期向市人大报告、向市政协通报工作。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263件,满意率98%。深化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及协同工作,推进电子政务,扩大政务公开。实行开放式决策,市政府常务会议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代表列席,并实行网上视频直播互动。建立政府信访联络员制度,优化信访和“12345”市长公开电话工作机制。

行政服务不断创新。开展为万家企业送温暖活动,上门送信心、送政策、送服务、送培训。出台12项减负解困政策措施和“工商21条”等,推进政银企合作。暂停和取消198项行政性收费。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抽调547名后备干部担任项目审批代办员,缩短企业到政府办事的时间。推进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实施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展为省直单位服务月活动。

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去年杭州又获得多项殊荣。连续第5年被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1名,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奖,社会发展总指数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荣登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中国十佳和谐发展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榜首,获建设创新型国家十强市荣誉称号。上城区成为全国和谐社区制度创新示范区;下城区成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拱墅区成为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示范区;西湖区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萧山区成为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余杭区成为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建德市成为中国十佳生态城市;临安市成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各位代表,以上成绩来之不易,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依法监督、市政协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辛勤劳动、作出积极贡献的全市人民和“新杭州人”,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在杭省部单位、高等院校、驻杭部队指战员,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杭州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杭州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回落,GDP、工业、出口增长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市场需求萎缩,企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投资者与消费者信心指数双下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自主创新体系还不健全,产业转型升级任务繁重;城市国际化程度不高,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薄弱,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明显;土地、能源和环境约束日益突出,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城乡就业压力加大,居民增收难度增加;安全生产形势严峻,食品安全、教育卫生、居民住房、防灾减灾等方面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和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改革攻坚任务还很艰巨;政府职能转变还没有完全到位,依法行政与公共管理服务能力有待提高;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工作效率不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腐败现象在有些地方和领域还比较突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并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今年是新世纪以来杭州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蕴含重大机遇的一年。尽管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经济发展遇到诸多困难和严峻挑战,但杭州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中央扩大内需的战略决策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把保增长、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扩内需、加大投资扩大消费作为主要着力点,把调结构、促进产业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把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作为根本动力,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抓好政府自身建设作为应对复杂局面的重要保障,从而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化危为机,奋勇开拓,为杭州新一轮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009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以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行动为动力,深入实施“六大战略”,应对挑战、保稳促调、拉高标杆、创新发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增活力、重民生、抓稳定,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保持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的步伐,以优异成绩向建国60周年献礼。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一是应对挑战。当前机遇与挑战都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充分认识当前国际经济环境的严峻性与复杂性,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全些,从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振奋精神、知难而进,扎扎实实地办好杭州的事情。当前,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杭州转型升级、吸引投资、引进人才、低成本扩张、加强区域合作提供了难得机遇。加上杭州基础好、体制活、实力强,赢得的机会更多,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这次应对挑战中率先胜出,迎来发展的春天。二是保稳促调。保稳是要务,促调是方向。当前经济工作方面的所有努力,都要确保经济止跌回升,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同时又要以倒逼机制促进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高端化,更加自觉主动地推进“3+1”现代产业体系,更加自觉主动地抓好节能减排,这些符合杭州城市产业发展趋势,绝不能动摇。杭州要扬环境、科教、文化、市场、体制机制之长,走“杭州制造”向“杭州创造”、“杭州服务”、“杭州创意”跨越的路子,率先迈入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的后工业化时代。三是拉高标杆。杭州作为长三角特大城市,经济总量位居副省级城市第3位,应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国际化视野想问题办事情,以适应“全球化、新经济、互联网”时代的挑战。积极推进城市国际化,充分借鉴国际经验,按照国际惯例办事,站在全球舞台上配置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等资源,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增强杭州国际竞争力。各个领域、各项工作都要确立向世界名城学习的标杆,使杭州站在更高起点上,发展得更好更快。四是创新发展。创新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克难攻坚的制胜法宝。我们要深入贯彻省委“两创”总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创新为先,以综合配套改革为载体,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充分尊重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要素配置方式创新、民生保障和政府管理创新,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建议2009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5%;工业增加值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市级外贸出口增长9%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左右;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6%,化学需氧量减排3%以上,二氧化硫减排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低于上年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6%。。

2009年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不确定因素非常突出,全面实现上述目标有较大难度,我们将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全力做好工作。

三、2009年的重点工作

(一)以扩内需为重点,着力扩大投资促进消费

坚持大项目带动。加大对民生工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的投入,全面推进新一轮“十大工程”建设,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实施重点建设项目277项,总投资3275亿元。加快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努力争取中央投资与国债。加强要素保障,创新融资方式,推进政银企合作。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土地开发整理和建设用地复垦工作,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坚持“一调两宽两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做地主体作用,推进地块招商。坚持和谐拆迁,优化重点项目服务,加强质量监管。抓好一批预备项目。

加快重点工程建设。钱江新城、铁路“二线一枢纽”(杭宁、杭甬线和东站客运枢纽)、地铁一二期、机场二期、天然气利用、钱江隧道及接线、庆春路过江隧道、半山隧道、九沙大道、运河二通道、申嘉湖杭高速、杭长高速、九堡大桥、之江大桥、沿江大道、闲林水库、三堡排涝、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大公共交通系统和东湖、秋石、留石、德胜、彩虹5条快速路等项目建设要加快进度。力争杭氧迁扩建、“四化”迁建、浙江金恒德国际汽配物流中心、钱塘江引水入城、七格污水处理厂三期等项目完工。新开工机场高速路改造、杭师大新校区建设、铁路“三线”(杭沪、杭长、杭黄线)等项目。实施“十纵十横”道路综合整治工程,构筑市区骨干路网。抓紧工程前期工作,力争杭长高速延伸线(吉鸿路)、杭州第二绕城公路西复线、闲祝公路改建等项目年内开工。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实施城乡居民收入五年倍增计划、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定收入预期,提高消费能力。制定扩大消费需求的若干意见,发放用好消费券、旅游券,实行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进一步搞活流通,稳定物价。积极发展十大特色潜力行业。推行住宅房屋拆迁货币化安置办法,落实“房地产新政”,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组织杭产品下乡并增加补贴品种,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建设。着力培育住房、汽车、旅游、通信、商贸、文化、健身、信息等8大新兴消费热点。以旅游国际化为突破口,打造旅游综合体,创新旅游营销方式,推出有吸引力的休闲运动与度假产品,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办好西湖国际博览会、休闲购物节等大型会展促销活动,促进假日和旅游消费。实行商业与工业用电、用水同价政策。促进银行卡使用,发展信用销售和网络购物。

(二)以建立“3+1”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着力推进转型升级

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推广现代生物技术,加快农业规模经营和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推进农作制度创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粮食生产体系建设,确保粮食安全。积极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构建现代流通体系。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建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全面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和农产品监管,防控重大动植物疫病。提升农村防灾减灾能力。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全面落实“提升发展传统优势产业、适度发展新型重化工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方针,继续保持工业经济一高一领先。办好各级高新区、经济开发区,以高新区为龙头,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由点到面发展。建设信息、生物两大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加快杭州经济开发区江东区块建设。推进主城区上规模园区和工业功能区向科技园(软件园)转型。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0家。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建设汽车产业园,推进与中石化、中粮、中节能等央企的战略合作。推进“阿里巴巴”软件生产基地、淘宝城、中兴杭州手机生产基地、华为杭州生产基地、网易杭州软件基地、纳智捷整车、莲花轿车与汽车发动机、青年客车、吉瑞汽车、海正药用植物、爱大制药、民生药业、杭州默沙东、赛诺菲药业、东方电机新能源、新安化工有机硅、富通住电光纤等重大工业项目建设。

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商贸、金融、现代物流、信息、科技、商务、旅游、文化、房地产、社区服务业,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高标准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争取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重点培育发展信息软件、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现代金融、现代中介、空港经济等新型城市经济业态。加快网商集聚,打造“中国电子商务之都”。依托华数宽带城域网,发挥通讯营运商的积极性,建设“无线数字城市”。积极推进商业业态和交易方式创新,继续实施市场整合改造提升工程、商业特色街区提升工程和重大商贸设施建设。实施楼宇经济空间布局和业态规划,加强楼宇招商,大力发展特色楼宇经济。积极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完善规划引导,重点发展动漫游戏、设计服务、现代传媒、艺术品、教育培训、文化会展等八大行业。实施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带动,开展文创产业大学生创业实训,办好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和中国国际动漫节、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等,培育杭州设计、女装之都、动漫之都等行业品牌,推进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提升自主创新水平。以杭州创新指数为导向,大力推进与浙江大学、中国美院等高校和国家级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推进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创新中心等载体建设。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5家、研发中心50家;新增科技孵化器场地面积20万平方米。通过创业投资发掘和孵化,大力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创名牌,支持企业参与制订国际、国家标准。

完善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实施打造民营经济强市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为企业送温暖活动。通过落实国家增值税转型政策、适当下浮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实行地方税费减免、安排扶持资金等,为企业减负80亿元。实施大企业集团培育计划,办百亿企业、兴千亿行业。实施“瞪羚计划”,重点培育一批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企业。

优化人才+资本的创业环境。继续推进大学生创业实训工程,计划实训3万人。推行创业导师制,举办全国性创业大赛,加大对创业项目的扶持力度,吸引高校毕业生和留学人员在杭创业。加强海外招聘高端人才工作。办好大学生(留学人员)创业园。积极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办好产权交易所,支持企业上市。加快钱江新城金融核心区和庆春路、延安路金融集聚带建设,重点招引外资银行、地方商业银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鼓励金融机构创新融资产品,打造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扩大创投引导基金规模,加强与创投机构合作,办好创投服务中心,建立和完善产投基金、债权基金、担保基金,组建再担保公司,扶持初创期高成长性企业。

(三)以一体化为重点,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坚持城市有机更新。加强规划引导和协调,优化城乡功能布局,彰显城市美学。深入实施西湖申遗整治、玉皇山南整治、官窑博物馆三期、江洋畈生态公园、“景中村”整治、南宋皇城遗址保护工程等项目,第8次推出“新西湖”。围绕湿地博物馆开馆、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举办首届湿地文化节等,第4次推出“新西溪”。实施运河综保“一寺一厂三区三馆五街九路”建设,第4次推出“新运河”。继续实施良渚遗址综保工程,启动良渚国家遗址公园建设,第2次推出“新良渚”。继续实施中山路综保工程,国庆推出“新中山路”。加快跨湖桥遗址公园建设和湘湖二期保护与开发。推进市区河道综保工程,对47条河道进行整治。打造最宜居城市。

推进新城和综合体建设。全面推进钱江新城58个项目、15个公建配套建设,加强综合管理,用好新城资产。推进城东新城、运河新城、之江新城、滨江新城、下沙新城、大江东新城、钱江世纪城、临平新城、洋安新城、东州新城、锦南新城和复兴国际商务广场、嘉里中心、潇洒休闲运动公园、千岛湖进贤湾国际旅游综合体等新城、城市综合体建设,促进市域网络化大都市发展。

深化农村改革。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加大“三农”投入。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益,遵循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探索土地流转模式。落实村级集体留用地政策,引导村级经济集约化发展。深化农村股份制改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扩大农业保险和农信担保,开展对种养大户的授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村镇规划,加强中心镇建设,培育一批风情小镇。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实施“强塘固房”工程,推进村庄整治和高速公路沿线整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清洁能源,扩大垃圾收集处理与生活污水清化处理。加强农村社区化服务,加快撤村建居和“城中村”改造。

深化“联乡结村”共建活动。推进“春风行动”进农村,筹集“联乡结村”资金6000万元。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争取超过3000元。开展农村科技与实用人才培训,完善农民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安置下山移民5000人。探索农民工管理与服务的新机制,按“八个有”要求,促进“新杭州人”安居乐业。

(四)以深化改革开放为重点,着力创新体制机制

全面推进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学习借鉴上海浦东新区的经验,深化已确定的改革项目,争取国家、省级各项改革试点,率先建立充满活力的创业创新体制、改善民生的社会管理体制、科学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增值税转型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再取消一批审批及收费项目,加强对已取消项目的后续监管。

坚持项目化推进机制。组建以私募为主的产业投资基金,开展非上市企业股权转让代办系统(OTC)试点。组建小额贷款公司,设立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村镇银行,探索筹建硅谷式银行(科技银行),推动杭州银行上市步伐。开展排污权交易改革试点。建立“区域快速通关”模式,争取综合保税区政策。深化医疗卫生“四改联动”改革。推出建设用地复垦和宅基地、承包地“三换”改革试点。遵循“办事不出新城,资金自求平衡”原则,对具备一定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的新城赋予必要的城市管理权限。向区县(市)扩权。

把高新区(滨江)作为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区。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营运机制,推进科技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和社会领域改革。深化“大部门制”改革。进一步下放市级管理权限,做到“办事不过江”。通过先行先试,发挥体制活力、服务功能、要素集聚和政策洼地效应,为面上改革作出示范。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计划实际利用外资37.5亿美元、实到内资520亿元。招引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并举,外资主攻国际大公司和大项目,引进10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内资瞄准央企和民企总部经济。突出“以民引外、以外引外”、地块招商、楼宇招商、央企招商、驻点招商,完善领导联系重大项目、重大项目协调推进等制度,研究并完善吸引世界500强和总部经济政策,进一步优化软环境。举办美国、欧洲、香港和新加坡招商周,组织北京、上海、广州和西博会四大国内招商活动。

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坚持保拓并举,促进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全面落实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补贴、展位补贴等政策,支持企业开拓市场。帮助1000家中小出口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大力拓展东南亚、中东、东欧、南美等新兴市场,培育一批年出口额超亿美元企业。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争创出口名牌,鼓励企业在境外注册商标。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抓好服务外包企业国际认证升级,发挥服务外包产业联盟作用,打造国际金融服务外包交付中心。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计划达2.5亿美元。以机场二期建设为契机,启动空港经济区开发建设。积极新辟国际航线。推进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和出口加工区功能拓展,提升杭州对外开放功能。

加快建设杭州都市经济圈。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积极接轨上海,参与世博会。推进杭州最佳城市实践区展示工程建设。把杭州都市经济圈建设作为打造长三角金南翼的重要步骤,出台发展规划,完善专委会工作机制。推进杭州主城区工业向周边有序转移。建立更紧密的旅游合作网络。合力推进高速路网、嘉兴独山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解决断头路问题。加快公交卡、市民卡等互通互用,增加联网结算医疗定点机构,推进与富阳、临安、安吉、海宁等市县公交一体化。

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企业开展境外投资与并购。深入推进旅游国际化,开拓新的境外客源市场。继续开展国际友城交流与合作,扩大对外宣传,做好外事、侨务、对台港澳工作。抓住两岸包机直航契机,积极拓展杭台经贸关系。深化“山海协作”和对口支援,全面开展援建青川的工作。

(五)以提升城市宜居水平为重点,着力建设生态文明

强势推进节能减排。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主城区工业企业搬迁步伐,积极推进能源结构和供热方式调整。完成所有燃煤热电企业脱硫设施改造。加强环境监测与飞行监测,关停屡次违规排放企业。完善应急预案,通过治理工程减排、结构调整减排和监督管理减排,确保完成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积极发展低碳经济。

大力推进生态市建设。开展大气环境和水环境整治,提高环境质量。加快半山地区和北大桥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工业企业搬迁。完成半山地区16条河道和6条道路整治。全面推进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和养殖业污染防治,推进城乡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和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上城区、西湖区、余杭区创建省级生态区,萧绍区域(萧山片)印染化工、富阳环山铜冶炼行业污染整治通过省级验收,基本完成新一轮“811”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和12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

实行精细化城市管理。围绕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目标,深化“数字城管”,加大庭院改善、道路修缮、截污纳管、背街小巷改善、撤村建居环境整治和亮灯工程力度,启动老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改善工程,提升城市洁化、绿化、亮化、序化管理水平。

(六)以加强社会建设为重点,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提升文化软实力。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事业,做大做强杭报、文广、西泠印社三大集团,组建杭州出版总社,开展“院场合一”试点。实施“万场文化活动下基层”等文化广电惠民活动,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打造文化精品。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全力推进西湖申遗。筹建群艺中心,振兴“老字号”,发展博物馆事业。保护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碎片等城市文脉,传承历史文化。加强市民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发展教育卫生体育事业。支持杭师大创建一流综合性大学,办好阿里巴巴商学院、杭州国际服务工程学院。支持浙大城市学院等地方高校按社会需求办学。加快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市)引进高校。支持在杭高校兴办科技园(创业园),推进杭州经济开发区与高教园区战略合作。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3%。拓展名校集团化办学,推进素质教育。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加强农村教育。发展成人教育与技能培训,建设学习型城市。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扩大医疗保险联网支付覆盖面,提高市属医院医疗水平,切实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和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6家市属医院建设。加强妇幼保健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办好第17届市运会。引导更多单位内的体育设施节假日向社会开放,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建设健康城市。抓紧城北体育公园建设。推进市教育资产营运管理中心、卫生事业发展中心、体育发展集团规范化运作。

加强社会服务和管理。推行“三位一体”社区管理,创新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运作模式,组建社区服务业发展中心,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为老年人办实事,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继续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

(七)以“破七难”和为民办实事为重点,着力改善民生

改善民生是政府头等大事。各级要以“破七难”为载体,以为民办实事为抓手,以民主促民生为机制,继续加大对民生保障的投入。市财政支出预算安排用于民生支出88.08亿元,增长18%,新增财力用于保障民生。重点办好十件实事。

1.主城区的老社区全部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重点对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农村劳动力特别是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大学毕业生、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帮扶,减免相关规费,提高补贴标准。进一步增加公益性岗位,鼓励灵活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培训(实习)促进就业。引导企业不减员少裁员,留岗留职不走人。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6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万人。提供需求岗位6万个以上,帮助5万名以上大学毕业生在杭就业。搞好农村劳动力求职登记工作,帮助6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争创首批国家创业型城市。

2.开展第九次“春风行动”。向困难群众等发放消费券。建立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低保对象救助额。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定点支付范围。全市农村居民参加养老保险人数增长10%以上,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和保障水平,人均筹资额达到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建设2000张床位以上的市级养老机构。实施残疾人康复和重度残疾人托(安)养工程。落实和完善外来务工人员特殊困难救助制度。

3.开工建设105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坚持“租、售、改”三位一体,廉租房、经济租赁房、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危改房“五房并举”,缓解低中收入群众和“夹心层”住房难。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50万平方米,经济租赁房(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和创业人才公寓)45万平方米,廉租房10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开工300万平方米、竣工180万平方米。完善廉租房配租管理,市区保障廉租住房家庭2900户,低保标准2倍以内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廉租房应保尽保。危旧房改善累计完成100万平方米。完成市区经济适用房公开销售50万平方米。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质量监督与售后管理。

4.新辟15条公交线路。提升快速公交一、二号线服务能力,开工建设快速公交三、四号线。新增更新公交车855辆、报废更新405辆,市区空调车比例达93%。完成丁桥、三墩、闲林、下沙等居住区的公交配套。实施余杭、萧山两区公交线路改造。完善公共自行车系统,年内达到服务网点2000个、公共自行车50000辆。市区增加公共停车泊位8000个以上,并增设自行车停车处。加强交通管理,探索潮汐交通组织形式。

5.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85%以上。对高污染车辆实行限行措施,并强制淘汰市区高污染车辆。建设5个机动车排气检测站,推行简易工况法检测尾气。实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制度,更新尾气超标的旧公交车,新能源车比例达3%,国Ⅲ及以上标准车辆达到50%。完成113家企业27110/时以上燃煤锅炉与窑炉的脱硫改造或关停。创建120个市级“绿色工地”。

6.实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和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企业100%纳入备案管理。确保乡镇政府所在地以上的食品生产小作坊全部达到颁发生产许可证标准。加工食品合格率达95%以上。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全面整治市区小餐饮,做到规范一批、置换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

7.完成230个老旧庭院、80条背街小巷改善。实施早期住宅民用电合表用户“一户一表”改造工程,完善老小区燃气管网建设,发展燃气用户2000户。完成城区弱电“上改下”60公里。城区新增绿化面积300万平方米。加强对改善和整治工程的质量与施工管理。

8.推进市区河道与支小路整治。实施“新三河”(运河、上塘河、余杭塘河)与半山地区河道(一期)整治,对河道沿线进行截污纳管改造,截污量达4.17万吨/日。开工整治支小路50条,完成20条。完成主城区30个低洼积水点治理和230座公厕提升改造。

9.完成300个村的环境整治。对农村和城郊接合部进行综合整治,建设20个示范村。完成95个农村生活污水清化处理生态示范项目、35个农产品加工和农家乐污染治理项目。完成12个撤村建居区域的环境整治。

10.实施健康生活进千村万户行动。新增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1万人,改造农户厕所7万个。新建改造农村卫生站(室)200个、农村幼儿园100所。新建健身点1000个。“农村星光老年之家”实现全市行政村全覆盖。启动重点慢性病干预控制计划和社区医生培训计划,完善规范村级计生服务室2000个。赠送农民健康读本100万册。在市区重点公共场所实行控烟禁烟。

(八)以打造“平安杭州”为重点,着力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加快构建覆盖街面、社区、单位和公共场所及城郊接合部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强化源头控制,保持高压态势,实现全市刑事发案、交通事故、火灾事故“零增长”。创建中国最具安全感城市。

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完善排查调处、信访督查制度,畅通信访渠道。完善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和下访约访、重大信访案件领导包案等制度。落实信访和“12345”市长公开电话工作责任制,发挥信访联络员作用。

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做好普法宣传教育和法律援助工作,依法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协调配合,完善矛盾纠纷化解和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加强劳动监察工作,及时纠正和查处欠薪等违法行为。

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制订安全生产事故处置预案,严格实行事故责任追究制。强化执法监督和源头治理,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安全生产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同比下降。切实抓好地铁等重大工程的安全管理。

与此同时,深入开展拥军优属和军民共建活动,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做好统计、民族、宗教、口岸、人防、档案、气象、地方志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社联、侨联、爱卫会、红十字会工作,促进关心下一代、老龄、残疾人等事业不断发展。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应对复杂局面能力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各级政府领导带头,在深化理论武装、贯彻群众路线、解决突出问题、营造发展环境上下功夫。尤其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努力化挑战为机遇,既抓好当前,又为未来发展积蓄后劲,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创新政务公开方式,推进开放式决策

自觉接受监督。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积极支持市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切实做好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

完善开放式决策制度。深化政务公开,加强人民建议征集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坚持政府重要行政事项与公共政策社会公示制度,政府领导联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制度。完善重大事项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集体决策相结合的开放式决策机制,政府常务会议等重要会议邀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参加并实行网上视频直播互动。推动开放式决策制度向区、县(市)政府延伸。

(三)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效能建设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机关内部职能、机构整合,优化并联审批流程,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加强96345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着眼长远,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

坚持依法行政。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行政复议听证制度,做好行政复议调解和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备案工作。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打造行政审批、资源配置、公共服务、效能监察“四位一体”的综合性政府服务平台,健全和完善三级行政(便民)服务体系。严格规范和控制各种涉企评比、达标及表彰活动。

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加大对基础设施、民生保障、农村发展、社会建设、涵养税源等方面的投入,为政府履行职能提供财力保障。整合各类财政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等改革。依法治税,严格监管,推进财政资金绩效评估体系建设。

(四)加强经济预测预警,完善社会风险防范机制

加强经济调控。完善市场监管职能,特别要加强对食品药品和市场物价的监管。强化政府维护市场秩序的职责,注重分类指导,加强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研究,做好经济预测预警和民情民意调查工作。

落实一票否决责任制。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节能减排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分级负责、跨部门协同的风险防范机制、防灾减灾机制和应急预案体系,确保公共安全。

(五)加强廉政建设,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为重点,全面清理和规范行政权力,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和“数字监察”系统建设,充分发挥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完善行政问责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落实效能建设各项制度。重视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

完善公共资源交易操作与监管机制。推进交易平台建设,加强对项目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政府投资、公务消费等监督,加强对扶贫救济、社保基金等社会公共性资金规范管理。全面实行政府投资项目效能监察。

建设节约型机关。各级都要过紧日子,保持财政收支基本平衡。严格控制行政成本,做到公务经费、专项经费“零增长”,出国团组减少20%,公务购车冻结一年。市级机关启动首批公车改革。

各位代表,实现杭州新一轮发展是本届政府的光荣使命。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为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而努力奋斗!

 

 

来源:《杭州日报》2009-02-2401

 

logo3.png
主办单位: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法律声明飘窗维护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C座
电话:(0571)- 85253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