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史志系统人工智能通识和应用培训举行
-
发布时间:2025-04-14
点击率:

4月9日,杭州市史志系统人工智能通识和应用培训举行。
年初以来,以诞生于杭州的DeepSeek国产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让人们惊呼“未来已来”。人工智能同样对传统史志的研究范式、发展思路、传播方式等提出全方位挑战。如何通过人工智能赋能实现从“传统史志”向“数字史志”转型,如何打好“十四五”规划收官战、下好“十五五”规划先手棋,是摆在杭州史志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为提升全市史志工作者科学素养和业务能力,4月9日,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组织举办全市史志系统人工智能通识和应用培训。市本级和区、县(市)史志工作机构及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杭州市方志馆)的100多名史志工作者参加培训。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工智能系主任杨洋,杭州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胡克用,分别从人工智能原理和实际应用两个维度进行授课。杨洋教授从“单词接龙”话题切入,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讲解机器学习、深度学习、通用语言大模型的技术原理,让复杂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胡克用副教授聚焦于人工智能在政务场景中的实际应用,重点以DeepSeek使用为例,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工具在PPT制作、数据分析图表和思维导图生成等方面的应用技巧。
人工智能对传统史志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才能抓住机遇、赢得先机。此次培训是杭州市史志系统主动拥抱新科技、适应新变革、谋划新发展的起点。作为全国第三轮地方志书编修试点单位、中国精品年鉴区域试点单位,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正在积极谋划、稳步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史、志、鉴编纂工作,为新时期史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杨洋授课。
杭州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胡克用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