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官方微博 欢迎浏览杭州党史与地方志

高举伟大旗帜 锐意开拓进取 ...

发布时间:1900-01-01 点击率:
  国民经济跃上新的台阶。坚持总量增加和素质提高相结合,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升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十位,比1992年前移了两位。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五年间年均递增20.3%,1997年达到1036亿元,人均1.71万元。农业基础地位有所加强,粮食生产保持稳定,“菜篮子”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开发农业、绿化造林和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新的进展。耕地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县(市、区)域经济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批优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方兴未艾,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商贸、旅游、金融、信息、房地产等第三产业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提高。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收支基本平衡。
  改革开放迈出新的步伐。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紧紧抓住国有企业改革这个中心环节,各项改革不断推进,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实施“四改”联动方针和企业改革三年规划,“抓大放小”、资产重组初见成效。在组建大企业集团的同时,放活了一大批中小企业。实施“三外并举,四区联动”方针,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再就业工程全面启动,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稳步推进。国有资产监管、营运机制逐步建立。农村土地二轮承包、乡镇企业转制和集体资产管理等各项改革不断深入。财政、税收、金融、外贸、投资、住房等方面的改革逐步深化。机构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外事、外宣工作活跃,杭州对外开放的形象进一步树立。
  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人,邓小平理论日益深入人心。认真实施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文化发展战略和爱国主义教育规划,连续多年在城乡开展党的基本路线和形势任务教育,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热情。以“四优四感”为目标,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促进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涌现出一批既体现传统美德又符合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钱江科技潮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社会科学、党史研究等事业健康发展,创作出一批在全国颇具影响的文化精品,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计划生育工作富有成效。医疗卫生和体育事业不断发展。我市在卫生、园林、环保、“双拥”、绿化造林和科教兴市等方面获得多项全国性荣誉称号。
  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以领导班子和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了党的建设。市委先后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学、讲、比、赛”、“向党负责,为人民奉献”、“创优良业绩,树公仆形象”和党员“双学”活动,深化了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和解决领导班子自身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深化。通过多种培养、选拔途径,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农村、企业、机关、学校、街道等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新的进展,较好地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取得阶段性成效。工会、共青团、妇联和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得到加强,较好地发挥了他们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积极作用。
  在充分肯定过去五年工作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主要是:我们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进展不够快,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企业经营机制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还不相适应,部分企业尚未走出困境;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机制不够完善,下岗和失业人员增多,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城市品位与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一些地方和部门消极腐败现象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等方面仍有不少突出问题,群众还不满意。所有这些问题,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凝聚全市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必由途径。这些年,我市之所以能在广泛的利益调整和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比较顺利地推进改革和发展,就是坚持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我们坚持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年都集中力量建成一批“百姓工程”,逐步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供水、供电、交通、住房、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入学高峰、“菜篮子”供应等热点难点问题。市委在作出改革和建设的各项重大决策之前,都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组织专家论证,既提高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又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心中装着群众,时时处处相信和依靠群众,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就能凝聚起人民群众建设新杭州的智慧和力量。
  稳定提高第一产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坚持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首位。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粮食生产要主攻单产,优化品种,稳定总量,提高效益。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我市的自然资源,发展城郊型农业、生态农业、外向农业和特色农业。坚持科教兴农,大力普及农业适用先进技术,搞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积极探索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围绕主导产品,加强基地建设,实施名牌战略,培育龙头企业,推进“贸工农”、“销产加”一体化和农科教相结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高标准地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多渠道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切实加强以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业基本建设,从根本上提高抗灾减灾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调整优化第二产业。以提高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为目标,以产业升级为突破口,加大技改力度,用高新技术武装支柱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争创一批在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强,具有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名优产品。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家电、医药、精细化工、绿色食品、新型建材、环保和机械设备、汽车零部件等优势产业;从杭州的产业特点出发,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和现代管理,改造丝绸、纺化和轻工等传统产业。坚决淘汰一批高消耗、低效益、重污染的劣势企业或产品。建筑业要面向全国市场,在参与竞争中提高水平。乡镇企业是我市整个经济的支柱,要积极扶持,合理规划,分类指导,依法管理,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结构调整,提高整体素质,增强竞争能力,促进更快更好地发展。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目标,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大力拓展新兴领域,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抓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旅游需求日益增大的机遇,按照外延扩展、深度发掘、注重特色、形象创新的要求,以“三江两湖”和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为重点,完善丰富现有景区内容,高起点、高标准地开发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文化和科技含量较高的大型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形成符合市场需求的大杭州旅游新格局,使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改革旅游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提高市场开拓能力、综合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按照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的思路,调整流通产业结构,优化商业网络布局。加快商业中心区和特色街建设,完善和提高各类商品市场。积极发展和规范超市、连锁、专卖、仓储等现代流通业态,组建流通企业集团。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经营方式和现代化商业零售企业,形成不同层次、满足多种需求的商业服务网络体系。加大工商联手开拓市场的力度,高度重视开拓农村市场和中西部市场。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和地方性金融机构的重要作用,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探索建立各种投资基金和产业发展基金,发展和规范金融市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大力发展信息、科教、文化、中介、社区和物业管理等服务业,特别要重视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
  坚持“三外并举”方针,进一步提高经济外向度。继续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商品出口比重。根据国际市场的新变化,适时调整外贸思路和重点,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辟新的市场,发展国际商品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不断拓展对外贸易的领域和空间。按照积极合理有效原则,结合调整经济结构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积极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拓宽利用外资领域,进一步吸引国际著名大企业、大集团来杭投资。重点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旅游产业、环保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符合国际惯例、运作高效的外商投资管理机制和服务体系,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依法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以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工程承包为重点,积极组织劳务输出,扩大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集团实行跨国经营。
  发展知识经济,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要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在重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的同时,制定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发展人才市场,大力引进我市紧缺的国内外各类高级人才,尽快形成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的机制。坚持教育为本,坚定不移地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办学,多渠道增加对教育的投入。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切实办好基础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的高中段教育。调整和发展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继续发展成人教育、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逐步建立有利于全面提高公民素质的现代化终身教育体系。认真贯彻《教师法》,不断提高教师政治、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改善教育环境和教师生活质量,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环境。
  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机遇,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按照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并举,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与体现时代风貌结合,加快建设步伐与提高管理水平并重的要求,继续探索运用市场机制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良性循环的新路子。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适应跨世纪发展要求的重点工程。继续抓好防洪抗灾、交通、通信、能源、电网、环保、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标准堤塘建设和东苕溪、分水江综合治理。加快建设杭州萧山机场、铁路杭州站、杭宁和杭金衢高速公路杭州段、绕城高等级公路及市区主骨架道路,增建跨江大桥。坚持公交优先发展原则,逐步形成方便快捷、设施先进、管理有序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继续抓好市县重点交通干线改造和乡村道路建设。以吴山、复兴、拱宸桥地段和东河沿岸为重点,加快旧城改造,扩大城市建成区规模。依法加强城市管理,健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充分发挥街道、居委会在社区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进一步优化城乡功能布局。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加大功能调整力度,逐步形成城市中心区、近郊区和外围地区各具特色、相互协调的功能布局,强化杭州在全省和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作用。城市中心区要着力培育和增强创新功能、集散功能、管理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主要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抓好金融、商贸区,行政、文教区和科研基地建设,发展体现旅游城市特色的都市型经济。按照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以滨江新区、国家级开发区和周边诸市为依托,逐步形成若干个与中心城区相互协调、功能互补、各具特色的副中心。各县(市)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重点抓好“一优两高”农业、特色加工业和以风景旅游、农副产品流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制定和完善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农村集镇建设,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 高并重视库区、老区、山区的开发建设,巩固发展脱贫成果。
  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要以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为根本,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坚持不懈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努力贯彻江泽民同志倡导的“64”字艰苦创业精神。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全市形成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良好风尚,自强不息、励精图治的创业精神,团结友爱、互尊互助的人际关系,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利用杭州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扬光荣革命传统,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民主原则和疏导方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吸引力。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总结人民群众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首创精神和先进事迹,激励全市人民投身于建设新杭州的伟大实践。
  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认真组织实施杭州文化发展战略,不断创作文化精品,推动我市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的全面繁荣。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推出有地方特色的标志性文化项目,努力营造与杭州城市性质和地位相适应的浓厚文化氛围。全面推进“东海明珠工程”,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批德艺双馨的跨世纪文化人才。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建立健全精神产品生产的保障、激励机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坚持“扫黄打非”,建立繁荣、健康、统一、有序的文化市场。把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精华与吸收现代文明成果结合起来,注重文化创新,丰富历史文化名城内涵。加快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网络体系。
  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以防为主、打防结合”的方针,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强化公共安全管理,增强处理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把灾害和事故减到最低限度。加强外来人口管理,探索建立有效的管理、教育、服务机制。重视基层治安保卫、人民调解的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以创建安全文明小区(村)和安全单位为重点的群防群治活动。高度重视人民来信来访工作,善于运用民主与法制相结合的手段,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继续坚持“严打”方针,采取集中打击、专项斗争与经常性整治相结合的办法,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特别是暴力犯罪和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坚决把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打下去。深入打击走私犯罪和经济犯罪,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进一步做好国家安全工作和保密工作。
  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十五大的主题,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突出领导干部这个重点,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在对邓小平理论的科学认识上,在运用邓小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在改造主观世界的自觉性上都有新的提高。学习邓小平理论要同贯彻十五大精神紧密结合,全面、正确理解和把握十五大的精神实质,把全市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五大精神上来,把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杭州跨世纪发展的目标上来。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和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不断深化对市情的认识,着重在勇于进取、争创一流、提高发展水平、完善所有制结构、扩大对外开放、大开“城门”、冲破局部利益羁绊、提高城市品位等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一切束缚改革和发展的陈旧观念中摆脱出来,敢闯敢试,勇于创新,认真研究解决前进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体现时代特征、符合杭州特点的发展新路子。
  领导班子建设要始终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不断优化班子结构,提高整体素质。按照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的要求,大力推进干部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民主推荐、民主评议、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等制度,努力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和用人机制,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把群众公认坚定执行党的路线、政绩突出、清正廉洁、年富力强、勇于开拓的优秀干部选进领导班子。坚决防止和克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决不能让背离党的路线、贪图私利、弄虚作假、跑官要官的人进入领导班子。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领导干部的20条意见,切实做好优秀中青年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工作,特别要重视“一把手”的培养选配工作。重视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非党干部,以及适应发展知识经济要求的高学历干部。坚持党政干部、企业经营人才和科技专业人才三支队伍一起抓,以适应跨世纪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干部推荐考核任用责任制,健全干部考核制度,并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升降奖惩的重要依据,做到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加大干部交流力度,逐步实现干部交流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认真落实干部离退休政策,在政治上、生活上关心和照顾老干部,发挥好他们的作用。
  坚持和加强民主集中制。认真贯彻“四个服从”的原则,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与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政令畅通。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全面落实市委关于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20条意见。各级领导要在讲党性、顾大局、讲团结、守纪律方面率先垂范,坚决执行党的决议,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按党的制度和规章办事。继续深化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用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增强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拓宽党内民主渠道,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加强党内监督,并把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监督结合起来,健全监督体系,完善监督机制。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目标,按照“三有五好”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继续抓好后进村党支部的整顿和转化工作,尤其要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加大农村干部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技文化水平。实行村民自治,是党领导广大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要全面实行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创造性。要把乡镇党委建设摆到更加重要地位,选好配强乡镇领导班子,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团结、带领广大群众齐心协力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由于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和发展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由于我们的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机制还不够健全和一些干部放松了世界观改造,导致了新旧体制转换时期腐败现象滋长蔓延。我们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艰巨性、长期性和紧迫性,坚持不懈地把这场斗争引向深入,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效,努力遏制消极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参与支持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总结和运用近几年我市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经验,认真吸取极少数干部违法乱纪的教训,切实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对本地区、本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全面负责。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切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模范遵守党纪国法,自觉接受监督。同时要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加大查处大案要案的力度,重点查处发生在党政领导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经济管理部门以及县处以上领导干部中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把腐败分子清除出党,绝不姑息养奸。按照“纠建并举”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遏制腐败问题发生的有效途径和措施,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健全法规,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使党风和社会风气逐步好转。
logo3.png
主办单位: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法律声明飘窗维护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C座
电话:(0571)- 852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