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官方微博 欢迎浏览杭州党史与地方志
首页 党史研究 纪念专栏 杭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20周年

2003年杭州开始迈上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新征程 ——纪念杭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二十周年

发布时间:2023-04-03 点击率:

2003年杭州开始迈上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新征程

——纪念杭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二十周年

英昌东

 

以史鉴今,鉴往知来,回顾总结杭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二十周年实践创新、历史成就和经验启示,对于我们今天更好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奋力推进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创新创业创造,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习近平同志曾在2002年10月至2007年3月主政浙江。他在浙江工作期间擘画了“八八战略”这一省域治理总纲领和总方略,制定实施了创建生态省、建设“平安浙江”、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建设“法治浙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为浙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尤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3年7月10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充分调查研究、科学谋划、深思熟虑和广泛汇聚各方智慧的基础上,在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面向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规划“八八战略”,也就是说,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强化现有优势和发掘潜在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具体包括: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大力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环境优势,积极推进“五大百亿”工程为主要内容的重点建设,切实加强法治建设、信用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努力实现浙江经济社会高效快速可持续发展。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中共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杭州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起步早,体制机制相对成熟,民营企业数量多、规模大、实力强、发展快等体制机制优势,强力推进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把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作为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主抓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推进国有优质资本向各种所有制的优势产业、优良企业和优秀企业家集中,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组建综合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建立完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又出台《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的决定》,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充分发挥杭州的区位优势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资源优势,顺应全球化浪潮,接轨大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打造国际重要商贸中心。先后出台《关于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的若干意见》《关于制定杭州市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打造增长极规划的建议》《关于杭州接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意见》,扩大开放力度和广度。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的决策部署,创新实践载体,与上海签订加强合作与交流协议,努力把杭州建设成为长三角南翼的区域商贸流通中心和金融中心。2003年杭州在上海举行“宣传杭州、接轨上海”推介、西湖博览会新闻发布会等19项专题活动,推进杭州与长三角地区特别是上海在规划、交通、市场、产业、政策、体制、环保、招商等各个方面的对接,成功举办长三角旅游城市“15+1”高峰论坛,推动杭州与上海、黄山联合打造“名城—名湖—名山”世界级黄金旅游线。扩大开放,大力吸引内资特别是省内外民营企业在杭投资创业,鼓励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推进“以民引外”,不断提高对外招商引资的水平。2010年国务院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杭州要努力建设高技术产业基地、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奋斗目标。

充分发挥杭州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优势和13个区县(市)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深入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高技术产业基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产学研政合作,壮大孵化基地,发展风险投资,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加快信息化壮大工程建设,重点发展通信、软件两大产业和数字电视、集成电路两条产业链,打造世界级IT产业研发和生产基地,推进“信息港”建设;大力发展生物技术药物、天然药物、新型化学药物和医疗器械产业,打造华东乃至全国一流的医药先进制造业基地,推进“新药港”建设。加快打造环杭州湾产业带中心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医药化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等五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产业包装和钢结构两大潜在优势产业。推广“分水经验”,发展块状经济,促进产业集群,打响“钱江制造”品牌。做强、做大、做优、做美国家级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建设江东、临平工业区,整合提升省级开发区和区县(市)经济科技园区,加大对生产力促进中心、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的支持力度,着重建设了建德有机硅、桐庐制笔、萧山纺织、临安桑蚕等一批创新服务中心。2003年度新增72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其中有1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3129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1.7%,增速创1995年以来的最高点。

充分发挥杭州作为省会城市比较发达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及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大力推进城市化,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顺应全球范围的城市化浪潮,以萧山、余杭撤市设区所带来的城市空间扩增为契机,推动城市发展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出台《关于高起点推进城市化的若干意见》,编制完成了《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21—2020年)》和《杭州西湖名胜区总体规划(2002—2020年)》并上报国务院批准,完成了8城区和下沙地区分区规划及一大批专项规划的编制设计工作,构建“一主三副、双轴六组团、六条生态带”的大都市格局。奋力推进十大工程建设(“交通西进”、钱江新城、市区道路两年大会战、运河综合整治、市区西部保护与发展、江东工业区和临平工业城、良渚遗址管理区保护与开发、轨道交通、大学城、商贸特色街),启动新十大工程建设(名城保护、西湖综合保护、生态市建设、天然气利用、城市道路交通“258”工程、东网加密、引水入城、标志性文化设施、城中村改造、居者有其屋)。

充分发挥杭州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先后出台《关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市县联动壮大郊区经济加快5县(市)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健全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七大问题”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旅游西进”、“交通西进”、“49100工程”(帮扶49个欠发达乡镇、100个经济薄弱村)等为载体,加快交通、通讯、供电、给排水、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向县市延伸,推进产业特别是制造业梯度转移,推动富阳、临安、桐庐、建德、淳安5县(市)经济加快发展,使之成为杭州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点。聚焦“三农”问题解决,办好9件兴农实事,包括减轻农民税费负担、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健全社会保障、实施“乡村通达工程”、提高人口素质、深化“49100工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科技文化信息服务、强化生态建设等,推进贸工农一体化,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和现代化水平,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2010年起,全面实施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战略,加快区域布局和产业机构调整,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菜篮子”基地(“两区一基地”)建设,推动现代都市农业快速发展

充分发挥杭州“国际花园城市”的生态优势,推进生态市建设,打造“绿色杭州”“美丽杭州”“生态文明之都”。先后出台《关于推进杭州生态市建设的决定》《关于认真抓好杭州市区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杭州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办法》《关于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生态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建设“美丽杭州”的决议》《“美丽杭州”建设实施纲要(2013—2020)》《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实施纲要(2020—2035)》,持续推进生态市建设。实施西湖、运河(杭州段)、西溪综合保护工程以及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工程。深入推进“五水共治”“五气共治”“五废共治”。实行垃圾清洁直运,在市区小区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投放。2014年起,全面推进小河流治理、农村污水治理和城市防洪排涝等水利设施建设,被列入国家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名单。经过持续努力,全市1845条乡镇级以上河道实现“河长制”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保持全省领先,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覆盖率近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90%以上,建成“全球五百佳村”1个,“中国绿色村庄”1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19个,省级生态乡镇135个。2017年杭州被命名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充分发挥杭州作为省会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的环境优势,实施“环境立市”战略,打响“住在杭州、学在杭州、游在杭州、创业在杭州”的城市品牌,不断优化杭州的硬件、体制、法治、政策、政务、人文、人居、治安环境。先后出台《关于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创建“平安杭州”工作的决定》《进一步优化投资创业环境的若干意见》以杭州被世界银行评为中国城市总体投资环境最佳城市为契机,切实加强法治建设、信用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推进“法治杭州”“平安杭州”建设。以实施第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营造良好的体制环境。以推进满意不满意单位为重点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启动生态市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清洁杭州”为突破口,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又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法治杭州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打响“住在杭州、学在杭州、游在杭州、创业在杭州”的城市品牌。

充分发挥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优势和省会城市比较发达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优势,奋力推进文化名城(文化强市)、教育强市、科技强市、卫生强市、体育强市建设。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加强与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院校的战略科技合作,促进下沙、滨江、小河山高教园区和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建设,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政府扶持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全面完成新世纪人才工程131”培养人选的选拔,并启动培养;加大各类人才引进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建设现代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以筹办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会为契机,努力打响“东方休闲之都”品牌。持续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使之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和经济发展新引擎。2005年起,大力发展“大文化产业”。后来,又制定实施《关于加快“一名城、四强市”建设的意见》《“十一五”期间教育、科技、卫生、体育四强市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中共杭州市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文化名城文化强市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推动文化名城(文化强市)、教育强市、科技强市、卫生强市、体育强市建设及相关领域的改革开放创新。

2003年12月下旬,杭州市委九届六次全会进一步研究制定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的十项战略规划,包括“五大战略”和“五大举措”,即杭州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推进城市化战略;以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为重点,推进“工业兴市”战略;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大力发展服务业为重点,推进“旅游西进”战略;以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和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为重点,推进“开放带动”战略;以突破要素供给瓶颈和生态市建设为重点,推进“环境立市”战略,大力营造良好的硬件、体制、法治、政策、政务、人文、人居、治安环境,建设生态市,建设服务型政府,打响“住在杭州、学在杭州、游在杭州、创业在杭州”的城市品牌;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落实解决“三农”问题举措;围绕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落实改革攻坚举措,围绕夯实民生之本,落实扩大就业举措;围绕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落实文化体制改革举措;围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落实解决“七大问题”举措,从“群众利益无小事”高度,努力解决群众关注的困难群体生产生活问题、看病难问题、上学难问题、住房难问题、行路难和停车难问题、“清洁杭州”问题以及办事难问题。2003年12月31日,杭州市委、市政府召开科技创新暨推进“一号工程”建设大会,强调要继续以“两港(信息港、新药港)五区(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江东工业区、临平工业区、高教园区)”建设为重点,打造“天堂硅谷”。杭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由此驶入快车道。

2003年,我们取得了抗击非典(非典型性肺炎)阶段性重大胜利。这一年杭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118.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5.2%,创1996年以来的最高记录;总人口643万人(其中市区人口393万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户籍)33115元。这一年杭州市运动员在第十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上夺得3枚金牌、2枚铜牌;杭州市体育代表团在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上取得14枚金牌、榜列第8位的好成绩

                    

                   2023年1月29日至3月28日

logo3.png
主办单位: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法律声明飘窗维护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C座
电话:(0571)- 85253688