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官方微博 欢迎浏览杭州党史与地方志

以纪念馆建设为契机 提升党史宣教工作

发布时间:2016-12-16 点击率:

摘要:纪念馆作为党史宣教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全面开创党史工作新局面的新举措,是党史工作资政育人、服务现实的内在要求和党性原则,是搞好党的自身建设的迫切要求。杭州市上城区以建设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为契机,对党史宣教工作进行了有效提升。

关键词:纪念馆 党史 宣教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历史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世事变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艰难曲折、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伟大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研究党的历史,宣传党的历史,有利于党史工作充分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党史宣传越来越成为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修的课程,也更成为党史部门立足科学发展,服从和服务于党委、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纪念馆在党史宣教工作中的地位及作用

(一)纪念馆在党史宣教工作中的地位

     党史工作旨在客观、真实、准确、科学的记载、反映、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以期用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胡锦涛同志指出:“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扩大党史的宣传与教育,使人民群众了解党领导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所进行的伟大、艰苦、曲折的斗争,将有助于人们提高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觉悟,更加自觉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

    纪念馆作为党史宣教的重要载体,大多依托近现代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或革命遗址而建立,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现时以其独特的政治优势,义不容辞地担负着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传播中国当代先进文化的历史重任。充分利用纪念馆资源进行党史宣教,发挥党史工作资政育人、服务现实的内在要求和党性原则,体现了新形势下党中央对党史工作的新要求,是全面开创党史工作新局面的新举措,是搞好党的自身建设的迫切要求。充分利用纪念馆对各阶层人民进行党史宣传教育,不仅可以增强人民的忧患意识,增强干部的公仆意识,同时还可以增强党性建设的时代性,可以更好地教育人民坚持用时代的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和认识自我,以改革的精神来加强和完善自我,有利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二)纪念馆在党史宣教工作中的作用

1、纪念馆为培育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提供得天独厚的阵地。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纪念馆以其独特的展示平台为宣传教育基地,充分发挥革命文物资源,通过展示与普及来实现社会教育功能,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将革命先辈留下的民族、博爱、奋斗与奉献等精神财富,引入时代的思想理念来教育后人,成为凝聚民族力量的强大精神纽带和激发爱国热情的力量源泉。

2、纪念馆是凝聚民族力量、维护社会稳定的强力黏合剂。

    纪念馆以自己强大的辐射力,配合区域文化建设,让革命文物内涵和伟人精神走向社会、走向课堂。以纪念馆为依托,举办宣传讲座、开展巡回展览等各种形式的党史宣教,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同时,将民族力量紧密凝聚在党中央周围,维护社会的稳定团结。

3、纪念馆是培育青少年正确核心价值观的最佳场所。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素质关系到我国前途和命运,抓好革命传统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革命先烈的事迹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通过纪念馆的翔实资料,解说员生动的解说使得青少年将思想融入革命的时代,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光荣革命传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价值观,争做时代发展的“四有”新人,这是新时期赋予纪念馆的神圣使命。

二、纪念馆在党史宣教中的现状及难点

    党史工作发展进入新的时期,如何运用纪念馆资源对党史宣教方向进行有力把握,对宣教内容进行准确定位,对宣教形式进行不断创新,对宣教成果进行有效总结,使党史宣教更好地为党史资政育人服务,为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党的建设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1、难点一:纪念馆如何确保宣教内容的真实性

    近些年来,流通领域出现不少关于党史、革命史的书籍,以及革命人物传记和各式各样的回忆录、纪实文学。这部分书籍中当然不乏优秀的作品,尊重史实,客观地还原历史,帮助人们加深对党史的了解。但另一方面,这部分书籍中的一些对党的历史进行任意的歪曲和捏造,对于党的领袖人物的活动进行种种歪曲的宣传,甚至胡编乱造,神化领袖人物、神化共产党的奋斗史,对党史进行错误的宣传,模糊人们对于真实党史的正确认知。这种“左倾的教条主义”现象,在经过了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和大力整顿报刊、出版物的斗争之后的今天再次出现,着实让人触目惊心。这些歪曲、捏造历史的出版物,无疑是对党史宣教工作重大阻碍。纪念馆在进行党史资料挖掘、征集、整理的同时,如何确保内容的真实性,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2、难点二:纪念馆如何实现宣教成果的现实性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斗争过程中进行历史性选择的结果。结合党的历史,阐明中国人民走上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将有助于人们树立和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了解党的历史,总结和汲取党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有助于人们提高全面地、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

      长期以来,党史工作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等方面担当了重要角色,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党史工作是研究党的历史的,历史在不断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工作的目的并不仅仅是面向过去,而是面向现在,面向将来,为现实服务,为未来服务。

     那么,运用纪念馆进行党史宣传要如何贴近现实、服务大局?关键是要扣紧时代主题,找准党史宣传的结合点和突破点。这个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对包括党史工作在内的全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将纪念馆宣教工作做到与时俱进,体现新时期党史宣教成果的现实性,也是眼下的重大挑战。

3、难点三:纪念馆如何做到宣教方式的科学性

     当前,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条件下,党史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新时期,提高党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以科学态度研究党的历史,以科学理论指导党史工作,以科学方法宣传党史工作,以科学标准检验党史工作。党史工作需要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科学的论证来阐明有关我们党的历史的各种根本问题。采用怎样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对我们党的历史进行科学的、准确的叙述和解释,并通过纪念馆这一载体来呈现?这是全体党史工作者肩负的时代重任。

4、难点四:纪念馆如何实现党史宣教的生动性

     生动性是党史教育的活力源泉。党史宣教的生动性来自两方面,一是党史宣教的内里,即党史教育的内容;二是党史宣教的外在,即宣教方式。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的、生动,纪念馆如何在对党的历史及先进人物进行宣教时摆脱过去照本宣科式的乏味呆板,根据客观历史条件实事求是地加以阐释,从而塑造一个丰满的党史形像,对宣教的生动性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另外,信息技术正迅猛发展,网络以其前所未有的传播速度、扩散空间、交叉方式和丰富的内涵,给党史宣传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如何牢牢掌握网络条件下党史宣传工作的主动权,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舆论,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5、难点五:纪念馆如何做到党史宣教的持久性

     干部年轻化是我党的优势和政策,但对于党史工作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当前一些新的党员领导干部,大多数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他们眼界开阔,具有现代意识、创新精神,但大部分没有经过革命战争年代的洗礼,对新中国成立后党经历的曲折历史也缺乏切身体验,导致党史宣教工作出现了分散性、短期性的问题。历史车轮的前进不可阻挡,如何才能做到党史宣教的持久性?如何组织年轻领导干部学习我们党应对复杂局面、探索前行道路、谋划发展方略的宝贵经验,培养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坚定的立场、敏锐的政治眼光和良好的政治素质,提高认识水平和执政水平,也是眼下党史宣教工作的重大挑战。

三、纪念馆建设中的党史宣教工作实例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党史宣教工作,充分利用党史的丰厚资源,资政育人,不断挖掘党史宣教题材,丰富宣教内容,创新宣教形式,提高宣教水平,以满足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了解、学习党史的需要,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培育“四有”新人服务。

     多年来,纪念馆作为有效的党史教育平台和基地,积极参与到全市性的党史宣传教育活动中来,在发扬革命传统、普及党史知识方面作出了卓越成绩。上城区委党史研究室把建设和利用好党史宣教基地——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作为党史宣教工作的突破口,并依托这块阵地,在开展党史宣教工作中取得了一定实绩,为解决纪念馆党史宣教的真实性、现实性、科学性、生动性、持久性、舆论性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途径。

(一)挖掘和利用党史资源,突出重点。

1、扎实普查,挖掘一批革命遗址遗迹。

    为贯彻落实中央党史研究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国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的通知》(中史文【2009】79号)和全国革命遗址普查工作会议(南昌会议)精神,根据省、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安排和部署,上城区委党史研究室于2010年2月及时启动了革命遗址普查工作。按照革命遗址普查的要求,梳理2009年普查成果,明确普查重点。在此基础上,通过电话、网络咨询相关单位负责人和查找文献、报刊资料以及实地调研等途径,查漏补缺,对资料边收集、边整理、边核实、边建档,做到每处遗址一张登记表,一份文字说明材料和图片资料。同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一步严格核实,向遗址使用单位、所在地机关或有关部门了解遗址现状、保护管理利用状况等,通过多途径论证,确保普查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上城区党史资源丰富,共包括浙江省第一个党团组织建立旧址纪念碑、毛主席视察小营巷纪念馆、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钱学森故居、湖州会馆、求是书院、郁达夫故居、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中国社区建设展示中心)、蒋筑英纪念馆(科技馆)、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于子三烈士墓、杭州革命烈士陵园及沈干城、沈乐山烈士纪念馆在内的党史遗址13处。其中,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毛主席视察的第一个居委会、浙江省第一个党组织、浙江省第一个团组织、浙江省第一个铁路工人运动小组等等遗址遗迹在杭州党史发展乃至浙江党史发展中均起到突破性的作用,上城区对这些党史遗址遗迹进行了实体上的保护,对党史内涵进行深入的挖掘,充分得用地区党史优势,有重点地进行宣教。

2、因势利导,建设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

     为了充分保护好、利用好我区的党史胜迹,达到较好的党史宣传、教育的目地,上城区委决定建立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党史宣教基地。皮市巷3号作为浙江省第一个中共地方组织——中共杭州小组的诞生地,是浙江省最具标志性的一个“红色资源”。为生动再现中共杭州小组创建、发展、壮大、最终形成燎原之势的全过程,上城区倾力挖掘红色资源,于2010年10月开始筹建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因在城市建设中原皮市巷3号住宅已被拆除,经多方考虑,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选址方谷园3号。

     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自筹建以来,一直受到省、市、区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坤明,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省委副秘书长、党史研究室主任舒国增,市委副书记、市长邵占维,市委副书记王金财,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于跃敏等先后到上城区视察,对纪念馆筹建工作和设计方案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和建议。省、市委党史研究室更是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指导。

     为保证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建设工程顺利进行,加快建设进程,上城区委于2011年4月成立了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及建设协调小组,区委书记陈红英与区委副书记袁建祥分任组长,市委党史研究室、区委党史研究室、上城区各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任组员,下分前期资料征集组、建设组、综合组等小组,加强人员安排,保障工程进度。

3、突出重点,发挥地方党史优势。

     上城区党史资源丰富,我们以建设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为重点,依托上城区的党史资源与人文底蕴,重点对中共杭州小组的建立、发展、壮大的史实进行了挖掘、核实与展出。

     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以杭州(浙江)党组织诞生、发展、壮大的历史为主题,共分四个部分展示。“潮起钱塘”展厅主要包括中共杭州小组成立前杭州经济社会状况、马克思主义在杭州的传播及工农运动兴起等内容,展示的是党小组成立前的社会背景;“星火钱塘”展厅是整个展览的核心部分,展示内容包括杭州党团组织的建立、中共杭州小组创始人和成员情况及杭州党组织的早期活动情况等;“奔腾钱塘”展厅展示自中共浙江省委成立至浙江解放期间,党在杭州和浙江的发展情况;“今日钱塘”展厅则主要展示新中国成立后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成果,重点展示十一个“五年规划”成果。

     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建成开馆后,与周边钱学森故居、毛主席视察小营巷纪念馆、郁达夫故居、湖州会馆、求是书院等一批党史遗址形成一条红色走廊,发挥上城区地域特色,形成党史宣教品牌,建立成上城区党史宣教标志性基地。

(二)拓展宣教渠道,开拓创新。

     为避免党史宣教工作缺乏生动性、创新性的弊病,在此次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建设过程中,我们打破传统的一般性的展陈手段局限,精心设计、精心制作,力求生动、立体地展示地方党史。

1、拓宽党史宣教的对象领域

     上城区在建设纪念馆过程中,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等不同对象的需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对展陈内容和形式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考虑到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在开馆后将作为党性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基地,参观人员包括党员干部、青少年以及社会各阶层人民群众,我们在设计中增添了较多趣味性的互动设备。例如潮起钱塘展厅的360°全息成像系统,星火钱塘展厅的地下党接头方式、街头暗号互动,幻影室的《中共杭州小组成立过程》幻影片,奔腾钱塘展厅的左右墙面、地面三面影像呈现,今日钱塘展厅的魔幻墙及电子留言系统,都能够在学习参观的同时充分调动中小学生的参观热情,提高益智性与趣味性。纪念馆后院的大型浮雕,以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设计理念中的“钱塘江水”为意向,体现了中共杭州地方党组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直至杭州胜利解放的战斗历程;以一面屹立招展的党旗为主背景,中间以浅浮雕的创作形式,通过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中共杭州小组成员、杭州解放纪念碑等标志性事物和人物,体现党在杭州的发展历程;人物以高浮雕形式为造型,塑造了徐梅坤、于树德、金佛庄、沈干城四人勇立潮头的革命形象,突出其为中共杭州小组的建立和发展所做的贡献,体现革命前辈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光辉业绩,极具感染力,方便举行青少年入团、入党宣誓仪式,以及日后纪念馆举行的相关活动。纪念馆二楼的会议室与后院的影视厅,为党员干部及群众进行集中性的党史宣传教育及学习提供空间,以求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限度发挥好党史宣教阵地的作用。

2、创新党史宣教的载体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们在党史宣教的过程中不仅要凭借工作通讯、书籍、报纸、电台等传统宣传手段,更要利用好网络、电子杂志等新兴媒体手段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纪念日进行宣传教育。

在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历时九个月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依托《聚焦上城》、《上城报》等政务传媒平台,以及《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杭州电视台等群众基础深厚的报纸媒体专门对建设工作进程进行跟踪报道,将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工程渗透到群众日常生活中去,以期扩大党史宣教的影响力和覆盖面。2011年6月23日,由浙江省记者协会市级党报工委组织的“红色浙江行”全省市级党报大型联合采访团一行20余人来到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参观考察,《杭州日报》、《宁波日报》、《温州日报》、《金华日报》、《湖州日报》、《嘉兴日报》等全省各市级党报均对此次活动进行专门报道,《杭州日报》更于6月24日专版刊登了约占半版篇幅的《红巷诞生第一个党组织》的专题图文报道,极大程度上增强消息的可读性,扩大受众范围,提高了中共杭州小组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此外,我们在纪念馆放置了《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简介》、《中共杭州小组人物简介》、《上城红色走廊》等宣传册供参观者免费取阅,并拍摄《潮起钱塘》专题影片于影视厅播放,以不同载体对展馆党史内容进行宣教。

3、丰富党史宣教的形式

     丰富的主题内容,要靠生动的艺术形式来展示,才能取得较好的宣传教育效果。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单调的图片、文字展板展出形式已日渐满足不了党史宣教的时代任务,上城区在建设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时对展出形式作出了前瞻性考虑,不光采取图片、文字展板的传统展出形式,更通过立体展示、交流式讲解、互动游戏等新兴展出形式,将现代化声光电技术以及实物资料相捆绑推出展览项目,生动再现中共杭州小组的诞生历程,增强党史宣教的吸引力、知识性、趣味性和生动性,增强观众的亲和力、参与性和满意度。

     “潮起钱塘”展厅正中央的展示区域,采用先进的360°全息成像技术,通过悬浮于空中的三维光影效果,让参观者可以看到二十世纪初工作人员印刷进步刊物的场景,身临其境感受党发展的历史场景。

    “星火钱塘”展厅利用人物蜡像与仿古墙体结合的形式,对党小组创始人徐梅坤、组长于树德、成员金佛庄和沈干城四人在皮市巷3号开会建立中共杭州小组的场景进行空间还原,使参观者仿佛亲临现场。

了解中共杭州小组诞生实景后,参观者还可以加入到当时地下党员的秘密联络行动中来,展厅通过百货商店、小巷、阁楼、室内、茶馆后台、公园等五个场景,展示了党的地下工作者通过商品、中药包、纸条、电报、报纸等传递信息的情况,体现了党的地下工作者作为特殊群体为革命所作的重要贡献。参观者可从一旁放置着的五张卡片中选择相应卡片进行扫描,即可播放对应的秘密联络方式,参与到模拟的秘密联络行动中来,既提高了参观者的互动性,增加参观的趣味性,又加深了参观印象,强化参观效果。

      展厅左侧的墙面通过视频、实物、图文资料展示了俞秀松、徐梅坤、于树德、金佛庄、沈干城五人的生平事迹,上方设有五个集音罩,双抛物线圆顶型扬声器专为狭窄角度传播声音而设计,可在播放视频的同时减少对旁人参观的干扰。另一侧的墙面上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杭州党史人物简介照片墙,三十台电子相册循环播放这时期内杭州党史杰出人物的照片与简介。

      此外,“奔腾钱塘”展厅的墙面、地面三面巨幅LED画面呈现全省各地首个党组织的创建、1922年至1949年党组织和党员情况图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牺牲的九位省委书记三项内容的触摸查询,“今日钱塘”展厅的魔镜墙、留言系统、电子书等,同样围绕党史宣教主题,以其各不相同的呈现方式丰富了党史宣教形式。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的整个展览达到了内容和形式较好的结合,为广大参观者捧献了一个扣紧时代主题、具有艺术特色的陈列展览。

(三)加强与各部门合作,优势互补

      为更好的进行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建设工程的领导工作,上城区委于2011年4月成立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筹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王金财担任组长,区委书记陈红英、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安蓉泉担任副组长,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园文局、区委党史研究室、区法制办、区建设局、区审计局、区档案馆、小营街道、湖滨指挥部等单位有关负责人任成员,高效率地调动一切有用力量,扎扎实实地开展建设工程。

     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自2010年10月动工以来,在9个多月的紧张建设过程中,上城区各职能部门主动参与进来,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政协、区文化局、区教育、区档案局等部门相互合作,借助专业策划、设计、施工等单位的力量,优势互补,联动共建,对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于2011年7月1日准时开馆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水平

     建设纪念馆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史料,如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纪念馆展陈资料编纂人员来说是个莫大的挑战。为更好地展现展陈效果,作为资料编纂者的区委党史研究室工作人员主动加强党史知识及相关内容的学习,提高自身思想理论和政治、业务等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形成一支强有力的专业党史队伍,将党史宣教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四、启示

     经过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于2011年7月1日正式开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截至目前,纪念馆已接待省、市、区群众逾三万人次,在上城区党史宣教工作上取得了良好成果。经过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的一系列筹建工作,我们对运用纪念馆提升党史宣教工作总结出了几点启示。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党史宣教工作的关键。

     纪念馆自筹建以来,一直受到省、市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他们多次视察纪念馆的建设工作,对纪念馆筹建工作和设计方案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和建议。为建设好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上城区把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专门调配领导和工作人员,确保工作有人管、有人干,并且及时听取协调小组的工作汇报,尤其是对建设工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想方设法加以及时解决。在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的建设历程中,从立项、选址、资金、史料征集、方案编纂到开工建设,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与领导重视和支持分不开。

    由此可见,运用纪念馆顺利开展党史宣传工作首先得益于领导的重视。上级党史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不断对下级党史部门出题目、交任务、提要求,在重大研究课题和重大宣传教育活动中起到加强指导、严格把关、督促落实的宏观调控作用,使党史部门资政的方向更加明确,育人的渠道更加畅通,服务大局的作用更加显现。各级党史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区内党史工作协调机制,牢牢把握党史宣教工作的正确方向和主动权,以科学的态度、求实的精神、务实的作风抓好党史宣教工作,使党史工作迈入新台阶。

(二)资政育人,是做好党史宣教工作的灵魂。

      作为资政育人的一个重要部门,党史宣教工作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党和国家的一系列重大方针原则、重大战略决策、重大战略部署,都是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是党史宣教工作的重要职责。党史宣教只有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坚持资政育人、服务现实、服务全党工作大局,才能发挥作用,有所作为。

     离开了现实的需要,离开了党的中心工作,党史宣教就无法产生任何重大的社会影响。我们要站在历史的高度上,从本地实际出发实施党史宣教工作,在发展理念、思路、战略方针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切实解决党史宣教的现实性局限。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正是在本区丰厚的党史底蕴基础上进行挖掘,进而有理有实在开展党史宣传教育,为提升群众,特别是党员群众的党性做出有力贡献。

(三)挖掘史料,是做好党史宣教工作的基础。

     为充实纪念馆史料,上城区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资料征集。党史工作者不光从从浙江省组织史一卷、浙江省党史一卷,杭州市组织史一卷、杭州市党史一卷的附表或附录中查找1922年至1949年党组织及党员队伍发展情况,联系各地党史研究部门征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全省各区、县(市)成立的第一个党组织的资料,包括党组织的名称、成立时间、成立地点、组成人员以及原址和成员照片,更远赴北京、上海等地征集于树德、徐梅坤等人的一手资料,为纪念馆展陈提供了翔实的史料。

     可见,党史资源是宣教工作开展的基础,没有党史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宣教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米之炊。党的革命史、发展史,党领导改革建设的成功经验和伟大成就,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是教育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最好教材。我们必须做好党史资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并利用这些党史资源和党史研究成果,让它成为党史宣教的源头活水。通过档案馆查找史实档案、召开座谈会、开展实地考察等方式,通过官方与民间两种渠道全方面搜集查找党史资料。聘请一批社会阅历丰富,对党史研究有经验、有专长的老专家、老学者参加党史征编工作,努力形成党史研究的合力,真正做到全面系统、客观准确地掌握和占有资料,为党史宣教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创新方法,是做好党史宣教工作的重要途径。

     党史宣传教育是党史研究实现成果转化、体现其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党史宣教工作应坚持把党史教育与弘扬民族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走进群众生活,采取启发性和参与性相契合的教育,精心组织,科学安排,积极探索党史宣传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使宣教工作做到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与观赏性的有机统一,力求使宣传内容更加广泛,宣传形式更加多样,宣传效果更加明显。

     随着电视、网络传媒日益壮大的发展趋势,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充分利用新兴媒体这一全新途径,将党史工作者挖掘出的史料汇编成专题节目或电子书在电视、网络上进行展示和传播,以“亲民”姿态扩大受众层面,达到广泛的宣传、教育效果。纪念馆后院影视厅中播放的《潮起钱塘》影片就给参观者带来了视觉上的强力冲击,留下了深刻印象。

      另外,创建党史资料信息网站也越来越体现出可行性。结合本地区党史资源,展示本地特色,突出本地优势,充分展现地方特有史料,有利于在党史宣教过程中体现地方新鲜性与特有性,增强宣教效果。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正计划开设网上纪念馆,力求为党史宣教开拓新的渠道。

(五)巧借外力,是做好党史宣教工作的重要举措。

     党史宣教工作不应埋首故纸堆中,一定要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走出书斋,走向社会,实现党史研究成果的社会化、大众化。这就要求党史部门既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还应借助社会力量,整合资源,实现内外联动。坚持开门办史,加强与党校、档案局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借脑借力,多出成果,努力形成党史研究的合力。联系各相关部门,切实调动各方面职能部门积极性,努力提高党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六)舆论支持,是做好党史宣教工作的强力支柱

     现今社会,媒体与大众的联系非常紧密,对大众的影响也最为广泛。随着网络的弥漫传播,信息的汪洋便浩浩荡荡。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加强与传媒的沟通,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有效利用传媒平台宣传党史知识,扩大宣传横、纵深度,在社会中形成浓厚的党史学习氛围,取得良好的社会舆论支持,有效进行舆论引导,是真正做到党史与生活相结合,从点点滴滴中发挥党史育人作用的强力支柱。在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历时九个月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依托《聚焦上城》、《上城报》等政务传媒平台,以及《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杭州电视台等群众基础深厚的报纸媒体专门对建设工作进程进行跟踪报道,自未开馆时即进行社会舆论的引导与支持,与群众产生共鸣,营造起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取得大众舆论强有力支持,才能够在社会上产生如今的强烈反响。

(七)壮大队伍,是做好党史宣教工作的有力保障。

     做好工作,人是决定因素。只有具备了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才能为党史宣教工作的开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必须切实加强对党史工作领导干部尤其是青年干部进行党史教育,要全面系统地学习党的历史,采取理论宣讲座谈、举办业务培训班,加强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培训,努力提高党史工作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更要有预见性地配备一批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文字功底扎实、适合党史工作的中青年干部加入到党史部门中来,切实加强党史队伍人才建设,在专业人才领域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要重视扩大党史工作基层队伍,为党史知识的进一步宣传、教育打下群众基础。对广大党员、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通过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帮助他们进一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坚定信念,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永远跟党走。

 

 

 

 

 

杭州市上城区委党史研究室

课题负责人:上城区委党史研究室周朝星

执笔人:上城区委党史研究室 马黎宪、潘罗定、蔡斐斐

logo3.png
主办单位: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法律声明飘窗维护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C座
电话:(0571)- 85253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